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设计的人
设计/仲松 文/满登
如果说设计手法可以心到、手到;那么,创意构思就可以随心所欲,前者让他兼容并蓄、玩转空间;后者则让他前瞻远瞩、拨云见日;他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创意人才,也是为数不多从设计里走出来的人,堪称业界既有章法,也有反章法,既有“正道”,也有“邪道”的鬼才设计师。
一名15岁的少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孤身来到北京,这其中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当时他的父亲并不赞成他走艺术这条道路,但是他的决心让他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带着母亲偷偷塞给他的200元钱,他满怀激情的来到了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城市——北京。理想与现实总是会有差距,当时他并没有顺利的考入中央美院附中,经过中考班一年的复习,他才如愿的进入这所向往已久的学校。支撑他这样做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梦想,更是去追逐他人生价值所在的一次充满“冒险”的旅程。多年来在旁人的眼中他依然还是那个不断追求梦想与超越自我的少年,从简单到简约、从坚持到坚定、从好学到勤奋,他就是——仲松。在校期间,显现出的很多方面便跟一般同龄孩子有些迥异,身边没有了父母的贴身照顾和亲戚朋友的关照,他更早的懂得了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照顾好自己。可能在老师的眼里,他不算是听话的学生,但他却是最勤奋和最执着的一个人。他的天性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时这也成为他生活中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过早的成熟让他拥有自己的思想与独特的思维模式,因为这样的秉性,偶尔与老师产生一些小小的摩擦。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他独立的性格,让他更早的接触社会实践活动,这也为他以后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句话说得好,机会永远只留给准备好的人 。1999年6月,属于仲松的机会悄悄来到了他身边,他参加了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公共艺术作品征集的全国竞赛。他设计的《日晷》方案胜出,并负责组织实施。这是一件以时间为主题的作品。以中国传统的赤道式日晷为创作原形,用一种具有典型的当代特征的建筑语言以及美学形式,并严格运用传统日晷的工作原理,使其具有精确的计时功能。在设计这件作品的过程中他结识了陈逸飞先生并得到他很大的帮助,2003年与陈逸飞先生共同创立设计工作室。从此打开了他走向设计道路的一扇门。
29岁的他正式进入设计界,主持设计了上海五角场交通枢纽标志性构筑物及下沉广场景观。五角场景观装饰工程分为主体景观和下沉式步行广场上下两大部分,上部主体景观为外形为106米×48米×15米的金属结构椭球体,其形象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绘红彩蛋,借助其孕育、孵化、诞生的概念,象征着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未来充满生机和活力;下部广场为长轴100米短轴80米的椭圆形步行交通广场,由九个地面出入口、五条地下通道、中央广场、绿化、大型音乐水幕环廊构成,上下呼应成为一个完整的地标性建筑。这个国内罕见的“超级景观”,不仅提升了五角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提升了其商业价值。五角场景观装饰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完毕历时38个月。
此后,仲松以极具个性的设计语言引起了业内的关注,扬名设计界。但他却非常谦虚,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四十岁之后成为一名建筑师,五十岁时成为好的建筑师”。
正因为《日晷》和上海五角场交通枢纽标志性构筑物及下沉广场景观设计的成功,陆续的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项目。比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标志设计——《公正柱》,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室内与景观设计,上海五角场800号仓库设计改造,江西彭友善美术馆及上海龙美术馆总体设计等,其中当数上海五角场交通枢纽标志性构筑物设计及下沉式广场整体景观设计,最具影响力;《东方之光》获得2000年上海浦东开放开发十年精品项目雕塑金奖,后来又获得2004年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览优秀作品奖;上海五角场总体城市景观获得2006年“白玉兰”奖。
直到去年应仲松邀请,笔者考察了他在北京世贸天街地下室做的“仿梯田设计——颂”,让笔者在现场过了一把面对面实打实观摩作品的瘾。具体考察评价及评论已收录笔者去年出版的著作——《亚太名家设计解读》一书。此作品不仅被国内主流杂志做重点报道,同时还被欧美主流杂志《FRAME》、《BEIJING ARCHITECTURE & DESIGN》、《REM》和《华人设计壹佰》等多家专业媒体报道。
此作的成功,笔者以为有两个是设计以外的因素,让仲松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他既是该项目的设计师,又是该项目的股东之一,不仅参与了空间构思的整体规划设计,同时还参与了整个项目投资的前期调研策划与市场定位。也就是说,他站在整个项目的高度,梳理了整个商业投资与回报的关系,筛选了正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仅仅一个仿梯田的可能性,就解决了目标客户分阶梯形态进入他的设置的酒吧空间。他将可能光顾此酒吧的人群,做了消费等级和文化等级的逻辑梳理。他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进入你的酒吧?或者说你能给这些消费者带来什么?他并没将设计当成项目总体规划的第一思维去考量,而是将设计退到总体规划之后,列入总规划的一部分。如果说该项目的前期评估元素比喻成飞机的领航员的话;那么,驾驶飞机的飞行员则是一种操作而已。仲松将设计由前台退到后台“空间操作”的层面,让他赢得了很多业主的认可。所谓在商言商,作为设计师,首先考虑是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不能有任何纰漏,而且投资方向不能“偏航”;设计是整个规划的一部分,如连整个规划和定位都不清楚,再投入设计创意推动它模糊的目标又有什么意义……
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种意境表达……山水既然是古人首推国画去实施表现,何必将山水画的太写实?因此,国画的构思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技法与手法的表现。这就是仲松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从不把设计看的很高贵,它不过是种技法和手法而已。假如说设计是“行为”,那么,前期构思就是“谋划”,他们完全是不同性质的概念。如果说用“行为”控制“谋划”,就好比用飞行员带领航员,显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看仲松的设计,一不留神似乎都被他表面的手法蒙蔽了。就像魔术表演,为何我们既可以看到不同的表演,又可以看到相类似的表演?因为魔术的表现手法是可以复制的,而魔术的创意和意境是永远复制不了的。作为设计师,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从入选的《蓝玛赫西餐厅》空间,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像这样的大型餐饮投资项目,仲松作为设计师,他是如何运作的?
和北京世贸天街的“颂”酒吧一样,他参与了该项目的前期商业目标的讨论 和评估。对“蓝玛赫西餐厅”品牌的市场定位和认证,不仅做了目标客户群的分析,同时也做到了西餐厅与其他类似项目的差异性比较。也就是说蓝玛赫的品牌标识识别性导向语言是什么?它的语言结构与品牌的标识性能给目标客户群带来什么?消费者选择蓝玛赫的理由在哪里?每做一个方案,仲松都会与自己“过不去”,会给自己设置一些设计以外的问题,然后再去解题……
我们发现仲松在设计操作上,取“木” 的温馨,用“石”的过渡,并反复用木质的构成和排列,形成一种单纯而有秩序的木隔断,做为整个空间流线识别方向的导入坐标。呈非垂直曲线根据有效经营座位实施面积,做出不同的功能分割。它在空间的天地之间,或曲卷、或椭圆、或包容、或围合、或“S”型,不同造型排列的木隔断,仿佛有一种行云流水,能够拨动心灵的韵律感;婉如“竹林”,簇拥着一个个包厢和界面切割;一根根横向的、垂直的和非垂直放射性的木质线条,仿佛为我们组成了“竹林”大合唱,那种气宇轩昂,歌声洪亮的气场,仿佛穿越了“竹林沧海”,蔚为壮观。
为增加西餐厅的趣味性和交流性,厨房设置均为开放式格局。超大空间的纵向曲线界面透视与横向空间“S”型沙发构成,形成了较为壮观的全方位大透视和大通透,流动着一种相互穿插,相互通透又相互联系的强势气场,那种弥漫空间舒畅感和舒适感,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为何而来那根敏感的神经。新鲜活泼,单纯的木质天下,木质当道,反而增加空间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尤其充满朝气的空间语言,不由让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用木质线条构筑的可从不同方向方便进入的功能界面切割,那种像龙尾摆动的姿势,聚焦了一种轻松而俏皮的氛围;手法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疏密有趣,有一种诱惑你逗留的理由,营造了一种安抚情绪,舒缓精神的气场,并在心理空间构筑上,无疑增加了空间气场的流动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空间语言的识别性。也就是说蓝玛赫的名牌语言可识别性也由此诞生。
另外,入口的开门见山,直接暴露热闹的人流和座位,现非常流行欧美西餐厅,堪称品牌语言直接导入式。用热闹的人气氛围去吸引消费者是本案的看点之一。不锈钢镜面柱子处理,不仅消除了空间的阻碍感,同时还增加了空间的透明和轻盈也是一个不俗的看点。
当你仔细琢磨发现,这个蓝玛赫的设计比起它的整体餐饮商业定位,以及目标客户群的锁定,其实是往后退的。他给消费者营造的不仅仅是一种热闹、人气和氛围。还是一种品牌差异性的导入方向和可识别语言的塑造。尽管看上去空间形态似乎很张扬,其实里面到处弥漫着一股张开臂膀拥抱客户的强烈气息,尤其是VIP包厢和“S”型的椅子以及沙发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在叙说着蓝玛赫是如何呵护客户的故事。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