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当然是购物的地方!可是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到购物中心里看书?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能去购物中心的餐饮街区吃饭,当然就能去看书!
四年前,徐家汇的东方商厦改名为淮海755。
这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名字,但开业时蜂拥而来的7万多人根本不关心这些。因为他们不是冲着购物来的,他们眼里只有MUJI这四个字母。
2016年,淮海755由传统百货转型为小而美的无印良品主题店。营业面积只有17000平方米,但无印良品占据了地上1-3层,合计面积3438平方米。
一个潮牌占据了几乎整个购物中心,这放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
在这个改造的面目全非的购物中心里,光线、气味、桌椅等各个细节无不体现了生活美学,即使以今天上海消费者的挑剔眼光来看。
眼下的顾客,已经不能称之为消费者,他们更多的时候来商场并不是为了买什么东西,而是闲逛、偶遇、发呆、看书。
所以店内导入了全球首创的MUJI Diner(餐堂,三楼)及MUJI BOOKS(书吧,三楼)、Open MUJI(互动空间,三楼)
在一楼有AROMA Labo(香薰工坊),可以根据顾客爱好调制各种香型;SA(服装搭配顾问服务),帮助顾客挑选心仪的服饰。在二楼设有IA(家具搭配顾问服务),帮助顾客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MUJI YOURSELF(个人定制),有刺绣工坊、印章展台、布面彩印及礼品包装等服务。
在整个店铺里,书籍、食品、器皿容器这三样东西到处都是,它们与各种消费场景组合在一起,感觉很融洽,是一种自然的交叉组合。古船边上的木柱子挖空一截陈列着糖果饼干,三个楼层每层都设置了布局不同、格调不同的收银台,收银台前的等候区也都整齐地摆放着多种包装食品。
书吧虽然在三楼,但在其他楼层也都点缀着各类图书,如在一楼童装区,摆放着很多有趣的儿童图书。
三楼的图书展示与饮食文化也融为一体,很有特色,从“来自世界的美食”开始,世界的食文化,先是按照国别划分各类图书,再分为:每位的根源、常备菜、便当、好器物等,再分:住、乐、行各类图书。
再看看设计,无印良品一楼的“MUJI to GO”区域,摆放着一艘中间分开的原木古船,分开部分陈列商品,木质感、神秘感、穿越感特别强烈。这种“质感”渗透在全店,让顾客放慢脚步,放松心境,缓缓前行。
无印良品什么都好,就是价格不便宜。所以你说,为什要在购物中心里看书!
谁说去商场就要买东西了?
大悦城的客流60%左右没有购买目的,但是他们当中一大半都产生了消费,而在周末这个比例达到79%。
消费其实是打发时间最为便利的手段,在我看来商场应该改名为生活场。
生活场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吃”。
现在的购物中心,没有吃饭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餐饮解决了很多问题:人流、体验、乃至于继续逛下去的体力。
但是把餐厅开在服装店旁边的你见过没有?我们在给一些商场做餐饮街区设计的时候,每次看提这样的业态组合,业主都会皱起眉头。
在大部分人的传统思维里,吃饭就是吃饭,很难接受这种MIX的思维方式。
那是因为你们过时了!
一边吃着酸辣粉,一般盯着心仪已久的小裙子,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足的场景吗?
美食和血拼带来的双重满足感,这才是逛街的真谛!
现实的运营数据是:提升了餐饮街区形象和品质的项目,整体商业的营业额提高了30%。
消费者的时间和空间是最核心的商圈资源,消费者的心智是最重要的战略高地。
有些业主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用那么多的面积去做创意景观?为什么不给商户更多的面积?为什么通道要留那么宽而且绕来绕去?
美食和环境使大脑产生刺激消费的多巴胺,场景和内容同样重要,连500强的食堂都已经开始街区化。
消费升级的大潮里,升级的不是装修,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消费场景和消费内容。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