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冯 羽的博客

个人档案

冯 羽

大羽营造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39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都之设计(《现代装饰》杂志专刊约稿)

(2016-09-03 14:55)
标签:

很荣幸地生活在一个叫做“设计之都”的城市,我想应是很多人会羡慕的,为何?因为“设计之都”。也没研究过中国到底有多少“设计之都”,应是不多的,一个世界的组织颁发的称号,哪会多?

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家,工作室,公司。那么我所见得多的,也便是这条路线上的风景,这风景里有我所关注的,也有很多我所不关注。比如:路边林子里跳得起劲儿的“广场舞”,我便不关注。因我不太爱运动,运动我也不会做如此运动,很奇妙的音乐,很费解的动作。这毕竟是成了我国的一道风景,不说是风景,至少是我国区别于他国的一张活体名片。中国人这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只能理解,一定要理解!上边讲了,这些事我不会关注,那么,我关注的是我们这些人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再细点讲,我自己三点一线生活的这条路上,所呈现的一样样的三维物体,就是人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的空间。毕竟,我们是一个被叫做“设计之都”的城市,那么我们便看看这 “设计之都之设计”是如何?

首先说道路,我觉得很多的道路的设计不应该是现在的这种状态,我甚至有时会怀疑,做这个城市的道路设计的各位专家们,到底是不是开车的人。或者做这条道路设计时,到底细致地走过没有,就算走过,到底细致地思考过没有,何时分叉,何时拐弯等等。马路越来越宽,现实越来越堵。原来是上下班堵,现在不只是上下班,就连上下午都堵。更奇葩的是,很多的红绿灯,总感觉不是配合道路交通的,好像是自己闪着玩,闪得均有感而发,有点像中国文化一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红灯闪的时间,就如一个看上你的异性向你飞了个媚眼;有时又长得如患了老年痴呆。总之,就在我生活经常走的这条路上,都是如此。走的时间长了,也便总结出,我走的这条路的设计特点:感性的红绿灯,配上无规律分叉转弯绕茶壶嘴。后来有时走得远些,发现很多的路均是如此。记得这“设计之都”的规划,好像是日本的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规划的,总感觉这位大师没给这设计之都用上些心思。当然,我们承认要做好这些是非常复杂的事儿。那么,反过来我们这些纳税人要问问,要简单还用给您专门设个部门,专门用纳税人的钱,养着像您这样的人吗?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儿。前两年好像突然颁布一则交规,没几天又取消了,叫做:司机开车见黄灯也停。些种法规,有时想想都好笑,就是红黄灯停,绿灯行。如果这样,路口没必要装红绿灯,装一个灯泡就行,亮了停,灭了就行。多好,省电,省物料。我想,以上想出如此交规的大人们,您真是个“大人”!

别跑偏,再说说道路上的一些栏杆,我想这“设计之都”的道路和道路上的细节应是国内做得不错的了。但我实实在在地讲,来到“设计之都”十六年多,我就没见过别的款式,别的颜色的道路隔离栏杆。清一色的白色,清一色的上端弧形,就如一个个连在一起的,拉长了的,半个的曲别针。一排排,真的就没变过,当然,这应是有规范要求的,我一介草民并不知其中丰富要求和复杂内涵,但我想再怎么规范严格,十几年来也应有些变化吧。换句话说,有了“设计之都”称号之后总应变化吧,再说,就算有规范不都是人定的吗?就不能开个会改一改吗?除非是佛祖说的,否则怎么会不能改呢?真是挺让人费解的,这白色的曲别针隔离带应是有专门的部门或人负责的。我想这负责的,应是领着俸禄的,应不会不领的。时代不同了,不能让这隔离带只起到隔离的作用,毕竟当下不是一穷二白的年代,这是“设计之都”的年代。

接着再讲下,我们每天去的工作的地方。一个进入社会的人,每天呆得最多的应是这工作的地方,楼长得什么样,不能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不能说你讲的就美,他讲的就丑。我只是想讲讲所谓公共区域细节。光看看消防门的款式和尺度,任何人一提便是规范,所以,我出此言,不是讲开发商,而是讲讲是谁给出的我们“设计之都”这些规范,不管是谁给出的规范,应是代表这权威的政府,我想请问“制规范大人”们,你们能不能有点对美好事物和尺度的追求。看看你们的消防门,消防栓,烟杆,喷淋等等这些物件,你们自己看看,我亲爱的“消防大人”们,都什么年代了,请问一下,你们周围的人,亦或你的子女,亲属们,就没有一个懂一点点美的人吗?你们每年的会,每天的会,都开的是什么呢?我想总有一个环节是定出了这样的样式,款式。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变呢?真的是很纳闷,很不解。我想应是机器定出的这些消费规范,这些消防款式。是挺消防的,确实挺消防,僵尸奇谭般把美好先给消防了。竟然真就又是多少年不变样,多少年不变款。不知道俸禄是不是也僵尸奇谭般多少年不变。规范大人们,你们不变,请问这“设计之都之设计”怎么设计。

因为自己是做这一行的原因,才会关注到如此这般,才会有如此的情绪,有时确实出奇的愤怒,我有时偏执会讲:“中国的公共空间,其实不需要设计师设计,规范都设计完了。”每个想做些事的人,做任何事的过程,便是一场与规范角斗的戏剧,最后多以闹剧告终。即便是我们这“被设计了的设计之都”,到现在依然如是。从材料,到尺度,到造型,设计师说不算,真的投了白花花银子的也不算,谁说了算?“规范”。再看看拿着这一摞摞规范的大员们的表情和眼神,均如“八大”笔下鸟禽般令人难以捉摸。请问,这联合国甚至全世界给你授予的“设计之都之设计”是不是真的该好好的反思一下,无论是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每一片草地,每一片公共区域。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好好的审视一下,这“设计之都”城市空间,该怎么对得起生活在这里,来这里的每一个人。今日我之所言,其实很多人均有同感,只不过大家习惯了罢了,亦或是相比于我有修养而已。但总得要说说,改下鲁迅先生的话作为结尾吧,“世界上本没有非常完美的城市空间,讲的人多了,这个城市便越来越向完美接近一点。”

                     

冯羽

小暑

 

苦竹斋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90)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