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林肇铭(韶明)的博客

个人档案

林肇铭(韶明)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5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关于空间

(2008-08-28 18:26)
标签:

首先,人类在一百多年前才真正从具有明确意识的理论上认识到空间在构筑行为的重要性,之前,人们总是以类似营造法式的具体技术或秩序体系来建造实体,并在各界面上施于“装饰”,而装饰往往是建筑的首要部分。因此,直到1898年,才第一次有“空间艺术”的观念,人们对物质观念的体验(或称原子时代的来临)寻找了新的认知方法,同时也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使人们走向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抽象表达,从而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空间;从观察的六种方式来看,可以理解人类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运动着”(包含时间、心理的概念)这一意识表现了空间的本质特征和意义,所以,在数理和物理概念上“维度”的发展,结合心理的感受,使空间的观念发展得更具体、更深入。

而空间观念的确定,也基于其形式的逻辑性、数理性和物理性。正如勒·柯布西耶所说:“我们提出了三条备忘:体块、表面、平面。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建筑是造型的创造,智慧的思索,是高等数学……;在建筑景观里,一切景色元素都是根据它们的体积、比重、材料质地等这些很确定又很不相同的感觉载体而起作用的(木材、大理石、树、草地、蓝色的天际线、远近的海、天)。景色的各种元素像用它们的体积系数、层理、材料等的力量装扮起来的墙一样屹立,就像一间大厅的墙。墙和光、阴或光、愁苦、快乐或宁静……”正是这种“生成元”的逻辑性、“高等数学”的数理性和“景色元素”的物理性,构筑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也正是这种体验和感受成为了人们认知秩序的标准。

对空间的认知,首先必须了解维度概念的发展,从空间的三维统一连续体(建立在三维坐标轴XYZ的概念上)到时间、心理、光和速度……的深化,使人们从宏观和微观上认知了维度概念在各类环境中(静态实体、动态虚形以及它们关系)的功能与审美问题;其次,对空间的形式,往往是要通过对“场域”(可理解为一种感受的力象)的围合,深入到隐藏在空间内部的“结构原型”,再从分解的过程中分析还原(笛卡尔“还原论”)。也可以这样理解空间形式:“是外立体和内虚体相互延伸和渗透的转化过程”。在空间形式发展的过程中,(过程决定结果)则通过量体与虚体、壳与核、垂直系统和水平系统、吸引力和向量场域等因素来表达,所以说空间的形式是一种“场域”围合过程的发展结果!(这是对先决定“外壳造型”再拼凑功能空间做法的质疑)最后,空间作为一种认知的载体,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通过人类自身的“感悟”(物象投射到心象的共鸣,把物象具体的感受转化为心象的顿悟)发展成高度的纯粹性和抽象性(隐藏在万物中的数理,即所谓的“元质”)。所以,形(物质)与空间的关系是一种数理(如:组合数学与集合数学)和物理(如:空间维度)的关系,而艺术则作为一种最敏锐、最易显见的人文形式安排和暗示了未来科学观念的发展之路。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23)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