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陈志斌的博客

个人档案

陈志斌

鸿扬家装
室内设计师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55 篇
评论:6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一场“设计大梦”——设计就是要创造性地传承文化

(2009-06-03 14:08)
标签:博客 陈志斌 

来源:2008年01设计家撰文:孟慧丽

访“2007APIDA”样板间银奖得主、湖南鸿扬家庭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集团首席设计师陈志斌

陈志斌:

毕业于湖南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系,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历任湖南鸿扬设计部经理、北京鸿扬设计总监、总经理。2002年成立鸿扬-陈志斌设计工作室2003年赴香港、新加坡设计学术考察,2004年赴欧洲设计学术访问,2005年赴日本设计学术考察,2006年初赴台湾设计学术交流,20068月再次赴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学术考察,2007年赴奥地利研修。2007年底获得“APIDA亚太室内设计大奖样板房类银奖

200711月,亚太地区室内设计界重要赛事“APIDA亚太室内设计大奖揭晓:湖南设计师陈志斌的万科西街花园样板间,获得样板房类银奖。虽然近年来内地设计师在该赛事硕果不断,但唯有在样板房住宅两个类别难登三甲,长期以来都被香港大师们所垄断。于是有内地媒体在陈志斌身上加上了大师的光环,也有香港媒体宣称陈志斌打败了香港大师梁志天。面对这些来自各界、各地接蹱而至的关注,陈志斌则表现得颇为淡定,且抱以一颗平常心:事实上我一直在设计里坚持我自己的理念,只是这个设计体现的创新精神,碰巧符合了大奖的审美要求。而不能因此就说自己的设计很了不起了,或者因此吹嘘什么。这里面也不存在谁打败谁的问题,事实只是我的设计打破了香港设计师在这个奖项上的长期垄断,取得了银奖。而香港同行的先进经验和专业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以创造性取胜

采访时,陈志斌和同事们刚从九寨沟回来,正沉浸在体验到了冬日里不一样的雪域九寨的兴奋中。而对不一样这种创造性的追求,也体现在陈志斌的设计中。

陈志斌笑称,其实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他觉得一个优秀奖足以让他欣慰。虽然此前取得了国内各类室内设计比赛的诸多佳绩,但他并不因此认为得到哪个成绩属于理所当然,他更关注的是自己设计理念的实现程度,更看中自己设计修养的提升。

这两个目标都体现出了陈志斌内在品质之一的好学精神。当得知自己获得银奖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与评委交流,因为他想知道评委们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了什么。用他的话来说:我想知道,我读懂了这个大赛,而评委们读懂我的设计了没有。

正如陈德坚等评委们回答他的那样,在万科西街花园样板间的设计中,存在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创造性。所谓创造,首先不是对文化概念、文化符号的简单重复或者借用,而是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思想元素。只有当对知识的阅读化为人生阅历时,这种追求才可能实现。

万科在长沙开发的这个项目是简约风格的德国贝多芬园的改良引进版,定位在提供给创意人士的现代空间。陈志斌这样理解这个空间的特色:室内空间的设计,一定是力图与整体的设计风格在格调上形成呼应关系,创意人士由于工作性质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审美主张。与一般的室内设计相比,这个空间更需要集中力量体现创造感、工业感,甚至是一种LOFTE的感觉。从这个角度入手,我将自己当年在北京798工厂中的体验融入了这个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在极简的空间里面,把它和LOFT空间感、创造性的钢构以及枕木结合在一起。之所以加入枕木,是因为它的沧桑仿佛是时空的定格,可以给原本三维空间加入时间这一第四维,丰富空间的张力和延展性。

获奖,虽然不能判断一个设计师每件作品的优劣,但它却体现出业界、世人对你创作理念的认可。而这种设计内在的精神本质也并不是偶尔得之,而是设计师多年设计思想的总结和升华。由此,我们可以说陈志斌得到APIDA银奖,使自己的第六个人生梦想得以实现,或许存在偶然性,但绝不是一夜成名:他的设计呈现出今天的样子是经年磨砺而成,其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文化底蕴更得益于长期积累。

梦想源于现实

陈志斌出生在军人家庭,当时父母在贵州花溪的空军基地工作,他的童年时代多以自由快乐在野的方式度过。神奇无边、变化多姿的大自然,成了他放飞想象力的广阔天地。他不仅与绘画结缘,还喜欢阅读,因为阅读不但开阔了他的视野,而且给他幻想的空间,比如那份曾经喜欢看、现在回想起来未免带些悬疑、杜撰色彩的《奥秘》。

现在,这个当年爱幻想的陈志斌,将自己的人生总结为六个梦。而考上大学正是他的第一个梦想,随着基础越来越扎实,之后的他的梦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越明确、也越精彩。但之所以有以后的一连串的梦想成真,都因为第一个梦打下了良好的底子。

与其说这六个梦是串在一起的珍珠,不如说是一级级不断升高的阶梯,引领他迈向成功之境。

三年职高美工班学习,在老师的教育和指点下,陈志斌对绘画有了感性之外的认识,渐渐学会以色彩表现物体,更好地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在有志走上艺术之路的考生眼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无锡轻工大学无疑都是梦想中的学校,陈志斌也不例外。当年的连续数场的艺术高考,更似一场走马灯式的竞技式表演赛,几所著名的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考试他都参加过,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由于竞争激烈,文化课稍逊使他与这些学校擦肩,最终被省内优秀的湖南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系录取。

回想起那段高考的经历,陈志斌称之为人生中一段宝贵的历炼经验,是在懵懂的状态下对个人专业能力、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初步磨练:每个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琢磨他们的主题,你的应对,包括你的图案、色彩、设计的技巧等。比如说构图、图案的准备方面,因为你的创造性源于你做过的图案,所以这种创造性难免有局限性,这就需要有意识加强在考试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入学后,陈志斌被分配到了服装设计专业。面对这种被专业选择而非自己选择了专业的局面,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努力学习中寻找自己在设计领域发展的潜力。幸运的是,当时湖南轻工业学院推出双专业的新举措,有意愿的同学可以同时修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于是陈志斌又选择了原本就有好感的室内设计专业。他认为,双专业的好处在于其相辅相成,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经历,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室内设计与文化发展趋势、时尚潮流的关系。

陈志斌的第二个梦则是参与长沙北斗星商厦的设计工作。1993年,第一次得知湖南某上市公司正在筹划这一当时省内最先进、最大的百货商场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希望自己有机会参与其中,而当时他还不过是大二的学生。怀着这一梦想,他不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而且积极从事各种社会实践,为了参与项目甚至曾只身到过岳阳实习。

当他毕业时,正值北斗星商厦开建,而他也由于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错的理论知识被主持这一项目的五一文集团公司录用,并作为甲方监理管理两层楼,每层大概是1200平方米,在1995年来说,也是比较荣光的事情。要负责2400平方的运作,包括从设计监理,到最后完工检测都是由一个人完成。这一时期积累的施工、管理经验都对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这种顺境中按部就班地发展,也许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但陈志斌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一个可以施展自己设计理想的空间,远比平静安稳的工作重要。于是当公司业务转向与自己兴趣不符的方向时,他毅然选择了辞职。开始在家里过起了每天画图、看书、学习的闲逸生活

在陈志斌的印象中,似乎他总能正面、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阶段,如果说有心情低潮期的话,那就是辞职后的这一个月时间。一方面要思考自己的未来去向,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不理解他选择的父母,不过这段蜇伏期让他有机会反思之前的实践经验,同时补充更多文化、学科知识营养。

所幸这个时期并不长,之后他就进入了新兴房地产集团公司,并很快就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装修设计部门挑起了大梁,设计了一系列的大中型酒店项目。如果说这次事业转型实现了他的第三个梦的话,则是得益于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学习精神。

对陈志斌来说,阅读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除了丰富知识储备,阅读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解决了他知识结构里面的一些片段性、阶段性问题。随着以后阅历加深,才能把它进一步系统化、整体化地整理出来,当然阅读帮他完成了这个片断的积累、组合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他集中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设计理论书刊,并系统地学习了国外的设计历史,为以后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一定的文化理念打下了基础。回首自己的阅读史,陈志斌感叹:如果现在还独立地看待室内设计,就很片面了。因为它已经广泛地受到了当下文化、艺术和时尚的影响,如电影、音乐、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艺术、视觉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我们怎么能还只说它是一个单调的空间呢?它应该是很丰富的。如果想在这种丰富的空间精神里表现什么东西,你必须在作品中有所主张,也就是有一个主题。

这种不断学习、思考的习惯一直陪伴着他。2001年,在湖南鸿扬家庭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的陈志斌受命到北京创立北京鸿扬设计公司。作为一家省内发展不错的设计公司,初入京城难免创业艰难,而除了主持设计他还要管理公司日常工作,在这样的压力下他还是抽出时间到清华美术学院进修,再次走进课堂当学生,系统地梳理了设计理论、文化发展知识。?

在他看来,到各地、各国游历不同的自然景色,参观不同的建筑,品味各地的室内设计作品也是文本阅读的另一种延伸。它的意义不止是开阔眼界,从自然美景中吸取灵感,更是对各地不同文化、不同民俗的一种人文式的阅读。在北京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陈志斌一边领略皇城文化的意境,一边充实理论、文化营养,听课听讲座,参观文化场所和著名设计师、艺术家的作品。

经过权衡、考量,2002年底陈志斌放弃了在北京发展的机会,重新回到湖南。关于这一决定,他这样看待:从本性上来讲我是比较恋家的人,当时刚好孩子出生,需要我回去照顾。二是想在北京设计界做出点名头的难度比较大,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而在我原有的储备基础上,在长沙这样发展中的中型城市,应该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引起反响。

由于有这样的认识,离开北京他并没有患得患失,而是把北京发展的一段经历看作一个找寻自己发展方向的过程,并把针对高端市场提供设计服务、做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身在长沙志在人先

2001年恰逢中国迎来入世申奥等一连串盛事,此间到北京发展让陈志斌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他意识到之前自己做的那些设计根本没有设计可言,就像一座没有灵魂的宫殿。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现有的平台上开始了第四个、第五个梦的追求:在省内室内设计界拥有话语权;在全国设计界有自己的声音。

回到长沙陈志斌开始专注于做文化性的设计,他不认同把一些传统文化直接拼贴在设计之中,即所谓传承文化的设计。同时,也不认为当时盛行的国际化简约主义应该统领全世界设计风潮。我觉多元文化的世界才是色彩缤纷的。如果真把全球都变成现代风格,就成了全球一面,千城一面了,这是可怕的。因为有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思路,他也拒绝简单地继承文化符号,而是要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把这种文化传承下来,把它融到你的设计当中去,成为你最显著的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作为发展事业的根基,对于长期生活在湖湘之地的陈志斌来说,富于创造精神的湖湘文化造就他多元并蓄的文化态度,开放包容的设计本色。也许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湖南并没有云南、四川那样强烈的地域性文化符号,也没有哪种现成可以借用的,在国内独树一帜的建筑文化流派或风格。但正是湖南人精神里的那种不为时间、现实所禁锢的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气儿深深影响着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排斥西方文化,在重视文化传承的同时不忘创新。

多年来,他不断在中国各地游历寻找设计灵感,吸取各个地方的文化精髓;2002年之后的几年间还先后到新加坡、欧洲、日本等地进行学术交流、考察,观摩学习的同时也深刻体验了异域文化。书中的神游与身体的旅行让他总在不断发现、体会文化的丰富多彩,西方文化绝不是简单的一种色彩,西方的设计风格当然与它的文化一样各有千秋:像法国的路易时期、英国的乔治时期、德国的斯图加特时期,艺术和设计各有鲜明特点,这是因为设计风格总是与其民族特色、文化特点相适应。

作为设计师,有时难免也要接触一些西方的设计,而将各国、各时期的文化背景、设计风格烂熟于心自然是事半功倍。不论设计被定位为何种风格,做设计之前先吃透,完全理解要表现的内容,理解这一设计要体现的文化意义,应当说是陈志斌的成功之道。

在这个阶段他的设计理念也逐渐成形: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现代空间。他解释说当时这句话里还没有出现现代两个字,但他当时定下来的设计风格,就是做文化。这种文化并只是拘于一地,一个时期或者一国的文化,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能是东方的,东方也包括和式的、中国的,中国又包括海派文化、皇城文化、巴蜀、湖湘、岭南文化等等。

我在某个地方做设计时,比如在长沙,除开考虑文化和设计中的现代性因素,它还应该体现出这个地方的地域性特征。这样才能让一个设计恰如其分地,与其他事物一起和谐地存在于那个时间和空间里,不至于给人生搬硬套之感。

设计是一场文化大梦

陈志斌认为自己所在的鸿扬集团非常注重基础工作,比如建立了专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建立设计师培训学校培养设计师,为设计师们配备预算和施工,提供了一个包容、宽松的发展环境。公司很包容我给自己的定位,我的设计意图表现在图纸上以后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公司的施工队伍会把它完完全全地做出来,并且公司还定义了全房设计这个整体化设计流程,使设计质量更有保证,还注册了预制家来引领整体化家居潮流。

后方稳固加之有完整的设计思路,一些大的开发公司、客户自然找上门来,而良好的文化修养与开阔的眼界使他很容易与甲方沟通,达成共识。设计与修养是我特别看中的,而且要用这种修养来熏陶客户。由于了解他们各自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诉求,把他们的深层次的想法发掘出来,就更能在保持自己设计理念的同时做出客户需要的作品来,这也正是作品的个性所在。

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陈志斌在湖南设计界高举文化大旗的形象渐渐深入人心,而此时他又有了新的不满足。因为他渐渐发现传承文化并不能拒绝现代,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无法逆转的,做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不但是要有所传承,更是要融入现代性,以现代性的语言讲述文化的故事。

几年坚持下来,在一连串收获中他的两个梦想也先后得以实现了。比如2004年第一届东鹏杯全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家装类唯一金奖2005中国十佳住宅设计师“2006海峡两岸四地室内设计大赛优秀奖等诸多奖项、荣誉一一加在他的头上。

就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要开始第六个梦了,那就是在国际舞台有自己的身影。而对这个梦想而言,“2007APIDA”样板间银奖不啻于一个华丽的开场。

对于未来,陈志斌依然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提高设计水准方面,已经升格为鸿扬-陈志斌设计事务所的这个团队,不但要做更多让客户满意的设计,而且还要继续用自己的文化理念熏陶自己身边的人,甚至客户。继续在湖南室内设计界领跑,也是他要坚持的:应该是在我们鸿扬的平台上,继续引领审美的提高,继续发挥设计的优势,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同时他也会继续通过鸿扬设计的预制家项目,把自己的一些家居、家具、饰品的设计概念,转化为数量不等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至于设计的个性与产品的复制性之间的矛盾,陈志斌也曾认真思考过,但他认为预制家旨在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家居需求,而在这个基础上的设计需要才是设计师们发挥个人想象力、创造力的舞台。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1) | 阅读 (370) | 类别 生活随感  

前一篇:有泪的空间

后一篇:不器斋艺术中心记

所有评论

  • 向你们学习,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