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冯 羽的博客

个人档案

冯 羽

大羽营造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39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见圳成长 | 首位问鼎德国红点、IF双料最高奖的华人空间艺术家——冯羽

(2015-08-26 10:57)
标签:

                                              本文转自《深圳财经生活频道》

编者按

    826日即将迎来深圳特区成立35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发现深圳、回顾深圳、展望深圳的日子。深圳广电集团财经生活频道携手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共同发起全媒体人物志《见圳成长,我看深圳未来》,用文字和影像记录这个城市的35年来的发展脚步,铭记和感恩这座城市无数的建设者,共同展望深圳未来。815-95日,每周六晚1010分在财经生活频道首播。

    本期采访的嘉宾是全球首位华人问鼎德国红点奖、iF奖室内空间设计双料最高奖的空间艺术家,大羽营造创始人冯羽先生,他将讲述自己与深圳共同发展的故事,展望深圳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城市未来,献礼特区成立35周年。

 

追求艺术极致,主张重返大地

    他是一个行事低调,思想张力却十足的男人,用古朴的理念诠释深圳的艺术精神,为中国的设计艺术走向国际画上了浓厚的一笔。

(深圳晚报摄影记者张鹏)

   01财经生活频道:恭喜您刚刚获得了德国红点大奖“室内空间设计类”Best of the Best,加上您在今天上半年获得的iF金奖,您已经成为了唯一一位同时问鼎两个全球顶级设计大奖最高奖的华人设计师了,您有什么感想吗?

    冯羽:首先还是挺高兴的,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能同时拿到iF金奖和红点的Best of the Best,还是非常欣慰,毕竟这么多年自己的一些努力有了一些回报和结果。其实我本来只是想做一个能够让自己窝在里面的空间,结果拿出去很多人有共鸣,这个我确实是没有想到。

    02财经生活频道:获得这两项大奖可能是有些设计师毕生的追求,那么您的追求是什么呢?

    冯羽:作为我个人来讲,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反映现实也好,反映自己的人文思想也好,总归要有一些“真”的东西里边。我自己做空间艺术的时候,并不会简单把它当做一个设计作品,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比较复杂的艺术作品,所以我更多的是在强调一些内在的东西——它散发出来的诚意。因为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有诚意才能感动人,在一个很强大的诚意面前,你的技法、技术其实都不是特别重要。所以我的作品都在追求超乎长、宽、高以外的另外两个维度,时间和情感。

    情感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诚意的一些东西,只有把情感融入到艺术作品里面的时候它才会有生命力、感染力。这些年我给自己的定位首先是空间艺术家,然后应该是一个自由状态下的空间艺术家,身份可能很模糊,这是我给自己在现在甚至在未来的定位。我希望到几十年以后别人称呼我不是用一个很明显的身份,希望大家说起我的时候是说这个人能在各个门类里面做出一些东西,这是我自己的追求。

               冯羽 《苦竹斋》 获得2015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室内空间设计类”最佳设计奖

    03财经生活频道: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刚才说的“诚意”是否也是您设计理念的一部分?

    冯羽:我把自己现在运用到空间里的手法称为“重返大地”。“重返大地”这个概念它不是简单地追求质朴、追求自然的行为,作为一个艺术家,面对一个还没有成型的建筑空间,首先要对它原始的艺术形态有一个顶礼膜拜的状态,整个空间的制作过程应该也是很虔诚的,是一种在现场共同战斗的状态,所以说心是要落到大地上的。至于具体用什么材料来表达,都不是很重要。

    你在我这个空间里所看到的这些家具,很有触摸感,我把漆都隐掉了,我觉得油漆都是假的。它是一个木头,它就真实地展现木头的纹理,像这种老榆木,它有自己的气场和特质,包括我们这个空间所用的竹质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做过多的深加工。因为一个真实的材质,经历过时间之后的触摸感,是非常可贵的,就像文物、古董表面的包浆一样,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个会给大家带来情感,它的那种情感其实无形中就散发到你的心里了。

    所以说我觉得在设计,在空间艺术运用材质的时候要赋予它内在的东西,如果再结合自己的人文思想、创作作品的一些激情状态下所主张的理念,那么这个作品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我所追求的就是真实,只有真实它才会自己说话,可能这是一种偏执的追求。

 

                                    冯羽 《苦竹斋》创作手稿

    04财经生活频道:我们现在所在的空间,大羽营造的工作室就是您这次在德国红点奖中获得最高奖的作品,请您介绍一下这件作品吧。

    冯羽:这个作品叫《苦竹斋》,大家进来的时候会很直观地感觉到这个空间全是竹子做的,不管是地板、墙面还是竹篾隔断,所有的材料都是竹子。当初做这个作品的时候也没有把它当成很像样的作品去做,只是想做一个我自己安静待着的地方,类似修行的地方,我们团队比较适合这么一个宁静的创作感觉的空间。

    做自己的工作室没有什么束缚,那我就用我自己的工作空间来表达一下我主张的“重返大地”,所有的材料、功法都“重返大地”。同时我的《苦竹斋》也是想提出一个问题:在当下到底什么最重要?是我们所见的五星级酒店的华丽最重要,还是空间里给予你的真实情感最重要?我做《苦竹斋》,也是想用一种看起来不着边际、不修边幅、没有风格的状态,来做一个说明问题的空间。你感觉到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你觉得它就是农村的一个喝茶的棚子也可以,你感觉它是篱笆墙也没有问题,你感觉它是一个精神高贵的空间也行。我的母亲没有文化,她进来之后就觉得这里面的味道挺舒服,那也挺好。这就是我想用一种无形的手法,来表达一个空间的真实内涵。

    还有一个就是制作《苦竹斋》的整个的过程其实是非常简单和直接的,没有过多的预算也没有工期计划。最初我只是把结构做了一些基本的分割,满足我的功能需求,之后我就开始变成一个导演。比如说这些竹篾隔断,我只是跟我们这栋楼做清洁的夫妻俩说,我想把这些用竹篾表达出来,你看你有什么方式?你做成什么样我都能接受,我保证不会扣你一分钱,而且你做出来就是好的。结果他在将信将疑中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做了几种样式让我选一下,说这就是我们家里扎篱笆的一些方式。后来我就选了其中一种,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竹篾隔断。这就回到了我前面提出的问题,什么最重要?他很用心地给你一根一根加他的篱笆,根本不是那种随便给你对付一下,他非常真诚的状态是让我很尊敬的,我觉得那就是诚意。

     有生命力的空间它一定是唯心是从的,你的心诚不诚非常关键。时代走到今天,我们评判一个作品,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的装饰、装修的概念了,应该更高级。其实这是我做《苦竹斋》真正的、有点呐喊式的想法。

    05财经生活频道:那么这个空间叫《苦竹斋》,除了因为里面全是竹子材料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冯羽:设计,是一个自渡的过程,自悟自渡,只有自己能渡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了你。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应该回到谦卑、谦虚,把自己的心沉到大地上,像竹子一样有点儿风骨,还原一个空虚的状态,才能海纳百川,很多的文化艺术才能进来。

    我一直认为设计是非常沉重,不好玩,设计不是时尚,设计是文化。你要想把它做到一个高度,那一定是一场修行。

 

追求心我,一起战斗

深圳,因为年轻,充满激情;因为年轻,包容一切;因为年轻,宛若新生。“设计之都”深圳,要寻求真诚,追求真我。而文化将在这里,跟着我们的城市慢慢沉淀。

 

    01财经生活频道:您刚才提到了“文化”,好多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在深圳没有什么文化可讲,您觉得深圳有文化吗?

    冯羽: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否贫瘠、是否苍凉、是否肥沃,或者很有厚度,其实这个没办法在一年两年里就看出来,而应该是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去评价的。城市的文化,比如说饮食、建筑、美学这些综合的社会视觉形态,跟它所处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都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来谈深圳是否是个“文化沙漠”我个人认为是有点短视的,我姑且算深圳前30年的文化没怎么发展,但是其实这座城市是在积累它的物质文明基础,所以它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切先决条件去发展未来的文化。还有一个,深圳有深圳的特色,比如城中村就见证了深圳瞬间拔地而起的状态,城中村握手楼里面融合了多少一代代怀揣梦想、离乡背井来深圳打拼的人的情感?哪个城市有二线关这样让人记忆犹新的东西?你说深圳没有文化可讲,这难道不是文化吗?这种文化你在全中国能找到第二个吗?

    只要有情感的东西全是文化,我们把这种文化放上两百年、三百年它是不是文化?我们评判文化有点太仓促、太急功近利了,文化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深圳晚报摄影记者张鹏)

    02财经生活频道:深圳是“设计之都”,您觉得站在今天这样的节点上,深圳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持“设计之都”的称号?

    冯羽:90年代一提深圳的设计,就是中国最顶尖的,但是这两年大家可能都有同感,深圳的设计在中国还算不算最前沿的了?我觉得时代变了,设计也应该要变,但是就我的观察,深圳的设计目前还只是在原点上的提高,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35年的深圳在搞城市建设,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甚至设计也需要速度和效率,但是未来深圳如果要走到一个高度,它绝对不能继续快下去了,而是应该进入慢节奏。换句话说,我们改革开放35年,深圳的设计其实是在追求一个“物我”的状态,未来深圳的设计要想走到一个高度,一定要最求“心我”。“设计之都”这个口号不是空喊出来的,它一定要做到群体性的让人听起来肃然起敬。当有一天,不管是设计师思考整个设计的过程、创作它所运用的材质,还是设计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状态,包括甲方都在思考“心我”的时候,深圳设计的高度我觉得就可以了。

    深圳的设计跟全国的设计水准在缩短,正在拉近距离而不是拉开距离。现在深圳的设计想要发展,我认为一定要颠覆,把过去全部扔掉,甚至把自己打个落花流水,把无病呻吟的活动,所谓的论坛、大趴全部颠覆掉之后,可能才能诞生出新的设计状态。我觉得艺术家更像是一个战士,如果没有战斗精神,没有勇气,做一个佼佼者很难。艺术家一定要靠作品说话,作品从哪里来?就是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大胆战斗,我觉得这些很重要。

 

    03财经生活频道:深圳这座城市发展到现在,来打拼的人很多,但是似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深圳并没什么归属感和幸福感,您怎么看?

    冯羽:其实深圳三十几年能发展成现在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我们自己看自己不能只看优点,还是要多抓一些缺点。我来深圳15年,如果让我来看,我觉得深圳现在就是要解决因为没有历史所造成的躁动感。大家没有停留感,都把这里当成他乡,当某一天大家把这儿当成故乡的时候,各行各业都会有更好的发展,否则的话总是作为一个过客,这会有很大的问题。就像我另一个作品《故园•似是而非》,就是用现代的方式寻找故乡,寻找我们来时的路,这种似是而非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一种状态。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物价、房租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虽然现在二线关撤了,但实际上跟没撤也没多大区别,这道无形的二线关就是给你划分出了你到底是不是贵族,你到底是不是外地人。二线关以外,很多人就算买了房都没有归属感,真是这样。

  如果说怎么解决这种问题,我觉得还是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从高大上做起、重点项目做起,就从身边做起。要让大家生活的地方尽量方便一点,这要说起来确实还挺多的,比如说现在深圳的人口很多,出行、停车、买菜、购物这些都有一定的问题。

   还有现在深圳的公共建筑,基本上是玻璃幕墙,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感觉很冷,那能否用一些有温度的材质来表达?我们道路中间的栏杆能不能给它一点细节?我们路灯的款式能不能体现一点设计的感觉?从眼前的问题开始解决,从细节做起,不要老是喊高大上的口号,当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在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就很好了,换句话说“设计之都”就名副其实了。深圳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应该向世界看齐,要跟世界顶级的城市比细节。

冯羽 《故园•似是而非》 获得2015年德国iF Design Award设计金奖

   04财经生活频道:深圳的年轻设计师、艺术家特别多,高房价也给了他们极大的生存压力,也不容易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请您给他们一些建议吧。

   冯羽:所谓年轻人当下的压力,比如房价高、社会环境复杂,导致无法去追求自己的设计,我个人认为这是自圆其说,自我慰藉。深圳房价高,那我15年前来深圳的时候对于我来说房价不高吗?倒退30年,那些深圳第一代建设者住窝棚的时候房价不高吗?

    很多设计师做不出作品,首先会说甲方有问题,甲方没素质,甲方没问题了工人有问题,工人没问题了甲方没钱,都有问题就你没问题。就算我今天拿出最顶级的甲方、最多的设计费设计费、最好的施工单位,大部分的人还是没法去做。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没必要去找任何理由,如果让我来奉劝年轻人的话,那么我希望大家踏实一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捷径,尤其是做文化艺术,如果你不准备拿出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做一个台阶的话,就干脆改行别做了。如果你决定了要从事这个行业,那你就把自己隐起来,马上开始踏踏实实地做,别想这么多。

    05财经生活频道:那您个人未来有什么梦想吗?

    冯羽:我的梦想很简单,2010年的时候我就讲,我还有十年去追求,十年,就是到2020年,可以真正地称自己是个设计者。将来我能多做一个是一个,能做多长时间就做多长时间,多大的作品都可以,不谈什么成绩,可以正式地对得起我这个称呼就行,这就是我的梦想。

06财经生活频道: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5周年,请您为我们展望一下深圳的未来吧。

    冯羽:深圳的创作环境非常自由,包容度高,恰恰就是因为才成立三十几年,它没有过去的牌坊在那儿立着,所以文化艺术可以放心大胆地发展,可以不着边际地发展,可以颠覆式地发展,所以我非常看好深圳未来的文化、艺术、设计。我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中国未来最有文化潜质的城市就是深圳,没有第二个。我们认准这个方向,大家一起奋斗、一起战斗。

 

 详情视频见链接:http://v.qq.com/page/s/h/z/s0163jouahz.html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205)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