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林肇铭(韶明)的博客

个人档案

林肇铭(韶明)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5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关于装饰

(2008-08-22 20:02)
标签:

装饰是一种认识自然现象、理解世界和自我表达的裁体。人类的前期通过它来创造出一种秩序与和谐,并把它的意义加诸于外物之上,所以它是生动的、形象的、神秘的。同时,也是世俗的、精神的、神话的……它既满足了人们的祈福心理(包括宗教的)也满足了人们的炫耀心理(一种价值观的表现),它包含了一种世俗的感受和普遍的符号象征,反映出敬畏和神秘,祈福和精神的内动力。由此而见,装饰实际是农耕时代的一种独特形象的思维表达方式,它以传统的手工艺术和样式为特征,反映了当时人类审美价值的取向。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物质观念成了社会的主流观念,装饰的意义也就逐渐让位给了物质的体验。对装饰观念的论说,在近代是比较激烈的,最著名的当属阿道夫·卢斯(A·LOOS1870-1933)于1908年发表的《装饰与罪恶》,他写道:“落伍者降低了文化进步的速度,我可能生活在1908年,但是我的邻居生活在1900年,而街对面的那个人生活在1880年……”他从时间这个层面上说明了“装饰”是一种落伍的观念,装饰已不适合功能意义的发展,文章虽偏激,但也确实阐述了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在1923年出版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感觉纯净了、精练了、抛弃了装饰而掌握了比例和量度;我们进步了,我们从初级满足(装饰)达到了高级的满足(数学)。”他说明了设计观念发展的递进关系,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必须有新的设计观念,这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选择结果。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在1916年的讲义《装饰》中也阐明:“……由是观之,人智进步,则装饰之道,渐异其范围。身体之装饰,为未开化时代所尚;都市之装饰,则非文化发达之国,不能注意。由近而远,由私而公,可以观世运矣。”当然,在有“重理”和“重情”之分的学派里,“重情”者则认为“装饰是人类生活的反射镜,暗中折射出人类的思想与情感的网络” 。同时也认为现代主义缺少移情,感情的乏味,想象范围狭窄等等。(笔者认为装饰主义是侧重于视知觉,而现代主义侧重于空间的体验,或者说空间的“游戏性”),所以,在后期有回归重视历史、文脉等因素,强调复杂性与矛盾性的设计思潮,对当时空洞化、教条化和模式化倾向的设计起着抑止和修正作用,也扩大了设计的形式和内容,但在实践中也助长了矫揉造作的风气,过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使审美意识比较混乱,所以这种思潮并没有产生新的秩序和革命性的审美架构。实际上,这种思潮也不同于之前的“装饰”观念,也没有那种宗教(或说教化)的功能,它只是对现代主义起着修正与完善作用。(并没有实际意义的“现代主义某时某刻死亡”)而历史发展也从来不会是直线式的新陈代谢,它是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发展规律!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点击看大图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38)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