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陆弦的博客

个人档案

陆弦

世纪集团
设计总监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0 篇
评论:21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中国设计的呐喊

(2011-07-17 19:35)
标签:中国设计 

看看国内近年来流行的设计风格,最受欢迎的是所谓新古典、新装饰、新中式、混搭风格,中国人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兼收、融合改造似乎格外拿手。而我们的城市建筑除了国际主义泛滥之外,便是拙劣的可以称之为“殖民地风格”的民用公寓住宅,仿佛一夜之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跑到中国的各大城市盖起了商品房。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设计界乱象丛生,同时我们为什么出不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设计大师。

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恐怕要数以下两点。第一,中国没有完整的设计史和设计思想演变过程。在西方国家,真正称得上设计史也只勉强能从1851年算起,但短短100多年间,整个西方设计思想经过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的多个阶段的巨变,拥有一套经过反复探索、广泛关注的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中国的现代设计进程可能只有二、三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虽然也有人撰写中国设计史,并一直从原始社会写起,但严格意义上来说,那只是工艺美术史,和设计没有多少关系,这一点,去查一下关于设计的定义就会明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已经完整成熟的设计史被介绍到中国,我们的设计教育也是基本上照搬包豪斯的体系。由于文化本身的差异,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大量不同的设计理论,同时又没有对其背后的发展过程予以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国内的设计发展基础极不扎实。很多设计师并没有真正理解现代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只是做了些表面文章,设计作品自然肤浅。而后现代的作品更是不容易把握,但他独特的设计语言又往往容易获得吸引和青睐,使得大量四不像的作品在我们手里诞生。最不能理解的是中国人的西方审美趣味,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新古典、简欧、地中海,甚至是维多利亚、巴洛克、洛可可式的风格,然而如何能期待一个没有去西方国家生活学习过,甚至没有仔细研究过西方文化的设计师可以设计出优秀的西方作品来呢?其实也不是不能去做新古典,新装饰,中国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史,但只要去了解一下中国美术史,可以发现整个人文思想的变化和西方设计史是何等相近!(比如从工笔重彩、青绿山水到水墨花鸟、水墨山水,再到元、明的复古创新,和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本民族的文化显然要比外来的文化更易吸收和掌握,这一点上反而是港台、韩国日本的设计师比我们做的好得多。

第二个重要原因,要归结为我们的体制。我们的设计院、出版传媒,甚至画院、作协都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国有单位工作稳定福利高,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计师们创作水准的提高。大型设计院的设计项目委托方多为政府部门,这些项目耗资巨大但却具有很重的长官意志,最后往往成为平庸的作品,也不可能在国际设计界获得影响。在国有单位工作的设计师常年接触这样的项目,个性和创新精神被逐渐磨灭,纵使有才华也得不到好的发挥。国外的设计事务所基本上都是独立经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作品更强调个性,因此给了设计师更广阔的舞台去充分挖掘潜力和才能。拿建筑设计来说,日本前后有三位建筑师获得了普利兹克奖,均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公认的设计大师,而中国却缺少能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优秀设计师。其他设计领域同样如此,近年来在米兰、科隆、巴黎设计节中涌现的设计新秀并没有中国设计师的身影。独立的经济、市场化的运作决定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设计思想,不要再让体制继续阻碍中国设计及设计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人或许不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但从不缺乏个人才华。或许这真是一个扼杀创新、文化没落和浮躁的时代,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也使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虽然这种国际化在目前依然是新殖民地主义以及新权贵主义的体现,不过我们仍可以期待终将诞生的优秀的中国设计。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2) | 阅读 (402) | 类别  

所有评论

  • 这个问题 我时常也在思考,我个人遇见:建筑除了本有的建筑功能还有社会经济功能,中国才改革开放30年,资本化进程相对西方并不发达,建筑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功能大于所承载的文化。相对于建筑的人,可以修房的人大体出生在50年代中期以后,从吃不饱饭突然有花不完的钱,表达一种过去时的尊贵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觉得70年代这辈在开始屈起,我们很快会自觉的反省,自觉的建构建筑文化。设计师也不是为风格而设计的。

  • 为发掘和弘扬中国设计而努力吧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