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冯 羽的博客

个人档案

冯 羽

大羽营造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39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一眼便是民国(《现代装饰》专刊约稿)

(2015-01-13 16:09)
标签:

前一段和王鲁湘先生的一次谈话,讲起了民国,鲁湘先生讲,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黄金一代,真的是感同身受。最近在看《萧军日记》,看看跑到延安的这批民国出来的文人,真叫个真实刚烈,百家齐出。就算在如此糟糕的条件下,依然是热切而真诚的面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之路;依然口诛笔伐的在观点和立场上争个不休,不管是巾帼还是须眉。

观我民国,军阀混战,天下泱泱,但千真万确的诞生了多少的文学士儒、艺术翘楚,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学术尊严的大有人在,个个列举出来,堪称传奇。但民国的文化艺术就是在这种争辩中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团结、整体和饱满,一股思潮,喷薄而出,一直影响中国近现代如此多年。直至今日,鲁迅、李叔同、黄宾虹、宋灿成等等,太多太多,举不胜举,所以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真的是有尊严的站在世界文化艺术史的河流里,凭你怎么冲刷,都雷打不动,让人羡慕,时至今日,国人文化艺术界更是高山仰止。

话之此处,并非是一个臭知识分子、酸酸的独自怀古,我只是想谈谈我们的当下。学术论坛一个接着一个,有协会办的、有媒体办的、还有学院办的,更有瓷砖厂办的,人头涌涌,到处是一片论坛之声。既然是论坛,我们论了吗?论了什么呢?那么,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论的结果是,接着搞论坛,接着论,永无结果。不过也是,每个论坛每人短短的几十分钟发言,能讲出什么,不是这观,就是那见,讲几分钟完事,媒体一报道拉倒,后续的学术连续性又有多少?这种学术连续性便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主张形成的雏形,这种雏形便是形成文化艺术观点的源泉和脉络初始。看看民国,又有多少的论坛,和现在能比吗?当然不能比!因为他们是不停的再说、再写、再争论、再写、再说、再寻找。报纸上公开的隐姓埋名的学者们的激辩,经过几十年的沉淀,看看是多么的完整。所以,中国文化艺术时至今日放到世界来看,一眼看见的还是民国。

论坛,不能白论,赞助商的钱也不能白出,如此好的外围条件,应有更高层次的论坛出现,至少是对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用的论坛出现。首先,论坛要有文化性的学术争论,持不同观点,各抒己见,这种不同的观点是有鲜明的学术主张和文化观点,而不是庸人般的泼妇当街。其次,论坛应有其后续的文化脉络,不能论完就结束了,至少嘉宾们有义务深入浅出的通过文字、语言形成系列推进式,甚至更加缜密洋尽的学术论述。其三,论坛不是汇报工作,只是把做完的案例汇报一遍结束,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看网络、看杂志,论坛应更深层次的讲出作品背后的学术见解和学术方法,从而让听者清清楚楚。其四,学术论坛,不能谈商业,像怎样搞定甲方,怎样让甲方满意,怎样取悦甲方,否则成了企业家论坛亦或是赚钱论坛,学术就是学术,与赚钱无关。其五,论坛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几个嘉宾,你好我好大家好,那嘉宾来的意义何在呢?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只是通过民国的百家争鸣,联想到我们当下的学术争鸣,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民国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尽量一些不是吗?所以,真诚的希望诸位文化艺术者,我们稍微回回头,一眼便望见民国,学学真的挺好。


                                           —本文系 2014.12期《现代装饰》杂志专刊约稿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46)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