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满登's Blog

个人档案

满登

上海满登空间设计事务所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67 篇
评论:4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设 计 论 坛 的 创 新 探 索

(2007-12-21 12:45)
标签:

点击看大图
设 计 论 坛 的 创 新 探 索

——评2007京沪港台设计对话交流机制高峰论坛

文/满登

   自己对自己策划的2007京·沪·港·台设计对话交流机制高峰论坛要做一个评论或评价是困难的,通常自己烧的“菜”要由别人品尝后才能说出它的味道,我就冒着“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谈谈我的观点……

   2007京·沪·港·台设计对话交流机制高峰论坛是建立在国内室内设计论坛调研的基础上搭建的一个平台。我曾应邀参加过很多全国性的设计论坛,甚至是境外的设计论坛,给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专家上面演讲或演示案例,我们在下面听,其论坛模式似乎形成了人们思维定式,这种比较传统的论坛一直在中国延续了10年,当然不可否认也为中国的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做了很多推动性工作,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然而,我总在想,时代在发展,人类的文明智慧总是不满足人类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室内设计论坛也一样,尽管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但我总觉得这种论坛性质是否还存在着一种更为合适或更为激励设计师参与的论坛模式?因此,我用了点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做了点调研,发现做论坛尤其是设计论坛是有一种比较好的层面形态在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开发。围绕着2007京沪港台设计对话,着重在大牌设计师与一线普通设计师对话环节上以及在大牌设计师访谈上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和对话的热门话题。比如就平面的规划设计和其他5个界面的关系是怎样的?效果图与施工图的关系?效果图与实景照片的相互关系?做方案你最关注什么?最反对什么?大牌设计师梁志天和史南桥以自己比较高层面和主持人向大家“奉献”了一次精彩的对话;同时又在设计以外的空间我们对大牌设计师进行了一次精神和灵魂上的对话,让在坐的设计师大呼“过瘾”,感触颇深。

   与大牌设计师对话遥相呼应的是:大师随机抽取案例的瞬间让很多人都急切的盼望——希望能抽到自己的案例。抽到案例的不仅有份意外的礼品,还由梁志天、史南桥等这些大牌设计师亲自为他们点评案例,这不仅增加了论坛的学术性,同时还增添了论坛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演讲嘉宾和设计师观众拉近了距离感,这就引出了让大师和一线设计师面对面交流的镜头。一个被抽中案例的设计师告诉我:这次自己的作业被点评“批改”,让他受益终身。我始终有个观点,设计论坛的主角应是广大的一线设计师,关注我们的设计师是我们的责任。因此,当主持人话筒递给设计师时,它传给大家的信息是让一线的设计师代表大家和大师共同主持这个论坛——案例点评与对话,与其说让设计师参与论坛的“主角”而成为论坛一道最亮丽风景线,增加了设计论坛的互动性;不如说说大家通过案例点评看到了大牌设计师在处理案例某个空间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向,让大家同时受益。

   萧爱彬是享有志在空间探索精神美誉的著名设计师,尤其在近二年,他不仅在室内设计领域做了些很有探索性的作品,还涉及一些建筑规划设计。比如他设计的中国商标博物馆。原先是苏州河道上的一个废弃的火柴厂,设计师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为了处理新和旧,时代和历史的关系,凸现商标博物馆的历史风貌和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推出博物馆这个特有的建筑形象,设计师采用火柴盒的元素来构建这个建筑。将原旧厂房经过适当的改造规划与新的博物馆构思放在同一个时空,目的是让它们进行现代与历史的对话,在设计手法上运用火柴盒的造型进行叠加错位,进行全方位的视角处理,也就是在建筑构成的运动方向上萧爱彬似乎找到了构思的“进口”,在运用火柴盒立方体空间构成上又找到了构图的视角和“出口”,并将火柴盒做了个夸张造型的处理,尤其是在火柴盒的横的方向上不仅抽出了里面的内盒,还在火柴盒的正面留下一幅巨幅暗红色的火柴盒招贴画,为体现火柴盒的立方体写实整体效果,特意让这幅巨幅壁画左上角翻了个角,仿佛是来自苏州河上刮来的清风掀起了巨幅招贴画的一角,颇有些浪漫主义手法。同时也使得建筑产生了张力和自然的美。不同方向叠加、错位和大悬挑打破了建筑同一方向横平竖直的惯例,几根火柴棒的支撑让悬挑10多米的火柴盒稳稳地站立在苏州河畔,成了苏州河畔上不可多见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萧爱彬的室内设计在空间秩序中连续走了十多年后好像悟出了一点道理——空间构成的方向是无止尽的,设计是无“疆界”的。不管你承不承认,在空间构成的世界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最科学、最自然和最动人的空间形态,遗憾的是我们只不过还没找到或发现而已。欣慰的是,萧爱彬在空间构成的平台上,他仿佛已不再满足空间有序的秩序“章法”上做文章,在本届论坛的室内案例上,我们发现他做的空间似乎突破了空间构成“章法”的秩序性;而且已在空间的无象无形非空间秩序逻辑上找到自己有创意但或许是不太成熟的语言。一个空间6个界面,他在局部立面的相互关系上做了些小范围的看似“无章法”却胜似有“章法”的旋转或连接,并用曲线、弧线的点、线、面“斗胆”在萧氏的空间中做了一次“无象无形”的演义和探索,值得业界肯定。

朱永春的东西特别极简,能够用一句话说清的,他就不会多余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很善于在功能空间的运作上将功能和极简融为一体,在空间构成的运动方向上,不少人喜欢或留恋用很多的软饰语言去构筑空间,而他不仅将空间做得很纯粹、很干净和很地道,还将空间做得很耐看。就像一个歌唱演员,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仍然用过硬的“清唱”表现自己宽泛的音韵和节奏,尽管在本届论坛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但其功力“非一日之寒”,他讲的《极简空间的DNA》也让大家刮目相看。

香港新锐著名设计师黄志达这次他没有泛泛的讲自己的案例,他讲的《操控“混搭”设计的元素探索》向论坛讲述了“混搭”的基本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混搭”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操控的可能性与可比性,也让大家对目前最流行的“混搭”设计也有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在“混搭”空间最基本的要素进行了独家“宣言”。

郭启明的《新媒体体验》向大家提供了当今时代高科技对人们生活工作中提高效率的渠道,也传达了当今时代人类智慧文明对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促进,让人们共享了时代文明智慧的发达成果,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另外,本届论坛在内容策划创意上也打破了很多记录。一是本届论坛实行购票入场本身就是对邀请嘉宾演讲的尊重;二是将电视访谈类节目移植在论坛中,通过对话交流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零距离接触大牌设计师;三是通过随机抽案例点评活动,不仅增加了论坛的趣味性,而且也增加了大师与一线设计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四是邀请演讲嘉宾不一定非要是很著名很有影响的大牌设计师,只要有才华,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成果,名不见传的一线设计师也可以做演讲嘉宾。

整整一天的论坛,突破300人的规模,从上午930开始一直延续到下午6点始终没人提前离会,嘉宾演讲案例,嘉宾对话说到精彩之处或嘉宾阐述一个很受关注的观点时,都情不自禁被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很多人因没座位都踮起脚在后面紧紧盯着舞台,竖着耳朵生怕漏了、错过了,很多人都带了DV摄象机来记录中国室内设计论坛史上最值得“收藏”的一天。

为此,借此评论来感谢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田德昌先生;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CEO谢海涛先生、刘洋先生;感谢上海市杨浦区室内设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束军先生和现场支持博洛尼;感谢梁志天、和史南桥等邀请嘉宾,还要感谢参会全体设计师和其他朋友,特别要感谢来捧场的所有媒体朋友……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06)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