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陈志斌的博客

个人档案

陈志斌

鸿扬家装
室内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55 篇
评论:6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室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2009-06-03 13:43)
标签:陈志斌 学术 研究 

魏源,湖南邵阳人,他从清朝闭关自守的空气中嗅出了国家危亡的气息,编纂《海国图志》,提出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遗憾的是,他的学说没有引起朝野足够的重视,被束之高阁。但是,魏源的忧天下之心,百卷《海国图志》是最好的明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清朝是一堆故纸,却成就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据说,就在魏源离世的那一年,一个叫西乡隆盛的日本人偶然得到一套《海国图志》,立即如获至宝,他因此成为维新志士,帮助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这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情。从日本的设计发展来看,它在这个设计发展的历程当中,它其实有些极端、全盘西化的,把这些完全西化的东西全部拿过来。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这些完全西化的东西不能够适应自己的民族生活方式,不适合它的文化内涵,于是就这些传统的文化与现代主义非常好的结合起来,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到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一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传承,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也并非简单地在招贴上画一二个京剧脸谱,把包装换成瓷器,在高层建筑上盖一个坡屋顶,把故宫太和殿建筑样式直接做成华丽的裙裤,这些对民族式样的图解和直接信用,未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理解太过肤浅。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之实把握其精神之真,"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超越"就是在设计中对本土化肯定的同时,还要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多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的内涵,多留心国际审美时尚,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同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西方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直接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这种发展,使延续了数千年的手工艺,演变成机械化大生产。但是,尽管在科学技术史上有了这样实质性的飞跃,并且引起象柯布西埃一样的建筑师和术家的欢呼,以为从此告别了手工艺时代的设计方法,进入全新的建筑革命时代,而事实上,欧洲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与术,仍然在现代设计中,被自觉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

设计,即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术含量,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中,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即满足一切消费对象的第一层面使用需求,是很容易达到的;再提升到第二层面的使用需求,即具有一定享受功能,则因人的文化差异而有所区别;到了第三层面的使用需求,则是一种欣赏功能,它的文化与术品位更高。美国人讲Enjoy(享受)文化,使用功能——享受功能——欣赏功能,构成了一种文化与术上不断提高的需求。这就是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对现代设计文化提出的高要求。我们在家具设计领域,就常常看到消费者的这种需求,以及设计师不断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应该说,家具设计与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和产品设计,有着越来越模糊的界线,它们要求设计师为大众,或者消费者创造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

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学科,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含盖了多个专业的设计工作(如水电、空调、给排水等),同时,它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它可以更广泛、更直接、更生动地传递各种信息。

 

名家这样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揭示了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都将在国际上引发设计思潮,也将引领国际设计潮流。另外对于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也还不足,在世界室内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设计理念的变化都是与当时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出现息息相关的,因而时时敏锐地了解新材料与新技术,与空间的塑造进行完美的结合是我们积极要做的工作。

民族的即世界的,国人开始审视中华五千年文明,开始反思如何在冲击下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个性,设计师作为在经济大潮中的最前沿者,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也迫使得设计师率先身体力行的去学找文化根,以求设计上的根本突破。就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式民居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衔接,在文化与情感上,从骨子里汲取中国内敛的东方文化气质,为中国文化情结找到心灵休憩之所。在住宅产业和设计界已有了前辈做出探索,如:园林启发、贝隶铭的苏州博物馆、严迅奇的第五园·九间塘,北京的观塘,林学明的北湖九号、郑东新城等,皇城特征、海派文化、新海派、岭南文化,中华根文化的挖掘,这些项目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众人追捧。

 

室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深圳万科·第五园,白墙黛瓦、变通小窗、细纹墙脚、清砖步道、密集竹林、天井绿化、不可窥视镂空墙、通而不透的屏风、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青石冷巷、墙顶采光天窗及多孔墙等、文化牌坊、漏窗、富有文化、三雕(石雕、砖雕、木雕)等传统建筑元素被较多地采用,更多地表现为中式传统民居气质上的物质继承。整体风格上融合和晋、徽民居风格。

           室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室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室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苏州博物馆是从忠王府分划出去的一片区域,所建“不高、不大、不突出”这确实让人感受到其与忠王府、拙政园的统一和谐。从正入口到主厅,是贝大师的标志性手法,取采光的建筑顶部天井,顶部垂直墙上饰以菱形方块,点缀出新中式建筑语言元素。

 

成功的室内设计不仅是满足其使用功能的需要、设计新颖,更重要的是具备不同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所遗留的文化而造成世界的多样性。故而从这一点上来讲,越具有地域性也越具世界性。

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要更加强烈的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道路。文化的传承其生命力是创新,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与时代的观念相结合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其核心是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传承和超越才是顺势而合之道。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392) | 类别 学术研究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