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想讲的是,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当下中国村落的样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国的城镇以及乡村,均在同步的发展着自己的形象。从乡镇政府大楼到每个村间屋舍,每个细节的样式,都在诉说着因摆脱贫穷而扬眉吐气后的痛快与淋漓。不得不承认,也不得不说,这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没有什么比摆脱贫穷和一无所有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了。尤其是在中国乡村生活过的人们更是感同身受,是 “贫瘠”让这些苦了几辈子的人们,伴随着改革的大潮,奋起去追求自己几代人都想改变的命运。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乡村不再沉寂,不再沉重,不再不被人知晓,它变得愈发有活力,有尊严,多少穷孩子、苦孩子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说起来似乎有些沉重,事实却是如此。
然而,回过故乡的人们,你们还能感觉到多少你梦里依稀的故乡,她的炊烟袅袅,她的鸡犬相闻,她的老屋老树。当然,故乡的这些都在,但还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吗?我想百分之百的回答不是,而我的感觉更不是。但今天所讲,并不是否定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伟大成绩,而是讲一讲心中的遗憾,从而印证哲学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是矛盾的。
我的职业是一个空间艺术家,所以只讲一讲我们当代乡土现在的建筑视觉,也就是我们当下乡村的样子。世界就是这么矛盾,作为一个乡村生活过的任何人,穷的时候没办法,无能为力去改变自己屋里屋外的视觉,但在稍有经济条件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盖房子了,盖房搭屋是中国乡村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吗?一定是!这个事儿,对于中国人民来讲就不用去专门的论证了。那么就来看看我们当下乡村屋舍的样子吧:建筑外观,没条件的是水泥,有条件的是瓷砖,再有条件的是好瓷砖;建筑室内,没条件的是水泥,有条件的是瓷砖,再有条件的还是好瓷砖。吾国吾民,吾乡吾地均如是。再看建筑色彩,以白色瓷砖为主,间或掺杂些浅粉、浅蓝、浅红的线条,这是条件不错的;条件一般的当然是水泥色,偶尔有用白粉墙,但因质量问题在水泥上停不多日,几场雨水下来便是大面积水泥色,这便是当下乡土的建筑色彩。建筑高度更是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高, 走在大地上远望我们的村落,无不是这三种规律:一、建筑材料:瓷砖水泥;二、建筑色彩:白加其他色条;三、建筑高度:不停上长。以上三点,我们的乡村再也不考虑我们的大地、我们的山丘、我们的田野和我们的炊烟,而是一种单一的、蛮横的生长与强加。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千篇一律,就如我们当下城市的千城一面,万站合一一样。我想,伴随着这些的发展,中国乡土的样子离我们遥远的距离应是让我们高度紧张的时候了,不是吗?
谁也不会否认,水泥和瓷砖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谁也不会否认水泥和瓷砖让我们使用起来更方便,让中国乡土看起来更为高档和光鲜。但谁会想过,中国乡土的精神高档和富有,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已经发生的就发生了,过去的也就算了,我们也非常理解在我们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有这种混乱期的出现,那么未来呢?已经富起来的中国,目光是否不要总停留在城市,多思考下我们的乡村,多真实而真诚的思考我们的乡土,慢慢的寻找一下我们乡土原来的气质和模样。我们能否用富起来的头脑,富起来的财富,研究些更适合我们每个乡村地域的瓷砖、水泥等呢?能否让我们未来的乡土建筑更与大地、山川、河流相吻合,能否让我们的乡土建筑视觉更对得起每一片田野,每一片池塘,每一缕炊烟。“悠悠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这是我们的过去,可现在却成了梦想,时至今日,真的应该思考一下,慢慢地思考一下,别动不动就“打造成如何”、“发展成如何”。静下来,慢一点,一定能找到方法,让我们故乡远景更加清晰,而不是永远定格在当下的梦里依稀。
—本文系 2015.02期《现代装饰》杂志专刊约稿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