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ERP是一种现象。虽然从ERP进入中国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实施成功率一直低迷,而选择实施ERP的企业数量却逐渐增多。
一、日渐稳定壮大的ERP需求形成的动因
ERP管理软件在我国的应用经历了引入、快速增长、泡沫形成与破裂和缓速渗透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的不同时期政府、ERP软件供应商、企业交替地起着主导的作用。
(一)引入期,政府倡导,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试水ERP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先进国家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开发和运用进一步拉大了我国制造业与这些国家的差距。时任中央领导强烈地意识到“中国企业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把“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作为“整顿提高”方针的重要内容。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80年代我国第一批大中型国有制造企业首先试水ERP。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等一批国有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 II软件,这些企业是MRP II在中国应用的先行者。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MRP II系统,被业界视为我国ERP最早的应用。这一阶段,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启蒙阶段。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ERP的前身NRP II的理论和技术刚刚形成,由于系统软件本身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软件提供方和企业缺少应用与实施经验,加之企业领导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实施软件系统的企业均走了一条坎坷而崎岖的路程,仅有少部分企业取得了系统应用的成效。
(二)快速增长期,政府推进为主,企业信息化意识觉醒,国外ERP厂商快速占领我国ERP市场
90年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技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极其深刻和全面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在“九五”、“十五”计划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均将制造业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此时,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显着成效,市场产品已呈过剩状态,企业间竞争态势形成。企业开始寻求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利器。“九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的“CAD应用工程”和“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唤醒了成千上万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十五”期间,在CAD/CINS工作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行业部门以地方为主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ERP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即为“七横三纵”的信息化工程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各地加大ERP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对ERP的推进工作即有具体的政策指引,又有一定程度的资金扶持。
这一时期,因有强大的政策开路,国外包括SAP、Oracle在内的MRPII/ERP厂商纷纷登陆中国。有资料显示,中国的MRP II/ERP行业自1995--1997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7%,而1998年增长速度高达35%左右。这一时期ERP在我国的应用具有以下几大明显的特点:
1、应用ERP的企业大多数为国外独资、中外合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实施成功的基本为外资和合资企业,国有企业ERP成功的用户比较少。ERP的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企业管理弊端具有很强的冲突性,ERP的应用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既深且广。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益的不一致性而导致的决策随意,管理粗放,加之根深蒂固的旧的企业文化,使本来在技术上就有很大难度和在实施上非常复杂的ERP系统在国有企业遭遇了滑铁卢。
2、应用ERP管理系统的企业类型绝大部分为制造企业。由于ERP在生产排程方面具有先天的技术瓶颈并且生产排程需要复杂及精准的基础数据,使得在实施中闯过之前重重难关的企业实施到生产模块时纷纷落马。制造业中的生产排程即“生产作业计划”,一直都是ERP的弱项。弱点之一,作为MRP运算主要依据的BOM提前期是固定的,是根据经验取值的。而在提前期多变的实际情况下,通过MRP运算只能得到不准确的进度安排。弱点之二,“生产作业计划”在数学模型上需要确定的工作中心和工艺流程。而在一些情况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并不是每个加工细节都能事先确定,经常会遇到其中某个细节确定不下来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非确定工艺流程。这就使得生产调度排程算法极为复杂,如果再考虑到不同行业的排程特点,其复杂度就更高了。目前在国际上也只有少数ERP知名企业在算法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生产调度人员的积极干预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泡沫期。国内外软件厂商竞相角逐国内ERP市场,企业在软件商大力鼓动及政策推动下盲目上马ERP,最终导致很多企业折戟沉沙,遭遇剧痛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产财务软件厂商纷纷转型ERP,他们依靠数量众多关系牢固的财务软件用户和本土化优势,两三年内就对之前在国内ERP市场大行其道的国外ERP厂商形成压倒之势。此时,国内专注于ERP的软件厂商如北京利玛、开思、浪潮国强等Ft渐壮大,联想、长城、神州数码等一批IT制造巨头抢滩ERP,台湾鼎新、汉康等ERP厂商借助服务台资企业这条特殊渠道,也在国内ERP市场崭露头角。根据CCID报告,2000年中国约有40家国外厂商和20家国内厂商角逐国内ERP市场,一时间,我国ERP市场一片喧嚣。
ERP是面向全局的企业级解决方案,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既使在同一行业,不同的企业因采取不同的战略,管理的侧重点则因企业而异,绝大部分ERP软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行业、所有企业。并且,各ERP厂家技术实力相差悬殊,软件质量、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ERP厂商面对在强大宣传攻势下不明就里、不知所措的企业用户,普遍存在着在产品功能、服务及价格上过度承诺的情况,当企业怀揣着对ERP的美好梦想,面对各种生涩的ERP名词,面对错综复杂的基础数据,经过数月到数年与ERP痛苦的纠缠终于清醒过来以后,ERP泡沫破裂了。2000---2002年,由于ERP软件商的恶性竞争,我国ERP市场陷入低谷。
(四)缓速渗透期。厂商由浮躁转为务实,用户需求趋于理智;ERP由制造业向其他行业延伸使得ERP在制造业的弱项在其他行业得到了回避,ERP的应用呈现稳健增长
2003年后,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过来的ERP厂商,开始反思最初的务虚、浮躁,务实、冷静以及理性思考成为ERP业界的潮流。软件厂商意识到ERP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用友、金蝶、和佳、神州数码等国内领头厂商投入巨资从事产品研发。
通过前期的痛苦摸索,用户对ERP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已从盲信转向理智,由被动需求转向主动需求。他们并没有全面否定ERP,而是能更加坚定和理智地从企业本身需求有选择地实施系统。虽然前期ERP市场混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ERP实施中获益。无论是成功应用的企业还是成功应用的模块,它的渗透或者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加多的企业主动实施ERP。虽然这一时期的ERP市场增速较20世纪90年代低,CCW Research数据,2008年、2009年生产制造业ERP同比增速分别是16.7%和19%,但却是含水量少的增长,是稳健的增长。Versugw
这一阶段ERP不再局限于制造业,已经延伸到金融、邮电与通信、商业与零售、新闻出版、医疗保健业等众多行业,成为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ERP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这一点业界也给予了认可。由于作为ERP先天弱项的MRP生产排程和固定提前期的问题只涉及到制造业,因此降低了ERP在其他行业实施的风险,国产ERP软件在其他行业应用的成功率不断上升。
整理自快普ERP财务软件网:http://www.kuaipu.com.cn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