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满登's Blog

个人档案

满登

上海满登空间设计事务所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67 篇
评论:4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论东方元素的构想

(2012-12-27 15:15)
标签:
论东方元素的构想
 
——谈中式设计风格的发展趋势  

 文/满登

 

 

  假如要用设计雷达扫描我们这个星球时,当东半球在崇尚西方文化为时髦时尚而崇洋媚外时,西半球却刮起了全民崇尚东方元素设计的风暴。《纽约时报》曾这样形容东西方文化碰撞所产生的运动能量来影响人们的看法:“当欧美完成工业文明持续发展中深感动力不足时,很多人都将眼光投向了东半球的中国,在那里人们可以轻易找到振兴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资源,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文明积淀形成的全球中国大陆热有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于是,境外的设计师和设计机构纷纷都争先恐后“登陆中国”。无论从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蛋”,央视大厦的“R”造型,还是上海的经贸大厦和后来者居上的时代金融大厦,这些中国地标性城市建筑的设计成功和落地,都让我们看到西方文化是如何吸收东方文化而产生融合力量的伟大,也让我们面对欧美的先进设计观念渗透而深感自己的相形见绌。这是一种什么概念?换句话说也就是当别人用完了自己国家设计资源无法再振兴本国经济时,他们对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战略性的实施了西方文化文明的“进口”,在输入中国西方文明设计的同时,他们以深厚的经济基础和系统的西方文化“内存”兼收并蓄了中国本土的东方元素。人们注意对于西方文化设计融合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元素是不动声色的,甚至也很低调的。我们从很多“老外”的作品中发现他们是如此钟情中国的文化,对东方文化和东方元素的研究他们始终走在我们前面。“老外”在中国本土孕育诞生不少建筑设计,很多创造灵感都来自东方元素。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中国,境外设计不仅拿的是中国国家重点项目设计,还利用中国本土资源和本土文化元素就地打造构筑了中国最显赫的地标建筑。

 

   但奇怪的是在中国室内设计刚步入20年时,我们就观察到中国的家装设计市场上却充满了西方文化空间的元素,什么美式、欧式、地中海式、西班牙式、罗马式、希腊式等设计几乎成了中国家装设计界的主旋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西式设计概念影响了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历史以及西式建筑领域中的生活到底有多少了解?中国民俗的生活习惯方式为何要在西式的房子里演义一出中国人的生活剧?这是很多中国人都无法面对和回答的……很多人仅仅是因为崇洋媚外而盲目选择了西方风格的家装设计,这对于还没弄懂西方文化文明深层次原因时就盲目崇拜西方设计的人,无疑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错位和颠倒……

 

一、 为什么是东方元素?

 

   翻开世界文化文明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四大古国人类文明史,有三个在东方。2000多年前,中国的丝绸之路和郑和浩浩荡荡下西洋打开了华夏文明通往西域的渠道。世界也因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发达让西方第一次看到了华夏民族智慧灿烂文化,但随着欧洲完成工业文明的历史使命,历史的轮回让欧美在近代史上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将他们的国家推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因此,有人说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秩序格局中,欧美就是老大。为进入世贸组织,我们和人家谈了15年才允许准入。因此,欧美经济圈主宰了世界经济的话语权,英文成了国际上最通用流行的国际官方语言,美元也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硬通货。就连中国的家装设计领域很多人也很崇拜西方的设计模式,一夜之间,西方设计模式仿佛横扫整个中国。中国在世界设计之林中似乎少了设计的话语权,这种家装设计的西化现象产生和蔓延,背后是怎样的历史背景?为何不少中国人都羡慕资本主义的文化生活方式?难道我们本土的文化细胞都因西方文化的输入转基因而变异了么?

 

   其实,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在中国室内设计的历史有据可查的年限也只是20年。大约在80年中期,最早在广州和深圳因比邻香港的缘故,家装设计概念第一次在中国大陆的沿海城市开始启动,那时的上海家装只有装修而没有设计,很多人根本就见过家装图纸。家装设计概念直到90年代初,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实施家装的设计概念。但对于中式设计,谁也没有见过,又苦于没有设计经验,也没人知道家装的中式设计风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在建筑设计的国门打开后,随之而来的欧洲宫廷的欧式设计(应该叫中国版的欧式)一夜间传遍中国沿海城市,上海首当其中,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家装设计一直拥挤在“欧式”的小道上。其实这是一种欧洲早已淘汰的设计,有谁愿意住欧式线条多如牛毛的人工装修费中投入按4060美元/小时的消费?因为这种带有王宫宫廷的贵族色彩设计——既昂贵又臃肿的“欧式”设计在欧洲老百姓的生活中早已在60年代退出了设计市场。相反他们倒对来自东方文化元素的设计独有情钟,这种感觉一是来自东南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自然景色,二是来自中国的园林建筑古典家具和书画。欧美人认为家装设计精髓不应暴露自己的财富,而应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展示自己所喜欢的文化。他们认为东南亚自然风情元素能陶冶心情,让心灵反镤归真,中国的园林家具和字画能让人明目看得更远,据说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一把老榆木官帽椅动辄就400年,比美国的历史还长。因为中国家具和书画的款式和来历每一款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它能营造培养培养人的高雅气质。庄子在谈到人的彻悟是讲求心境洞明澄澈,当你把追求傅在身外之物的东西都腾空了,心灵进入虚灵之境,正如空旷的房间装载着心灵的轻盈放飞,自然的阳光普照你的心扉而达到“虚空生白”的境界而让人感到温暖欢欣,这会是一种怎样的世外桃源生活空间?令人陶醉……

 

   西班牙设计大师玛利亚·荷西最近在上海、广州和北京的巡回演讲谈得最多的是来自东方元素的设计体验。她告诉中国的设计师,在当今的国际设计界,大家不仅关注中国的设计,同时还达成了国际公认的一个设计共识——没有东方元素的设计是不完整的。就像世贸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样占人类1/5的国家参与这个国际组织,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显然是不完整的。令人困惑的是,反观中国的家装设计,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理由拒绝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设计呢?这是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困惑……

 

   面对东方文化和东方元素的设计现在风靡全世界的时候,我们却还在津津乐道地将人家早已淘汰的东西视为尊宝,并加以仿制和克隆,我认为是中国家装设计界的集体无意识的悲哀,况且我们原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按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逻辑,我们并不反对对西方设计模式的欣赏和崇拜,但目前蔓延中国家装界的欧式旋风对中国家装设计的过度中渗透,这对于中国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的传承显然是一种挑战……

   中国人不喜欢中国文化,也不喜欢富有东方情调的设计,我认为这不能简单理解中国人不爱国,是因为中国目前尚未有足够的文化整体实力设计或营造一种强劲的中国风,去影响和导向中国人可欣赏或可参照学习观摩的中式设计。毕竟在中国家装设计界,或许具有货真价实中式语言设计实力的设计师或极力推崇倡导中国风的整体氛围导向还在孕育中,但我们不能无视家装设计刮起的“欧风”而麻木不仁。如果我们还未意识到自而以为感觉还不错所潜伏的危机悄悄逼近,那么,我们可能会在追求非东方文化元素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 中式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中式语言设计?

 

   中式的语言系统实质性走向又在哪里?

 

   很多人以为中式设计就是符号设计。弄几个旧门,立个红柱、装个花窗、铺点青砖、摆设几个古董、挂些书画、门口放对石狮就是中式设计。其实,这都是对中式设计文化的符号理解,符号并不等同文化。你不能说你经常穿着西装,抽着雪茄、吃着西餐、住着西班牙式的别墅你就挤身于“洋人”的生活了。其实你骨子里还是土的掉渣的中国血统,即便是在移居欧美几十年的老华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的子孙和说中国话,何况是多半都从未出过国门的中国设计师却如此崇拜欧式设计。即便欧式的设计也是一种格式化的呆板模仿,据说全国室内设计大赛评委一律拒绝“欧式”入围。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优秀设计师不仅探索“新欧式”的设计创新形式,还一直努力探索中式风格的设计。然而,中式的“形”似和“神”似在家装设计界似乎一直还是“形”大于“神”,神形脱离,貌似神离的中式风格设计让人看了总觉得缺点什么?偶然上海的一个读书会上让我有幸读了几本关于解读中国国学的热销读本,眼前豁然一亮:中国文化是以儒家、道教、佛教为基础的文化,儒家的精华是让人的行为更加端正儒雅;道教则是让人师法道德和品质;佛教更是让人的心灵“普渡众生”,超凡脱俗,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去透视和回顾人生。同时中式设计的语言在表现方式是以稳健、沉静、高雅和内敛见长,稳健就是内心比较成熟、品行高尚;沉静就是心灵的静养,返璞归真、修身养性;高雅就是知书达理而不失现代时尚;内敛就是有比较丰富的思想容量和文化内涵。当然,能融进中国“国学”博大精深的深入理解和渴望我以为是中国家装设计界最缺少的东西……我们似乎感觉到在全球此起彼伏兴起“中国热”的背景下,中国的设计师更应该尊重和学习本国的“国学”设计文化,及时补上这一课。中式语言的塑造和提升说到底还是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文化本质。也就是给空间属性授予一个现代人在现在空间居住的气质链,它既能聚集古典文化的内含,又能释放现代空间的古典文化气息,并有着现代气息和古典文化的氛围的融合。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毕竟家的概念不能弄的像博物馆那样沉淀肃穆,要知道时代文明的发展不仅让人深感这个时代给人们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托起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是人类的精神文化文明。文化精神文明是推动时代发展强大动力,也造福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说反映空间的中式语言文化的理解,完全不是现在流行在家装设计那种符号式的中式语言流行趋势。那么,能不能概括一下中式语言设计的定义?将中式语言设计给予通俗的解读?

 

   中式语言首先是有鲜明的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有中国古典文化的共性为参数背景,但它又不能隔绝现代文明气息并有着现代文明和古典文明的融合,我认为才是比较完整的中式语言的构成……

 

三、 中式语言的个性使然:

 

   中式语言其实也和人的性格有相同之处,比如说你这个人很直爽,办事很利索,是在通常意义上的直爽。但也很多人的性格也很直爽,直爽的非常个性又是很特别的。比如理性的直爽和非理性直爽,稳健的直爽和冲动的直爽,逻辑性直爽和非逻辑性直爽都在反映直爽的感情色彩上有明显的不同。假如将直爽的概念涂在理性和逻辑的感情色彩上,人们就会发现直爽与直爽之间还是存在明显感情色彩差异的。其实,中式语言也是如此,假如将中式语言都框死在一个特定的符号模具里显然是不尊重中式语言运行的规律的。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对中式符号设计的探索,也不排除中式语言的符号元素在空间设计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否则别人认为我是对中式符号元素运用的误导。

 

   空间的语言个性色彩的运用和调度是涉及到被委托方受委托的信任值,有多少把握你能够充分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和设计层面上的有机延伸?同时还要考虑到设计师自身驾驭中式语言认知深度和控制能力。认知深度——就是能否将客户需求和自己的专业相互融合起来?如何孕育培养你构想中的中式个性语言?控制能力——就是把握语言个性语言的适度“火候”;过火,不舒服,夹生,也不舒服。所谓“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处理语言的逻辑关系,才是我们追求的设计理念……

 

   当然,中式语言的构成和运作要体现它的个性色彩,还必须将语言的穿戴衣着,也就是语言的包装设计系统上突出自己的文化创意。任何一个空间的语言都必须有一个由外到内的运作轨道系统,也就是中式语言的统一风格和空间节奏。中式语言也是这样的,它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空间密码——这就是中式语言的情节构成,有序幕、有故事、有情节、有亮点、有高潮、有收尾。也就是中式语言完整的核心表达。这种核心的表述是藏风聚气的,不轻易暴露设计“来路”和设计“痕迹”的。也许这种内在比较深厚思考的元素早已存在宇宙中,就像人类在探索“长娥奔月”神话而变为今天的飞船上了太空,问题是真正探索掌握中式语言风格的大设计,我们还要花多少时间?走多远的路?我们还需多少时间才意识到复兴民族文化设计的重要性。

 

四、 中式语言的空间形态:

 

   中式语言的空间形态按传统的说法,中规中矩、对称等边和空间中轴线的中堂构成是颇有章法的。空间的黄金分割通透,场域的过渡衔接,回廊的曲径通幽,漏窗和门洞的造型构成,地气的藏风与聚气、空间的取与舍、收与放、实与虚、内与外、阴与阳、开与合、明与暗、藏与露、光与影、冷与暖等,包括空间形态流动和动静流线走向控制,甚至是空间形态的大小尺度和体量都要符合中式语言运动基本走向。需要提示的是现在的房型结构不是每套都适合做中式的。中式的空间相对要大些,对层高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最理想的有中国原创的建筑空间,毕竟中式空间不仅仅是承载的是功能需求,更主要的是承载的是比较浓厚和丰富的语言流动气息,包括其空间装载的各类材质在肌理表现上的细节。太小的空间恐怕容量不下中式文化特有的“内存”。

 

   当然,中式空间形态最温馨的表现还体现在空间的软硬表皮颜色关系上,以暖色调为主的空间气息可能会给人一种饱满墩实、吉祥如意的感觉;以冷色调为主的空间气息可能会给人一种外静内秀的感觉。如果将现代的空间框架去构筑中式语言的内核,那就更充满了空间元素变幻几率的挑战性,能够从容游走于现代建筑结构空间系列而不动声色地按着空间形态的需求调度合适的中式语言的驻足,可能会提升空间的品质和品位,在中式语言运行节奏排列中产生的运动能量那种只可意会而不能言表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甘露和美妙?这也许就是中式空间形态探索中留给我们最深刻的东西。

 

   不过,话得说回来。目前中国现代版的中式设计 探索还真的需要大家去关注、去期待。我不过是抛砖引玉而不情愿让西方人在营造设计东方元素氛围空间的探索道路上比我们走得更远。如果说设计也是一种无烟创意产业的话,那么,我们就更应该重视本土文化设计,而不应该和发达的欧美设计相差甚远,甚至误入歧途。坦诚地说:我不得不对于中式空间规划计划的研究做一些前期的理论探索,也并非是中国本土上由中国人走得最前面的说法让大家给予一个热切的关注。相反,由西向东方向的历史轮回转换也让国人意识到文化周期率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正因为西方人在研究本土文化资源出现周期性的枯竭困惑,他们才转为开发研究东方文化,从迷失的西方文化徘徊不解的困惑中脱颖而出,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被别人设计的资源大国,还应该是一个设计大国,一个充满生机和商机的大陆,面对西方设计师和本土设计师同台竞技,我们显然是落后了。尤其是“老外”对东方元素的研究显然已走在我们前面。中国出现了自身文化相对贫瘠的文化断层和精神“缺钙”现象,我们的国民出现崇洋媚外的盲目追求现象,正需要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快速渗透和融合的“击打”或许才能提醒我们,我们虽在经济改革体制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设计领域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却远远地落在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后。

 

   我们没有理由“恐惧”别人做得比我们更好,按着中国的习俗,按着目前中国家装设计的快速发展,按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后来者居上的动力是不可抗拒的。

 

   祝愿我国的家装设计健康发展。

 

 

 

   此文是应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网站改版——《中国室内设计网》邀请撰写的,写于时间为2007年4月,到目前为止被杂志网络全文转载近百次,被设计师奉为“设计师必读的经典文章”,在业内广泛传播,为倡导中式设计的多元化的发展阐述了满登的个人观点……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287)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