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冯 羽的博客

个人档案

冯 羽

大羽营造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39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乡愁四韵(《现代装饰》杂志专刊约稿)

(2016-10-19 21:27)
标签:

乡愁四韵

 

当下很多设计师都冲到了中国的乡村里,坐着中国农村的保护工作。中国的村落里,也是正在一幢幢的立起有着每个人自己说法的乡土建筑。好的,终归是好的,至少不是前几十年的贴瓷砖运动了。

确实,每个设计师在自己的职业范畴里,面对中国乡村的兴衰和村落的形状时,应该拿出自己的职业良知去做去思索,中国乡土建筑的未来。这是责任也是义务,证明我们的社会在觉醒,在感知多角度中国的未来。作为一名空间艺术家,也想聊聊自己的观点。

壹:中国乡土建筑的未来不应是一个名利场,更不能当成时尚去对待。在中国这个呼唤灵魂回归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乡村显然是一个很好的走心的场所。看吧,有被甲方请去的;有看破城市生活的;更有主动保护带着团队冲进农村的。信息发达的现在,每天看微信平台便知了。一句话,冲进农村的各种类型状态的人群都有。每天微信各种平台都在推着乡土的各种客栈,各种院落,各种建筑的形态,眼也开始要花成缭乱了。切切实实的讲中国的农村是不能再这样打扰了,应该让他安静一会儿,要真正去保护中国乡土的这些村落,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盖个房子找感觉,变成城市生活的调味品。对于村落,她需要你几十年如一日的走进去,更不是盖个夯土墙,石头砌之类的房子,去搏媒体头条去出大名。你甚至连名都不能有。中国的乡土建筑,有了你的名她就一定会没有未来。如果你要去关爱这些乡村,就不要让她知道你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你是哪个大师和哪个大学。你就是帮她盖她用的房子而已。中国的村落不需要你的名,除非她是你的故乡,那你留的名也只能是在宗祠家谱里面。真的,别再拿中国的乡土去搏头条了,这些年来,这些乡土太累、也太惨。让名利离她远些最好。乡土建筑,实在需要你隐去名利。

:中国乡土建筑不需要学术,她需要农民自己的方式。假使她需要你,首先你要用十年把自己先变成农民,甚至方言都学会后,你再去说你能做好真正的农村建筑。中国的乡土建筑是用“心”和土地同呼吸共命运,在地里长出来的,讲究的是自在,是一种无图纸建筑状态。注意,千万别误会,我说的是乡土建筑,在讲细点是给乡土里的人用的建筑,不是给乡土里神一般的人用的建筑,如宗祠,如告老还乡的大户人家。你只要是给乡土里的人在造房子。请扔掉你的建筑图纸和建筑学术,以及建筑专业,因为这些在乡土里远不如一滩牛粪有营养。之所以是乡土建筑,他的自在、自然,自我表达更重要。你唯一可以做的有良知的事,是自己种上几年地后,去引导他们和告诉他们的真正过去是什么样子。你的学术,你的专业,是给城里的塑料人生准备的。你的规范,在农民兄弟眼神里更是可笑,因为他们有他们精彩的方式。你懂他们,比你的学术更重要。所以做好中国的乡土建筑,真的!请收起那些曾经可怜的专业学术;可怜的学院名头;可怜的曾经有过的名誉;还有更可怜的大师称呼吧!就当他是个你那可爱的屁股下面溜出来的屁吧。

叁:中国的乡土建筑。重要的是在于轻轻梳理和我有意无意的整理,引导的深入性很重要。因为中国的乡土村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这和任何朝代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了人以来,有了农耕火种之后,人们就是这样的活着。无论是在盆地还是在高原,无论江南春山还是塞外草原,人们一直用他们自发的那种形式,我认为是在整理自己的建筑,而不是盖着建筑。就如人穿衣服,早晨起来穿衣服,到回家之前,他的衣服一直处于一种有意无意的整理状态,以使自己的衣服和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比较合适也比较舒服的状态。每个人只有自己才知道,他自己内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只有他自己的身体尺度,才是他自己的人体工学,你的人体工学标准是没用的。乡土建筑是一种无论从工艺到思维,是一个去标准化的状态。那么在这个时候,引导重于一切,前提是“健康的引导”。“健康的引导”便是文中前面所言。在乡土里耕种生活几年,用他们的语言和文字方式,了解每家每户的生活。才是一个健康的引导,否则全是畸形。这种引导还在于建好房子,日后是怎么慢慢整理和整理的合理,不能几年之后面目全非。所以中国乡土的当下。我之认为重要的不是冲进建设,而是冲进去感觉乡土和教育感化乡土,真正建造还是至少十年以后的事。雨后春笋般的快速长出某些个体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即使这个建筑再好看,因为思想没有引导好,有可能真的又是有样学样 千村一面,犹如前几十年的佛山瓷砖村落。

肆:中国的乡土建筑既无标准又有标准,从建筑形态上来讲没有任何评判标准。只要盖出来是吻合一个家庭使用的很合适的房子都对。所以,如果假设要设一个中国乡土建筑的奖。不应有视觉评判标准。中国乡土建筑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心”。“心”所自发出来的诚意,那种诚意是能打动任何人的。不要说这是个虚构的标准。“心”这个标准是切切实实可以看到的,无论是内行和外行;无论是老人和儿童。有诚意的乡土建筑只要给一定的时间,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贫困山区去看一下那些房子,那些在有限的可怜的条件下建造的仅是满足其活着的房子,哪不感动人!哪个不落泪!老少通吃。那就是我讲的“诚意”。那就是评判一个高级的中国乡土建筑的唯一标准。讲到此处,可能有些看官不解,不解就慢慢去解吧。肯定地讲,就是在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建筑空间里,存在着评判中国乡土建筑的甚至未来任何现代建筑的最高级的唯一标准:“有心的真的诚意!”

乡愁四韵!!

 

 

冯羽

白露

 

 苦竹斋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93)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