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冯 羽的博客

个人档案

冯 羽

大羽营造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39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北京画院吴洪亮先生畅谈冯羽的空间艺术——《记空间思想者冯羽》

(2016-11-29 14:28)
标签:

如果视空间为创作的材料,那么空间中的所有物、所有人及其移动的轨迹,空间与空间甚至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就都成为了思考的对象和需要把控的内容。此时,这位艺术家不仅需要有“身在此山外”的理性,我认为同时更要有“身在此山中”的感性。当理性与感性叠合、交融于一体时,那个空间也就“活“了。我一直试图找到这样的一位空间艺术家并肩工作,但始终未得寻到。时间长了,也就开始不指望了。可恰恰就在此时,我遇到了冯羽兄,一位空间思想者。

    细想起来和冯羽相识就在去年,心里却觉得认识很久了似的。当时我正着手策划“器度——2015艺术·家居大展”。筹划过程中,我曾找到好友关山月美术馆的副馆长颜为昕先生为我介绍些优秀的艺术家和家居设计师,而他重点推荐的便是冯羽。一位拿奖拿到手软的艺术家,去年刚刚斩获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德国红点大奖。而我最早于网上关注到的是他的作品《无经无纬——线下思维》。这是冯羽给名为“线下”的展览设计的空间作品,全部用竹帘区隔,达到展览使用要求的同时也诠释了自己“无经无纬”的空间理念。这种通过单一材料的纯粹性进行空间实验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也成为我和他第一次合作的契机。在“器度”展中,我们一拍即和,不仅在北京故宫展出了他的作品《手足》,还同期在中华世纪坛展出了现场完成的装置作品:《无为之处·九宫》。在《手足》中,冯羽用刻满时间痕迹的老榆木做成了两把不大的凳子,又用及其精致的金属构建将其连接,如同两位双手相扣,历经沧海桑田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我将其安放于“凡”的主题版块里,体现“凡”的精髓:朴素的时间,静穆的价值。《无为之处·九宫》则是在中华世纪坛展区的主题“非”的入口处。作品恰是由无数条竹篾建构的空间,不仅自足感强,更激活了整个展场,彰显了“非”版块中卓而不群的态度。这次合作愈加肯定了我对他的判断:冯羽是一位有自己创作理念、方法和态度的空间艺术家。

 

记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词有意境,空间更是有意境。一件完善的空间作品会让人身临其境时,在多层面皆会有所体悟。这正合了王国维对好诗词的看法:“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空间的创造也“皆然”,东方式的造境必要如此才对。

今年6月,我策划的展览“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顺利开展。这是我考虑多年的一个项目,希望在探求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以及打通艺术门类间的壁垒方面进行一些探索。这次展览其实是以《牡丹亭》这一传统、经典的艺术文本为原点,探讨其经历数百年后,在当代语境下产生的价值和回响。我又一次找到冯羽,期待再次携手。他这次同样将安德鲁设计的金鸡湖美术馆视为材料,创作了空间作品名为《自·园》,再次显现出了他造境者的才华园林作为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建筑形式和物质环境,在布局、造景、借景、节奏等方面的营造经验对当代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个空间如前所说就像一首诗、一首词,它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空间的格调,它的路线节奏设计就是空间的韵律,所以好的空间要有格调、有韵律,方出空间的境界。牡丹亭的故事本身就发生在庭园之中,因此有一节谓之“游园惊梦”,冯羽的展场设计正是鉴借了古代园林的艺术精神和人文价值,在当代美术馆中造起了一个当代空间。在对经典文本进行新解的同时,古代园林的新生也在展览里呈现出来。正如他在作品的释文中所说:“传统造园之起承转合,咫尺之地气象万千,整个空间处理,将一个原本凌乱细碎空间处理成传统造园之节奏,疏疏朗朗,散散淡淡,系统有致。视觉上有姑苏烟雨又有传统水墨状态。同时空间节奏也是参观路径重中之重,它控制了整个展览的气氛和情绪变化。一往而深,凄凄切切。此园源自‘自·牡丹亭’展,同时也源自姑苏园林。故名‘自园’。仿若‘游园’中见‘惊梦’见牡丹亭之神态也。游此园亦为游当代艺术与传统共生之园,体味人鬼未了之凄美情绪矣。”园之景,梦之境,合乎现实,邻于理想,这是《自·园》的意境,也是冯羽的境界。

在我看来,冯羽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设计师每天面对的对象都是现实,特别是建筑、空间设计师。因而他们不能只去雕琢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要时时考虑空间的实用性、建筑的功能性、人居的舒适度等等,所以作为设计师的冯羽注定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作品,无论是苦竹斋、屋漏痕,还是故园、东会所都是有其功能性的。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决不能忘却自己的理想,否则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各种现实吞噬,作品也将成为没有生命力的躯壳。冯羽始终都有自己坚守的理想,他在“大羽营造”的宗旨中说:“坚守·中国的传统土木工法进入现代空间设计体系;实践·中国乡土最基本最本能的空间生存体验和结构体验,是使命?还是宿命?我们正在开始!中国现代空间设计不会逊色于世界。”正是这种对于中国传统空间的迷恋和使其在当代环境中重获新生的使命,让冯羽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试图构建一个更加东方化的空间。而打破现实和理想的对立并不容易,这需要艺术家掌握“中庸”的艺术,把握创作过程中的度,冯羽称之为“控制力”。他说:“艺术家的控制能力,非常关键,就像每一个人在说清一件事,是该言简意赅?还是长篇大论?每做一个作品,形式和功能的平衡过程,便是设计的过程。所以创造这个空间的艺术家本身,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控制情绪、手法、材料、工匠、甲方等一系列因素。尽量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归于平静,进入本真,这是解决功能形式的根本。”冯羽曾说,对于生活方式他独爱的是王摩诘,这和他本身对于平静心态的追求是一致的。归于平静,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在当今社会实在不易。但只有静下心来才会发现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妙的动,如“悠悠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静中之动,静中求动。所以我们看到冯羽的作品是松的,是缓的,是极速世界中的“慢动”。

冯羽也是一个浪漫的自然主义者。说他是个自然主义者,是因为冯羽在使用材料上的特点。他的空间营造喜用保留有更多自然本性的材料,因而木、竹、纱都是他的常用材质。说他浪漫,是因为我看过他的空间,也读过他的文字。冯羽在材料的使用上近乎一种“偏执”,像诗人咏物,每次只有一个主题,他的空间设计每次也都只以一种材料为主。他用竹篾给自己做出了一个归于平实的苦竹斋,用竹帘造了一个“无经无纬”的“线下”空间,用轻纱讲述了一段如梦似幻的“往事如烟”……这份诗人般的心思让他一直都在用自然的材料诠释着一个个浪漫的故事。这种材料使用的特点使他可以最大化地挖掘材质本身的特性,在极致的纯粹中寻找多重意义,从而达到采一炼十、以一推十的效果。自然的赐予在冯羽的手中被赋予新的生命,用心领悟,就能在人造的空间中感受到造化的奥妙。但这种诗人的浪漫背后,有着冯羽深刻的文化思考,这在他的文字中时时流露:“‘重返大地’是我之作品最好的词汇解释,传统的工法结构体系、传统的人文精神、哲学精神都是我最想在作品里表达的东西。具体的做法,通俗的解释便是吃进去,用我的方式消化、消化完排泄出来而已,没什么。”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反思,这使得冯羽的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相应的概念支撑和文化思考。《屋漏痕》,以木构造整个室内空间,在凸显匠人营造之心的基础上,以出榫、漏窗、烧痕、光影来诠释屋可以“漏”,漏必有“痕”。古人亦用“屋漏痕”形容书法,唐陆羽曾记怀素与颜真卿论书,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公只答:“何如屋漏痕?”怀素折服。漏屋入雨,顺墙而淌,随墙凹凸,自成沟壑,因于人事,又得之造化。书法到此境界,自然凝滞顿挫,妙趣万千。故而“屋漏痕”既是建筑的缺陷,又是艺术的妙成,冯羽以“屋漏”为造屋理念,既取经传统又颠覆陈见,便是他的过人之处。而他颠覆的方式并非哲学家式的否定、批判,而更依赖于感性的直觉。所以冯羽的作品不是一种理论套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感觉连着一种感觉。这在《故园》、《线下:无经无纬》中都感受得到。

 

对传统的迷恋使冯羽对老东西有一种天然的喜爱,但并不能武断地说他是个守旧的人,或许用“怀旧”一词更为贴切,从某种意义上讲,冯羽是个求新的怀旧主义者。像冯羽一样,我也喜欢老东西,不单单是文玩古画,就连旧的门窗、桌椅我都情有独钟。或许因为相近的爱好,所以我对他的“怀旧”情节有更多的理解。很多爱好收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喜爱的不光是老物件本身,更看重的还有它成年累月一点点丰厚起来的包浆。所以古玩界讲究“把玩”,物件只有把玩得久了才能除却原有的“贼光”而更显丰润厚重。玩不起老东西的,更是将新物天天摩挲,什么时候盘得变色了才算是个玩家。一个完全成了国宝的文物,纵使被陈列、展示、研究,精心保护,在一般人那里也很难会有亲切感,因为普通人不能介入,再让它产生新的意义。反不如看着自家的两颗核桃在自己手里起了变化、有了包浆而感到喜悦。可见“旧”并不是人们要追求的目标,人看重的是旧东西里历久弥新的意义,这叫作“古中求新”,冯羽对旧的怀恋大概不外于此。在他的空间作品《往事如烟》中,以薄如蝉翼的轻纱营造回忆的气氛,他怀恋的美好,岂不正是今日社会淡忘的价值?当下社会过于嘈杂,繁华的背后有太多的空虚和黑暗,无论是普通的凳子还是薄薄的轻纱,冯羽想呼唤的正是这种历久弥新的人文关怀。

此次冯羽将近些年的代表性空间作品集结展出,并有文集《冯羽而已》一并出版,是对自己的一次安然的总结,平静的回顾。就如同1928年,鲁迅出版《而已集》时,“题辞”末句所写:“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了!”鲁迅自然永远是要偏着说话的,但对于冯羽兄我要正着表示祝贺与期望。你在关山月美术馆的展览以及作品集的出版,或许也是一次“自˙园”的营造,一次自我圆满的过程。我更期望冯兄以此为新的起点,将自己的空间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羽”有飞翔之意,我想你就是那个可以让空间飞翔的艺术家!

 

吴洪亮

20161031日晨,完稿于北京望京游心堂

 

 

吴洪亮: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

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术型策展人

北京画院副院长兼美术馆馆长

齐白石纪念馆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秘书长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而已集》——冯羽空间艺术展

学术主持:张子康

策展人:颜为昕

策展助理:王新妮 乔向忠  黄妹

展览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612815:00周四

展览时间:2016128- 20161218

主办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Domus国际中文版

协办方:天工当代

承办方:大羽营造

平面设计:孔森工作室

 

 

有空来坐坐!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384)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