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冯 羽的博客

个人档案

冯 羽

大羽营造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39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两颗红心,一套准备(《现代装饰》杂志专刊约稿)

(2016-09-13 10:25)
标签:

    当下的设计圈子,谈的比较多的是“匠人之心”。其实,“匠人之心”这个词并不想多言,因为我觉得有些沉重,但大家却开始说了,那我也便附和一下,全算作附庸风雅吧。

    突然间我们都觉得做好一个作品需要有一颗“匠人之心”。我的观点是,成就一个好的作品需要两颗“匠人之心”!一个是艺术家的“匠人之心”,一个是工人的“匠人之心”。

    各行各业,从主流到附流,都在呼唤和谈论着“匠人之心”。在我看来,“匠人之心”并非只是简单的去呼吁,而是应该靠身体力行的去做才是正道。当然,顺应各种号召,各种社会反应,很多的人也确实真真切切的冲了进去,冲进去总该是好的,总比没有的好。“匠人之心”从字面来理解,首先是“匠人”,那么谈到“匠人”应该是接地气,融入一个人所存在的行业而没有抽离感,和自己的职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赴荣枯。“心”应该是一个非常沉静平静且锲而不舍的心,不撞南墙不回头,俯首甘为的心。再通俗点讲便是“宁有种乎”的心。

    作为实用艺术行业如果想做好一个作品,在当下的环境里应是“两颗红心,一套准备”才对。一颗是艺术家创作的心,另一颗便是工匠执行的心。这两颗心必须合成一体,方能形成一个很高级的作品。否则,有可能只是个商品而已。当然,在这个作品和商品如此混淆的年代,在此不想多言,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只谈谈做好一个设计作品的“两颗红心,一套准备”。

    我们拿建筑和空间设计这个事来谈,它其实是创作艺术家和执行的工匠必须分离的一个行业状态。因为产生设计思维的艺术家他不会干工地上每个工种的活,那么同时每一个工人面对一个偌大的空间,也无法满足投资方的设计思想要求,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如此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好一个作品,这要比一个可以想出自己需要的家具款式的木工,亲手执行出一把椅子来要难得多。那么一个建筑空间艺术作品,要想做出一个真正的作品。确实需要艺术家和工匠这两颗心必须合二为一的执着的去执行,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一旦分离满盘皆输。

    首先,作为一个空间艺术家,每一次的灵光一闪,不管是怎样的创作理念,其实只是一个作品的基本萌芽,并不代表一个好的作品便诞生于世。我一直坚定的认为,成就一个好的建筑空间设计作品的灵魂,是一个工程的开工到结束这段过程,并不是美妙的设计演说和看着漂亮地飞着媚眼的效果图。所以,这个过程需要的是艺术家要有一颗“匠人之心”,宁静而执着的与整个工程同呼吸,同进退。所以,整个工程施工过程艺术家要有足够的融入感才能真真实的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就如匠人般的状态,控制好随时有可能因造价问题而改变很多细节的甲方;控制好施工单位随时提出的工地突发问题;更要随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始终热情,始终有耐心。所以,成就一个作品,艺术家的这些控制能力是成就作品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也便是这种“控制能力”成了一个空间艺术家的真正价值核心。一个实用艺术家一生所修炼的,也便是这种控制能力。那么,提高这种“控制能力”的方法只有一种方式,那便是那颗宝贵的“匠人之心”。

    所以,至今我无法理解和想不明白,在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只去现场三四次的说法,甚至和甲方签入合同协议当中,难道开始就有先知先觉,这个工程会发生三四次突发事情?自己不扑在这个项目上面,不顾一切的去解决问题,尽力控制好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怎么说是创作作品,“匠人之心”又在哪里呢?

    另外,一个好的空间艺术作品,同样需要工匠们确实也要有一颗匠人之心。但恰恰当下的我们这个社会现状,让很多工匠失去了一颗本应具备的匠人精神和匠人操守。中国经济的发展,让我们整体社会的灵魂因为现实而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其中便包括我们的工匠们。这是一个为钱所向的时代,早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工匠们就业机会越来越多,顺理成章的每一个工程,面对工匠也是饥不择食,粥多僧少。所以,当工匠们发现自己随时便可拥有一份报酬可观的工作,随时随地都可以赚到钱;当工匠们发现这个社会里钱多是最能证明自己的方式;当工匠们发现自己的工艺不再高超精准,也能赚到同样的钱;当工匠们更发现原来我们的《劳动法》只保护弱者的时候。所以,一切准则标准都失去了平衡,就如天枰的一端放入了石头般失衡了。这便是我们的当下,工匠们已经看透了这个行业。所以原来我很痛恨所谓“包工头”,现在我是很同情“包工头”。上对甲方他们是弱者,下对工匠们他们依然是弱者,因为工匠们干的不好甲方不付钱,但他们却必须要付给工匠们钱,别无选择。否则面对开工的工地,他们将无人可用;面对《劳动法》,这些包工头却无能为力,只是被弱者了的弱者……,话题扯远了些。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工匠有无“匠人精神”的根源。所以,在我们如此环境下,只有经济放缓,甚至非常严重的放缓,才有可能换回我们整体社会工匠的匠人精神。还有另一种方式便是各种行业标准的高级健全和公平完善,可当下的我们,会吗?所以,工匠的匠人之心决定了他能否把每一个空间艺术的每一个环节、细节,一丝不苟的执行出来。能否有耐心和同样有匠人之心的艺术家合二为一的执行出一个好的作品。

所以,对于实用艺术行业,做好一个作品要两颗心;两颗红色的心;两颗红色的真实而跳动的心。当这两颗心做好了一套准备的时候,那么中国自己的现代设计便真正的有了。否则,我们还要静静的等待着它的萌芽!

 

 

                                                                冯羽

                                                              丙申立秋

 

                                                               苦竹斋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71)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