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冯 羽的博客

个人档案

冯 羽

大羽营造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39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剪不断的乡愁(《现代装饰》杂志专刊约稿)

(2015-05-05 11:02)
标签:

    当下的设计圈子,曝光率最高的不是各设计论坛、奖项以及众多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的反而是对中国乡村的关注。是啊,当我们所有的人厌倦了城市,亦或说城市已经疯狂到没什么可取之处,当常规的房地产经济不再亢奋,当所有的人不知以何种方式去获得业内关注,更当每个人似乎急切的在寻找,幻想能找回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怀的时候,中国的乡村便进入了文化先驱们的视野。那么按照中国传统的惯例,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上山下乡运动即将开展起来,每个人都磨刀霍霍,有妄图实现情怀和梦想的,有幻想着另一种经济模式的,均以中国一二线城市为中心,向我们曾经走出的乡村冲去,并以各种组合形态,如:开发商和设计师、文化组织和设计师、各协会和艺术家、单独文化艺术家组织,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人都兴奋的和当地政府以及村长,讲着自己的宏大设想和情怀。是啊,只有文化才能救中国,这是我们的主旋律,我们的文化艺术与设计也终于乘上这改革的春风了,“乡愁经济论坛”、“中国城乡一体化文化再思考论坛”、“设计文化节走进乡土”等等,一时多少活动、多少豪杰,江山如画,更是如此多娇,多少文化设计精英竞折腰,仿若改变当下农村生活,农民兄弟的生活,只有我们这批一代天骄似的。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谈谈我的感受,很狭隘,但值得深思。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当然是源于我们这片乡土,这片乡土承载了整个中国的历史沧桑。我们多少次的走出来又走回去,这里面有历史性的、有自然性的、有政治性的、更有经济性的,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走出乡村的人们百分之百的是为了经济,因为我们穷,我们穷怕了,只有走出乡土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生的尊严;而现在我们富有了,我们一定是又回到乡土,这是顺理成章。

    走出去的孩子,总会想着亲娘,总会想着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过去的几十年里,很多的企业家们把该做的都做了:修公路、建学校……这当然是企业家的情怀和心底的乡愁,就是我们主题所讲的“剪不断的乡愁”所致。在这几十年里,中国的乡村不再贫瘠,至少是面貌大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农村都是“吃香的喝辣的”,清一色的“佛山瓷砖”和“不锈钢防盗网”,白的、粉的、蓝的,就是这一样规格和色彩的瓷砖,构成了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变化后的模样。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一句话:因为城里人住的都这样,亦或说从城里回来发达的企业家和老板们都这样,所以我们跟着都这样,很绕?是很绕,但绕一下就明白了。

    当下,所有视土豪为粪土的一批文化艺术、设计界的积极份子们,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乎发现了哥伦布的新大陆,只有我们文化人才能做出“土豪们”做不到的事儿,只有我们才能拯救这“瓷砖不锈钢”化的乡土,山水何在?乡土何在?乡愁更何在?我们一边骂着土豪,一边组团冲向了我们的乡村,因为我们要寻找乡愁。

    那么,我要讲的是千万不要“举酒乡愁愁更愁”,这是我对当下文化人进乡村的一句忠告,如能警醒,当然更好!不能,那就权做茶余饭后放个屁,“去你个娘,就你明白”骂上一句,顺顺气拉倒。

    为什么叫“举酒乡愁愁更愁”呢?我认为文化设计者去改造乡村,固然是好事,但作为这个群体,不管是主观还是被动,必须思考好几个问题:

一、    你为什么到乡村去,为经济,还是为你真正的乡土情怀?

二、    你的心有没有重回乡土,重返大地,亦或说你甘愿做个农民?

三、    当下乡村是需要规划、设计,还是需要引导农民兄弟?

四、    短期内能不能解决问题?

五、    “文化设计下乡”是需要你去时尚、时髦、抢眼球、上头条?还是需要你默默无闻、鞠躬尽瘁?

    下面我就自问自答,自说自话,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一、    时代走到今天,文化进入乡村,如果是为某个经济目的,我能肯定的告诉大家,你一定是失败的。你不会赚到你投资后该赚的钱,至少不会在你预想的时间内赚到钱,因为去乡村是你在城市投资无门的情况下,方转乡土,这本来就是投机的想法,中国当下经济形势,投机必败,更不需要投机份子。

二、    做艺术家、文化人或设计师的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讲,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乡土?如果真的想去做像台湾建筑师谢英俊一样,甘愿去默默无闻在一片乡土,我认了;你的心真的愿与中国的乡土,同呼吸共命运?还是你更喜欢和习惯于城市里的咖啡馆,朋友聚会和时尚Party,以及闪光灯下自己酷酷的大咖形象?记住,上述话一定是夜深人静时摸着良心问自己,无需对谁讲。但若是被人花钱请去的就另当别论了,那花钱的人对于你一个设计师、艺术家只是一个赚钱的“项目”而已,无可厚非。

三、    中国乡村,自古以来没有总体规划出来的,只是因地制宜,适当梳理,更讲究自在生成,天人合一;它本质上只需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伦理制度即可。村落的发展,更像是一种思想引导行为,更注重引导之后的乡村个体自我觉醒,它是反规划设计的一种状态,但现在规划设计正与其本真状态背道而驰,只有必要,没有必须,如只有必要的祠堂,没有必须说你一定建成什么样。所以,中国乡村发展,村落形成,完全在与思想的引导,而非视觉的即定俗成。

四、    这个问题很简单,历来乡村的整体视觉形态,绝非短期内形成,而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几百年而形成的一个集生活、人文等一体的完美视觉系统。即使新建一个自己的度假酒店或山庄,也要遵循这种慢慢的状态,方能生成精彩形态;更像一棵树的自然生长,只有遵循生长规律我们的乡土才会拥有一片自己的乡愁之地,你才能与这片土地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愫叫情怀。

五、    作为一个准备去下乡和一片热土去天人合一的时候,通俗的讲也是你以设计师的身份去做个地道农民的时候,你必须扔掉一切,名也好,利也好,聚光灯也好。就像让人尊敬的台湾建筑师谢英俊一样,去默默地做个农民,用农民的心态沉入大地,加上专业色设计修养,以一种修行的方式去改变经济发达后的乡土其不伦不类的现状,那么当下的这个信息时代和这片厚厚的土地,一定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回报。扔掉都市中的声色犬马,“悠悠远山暮,独向白云归”的融入大地,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去做,把它当成使命,方是你真正做这个事儿的正道。

    这便是我对当下,“文化艺术进入乡土”现状的一种思考,不深很浅,但是很真。我们都在谈乡愁,论乡土,但若没有冷静的思考好一些问题,就这样疯狂的涌入乡村,那和“佛山瓷砖”和“不锈钢”有什么区别呢?那么,我们所谓的乡愁经济,乡愁论坛又有何用呢?几十年后,真的成了“举酒乡愁愁更愁”。固然,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文化艺术者,甚至每个社会上的个体,心底都有自己的故乡和乡愁;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故乡像他乡,但我们更不愿见到的是我们“举杯乡愁愁更愁”,我们的乡愁剪不断理还乱,这是我们谁都不愿见到的结果,因为它会让你寝食难安。

 

                                                —本文系 2015.04期《现代装饰》杂志专刊约稿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83)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