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A-LINE一线设计

个人档案

钱敏

A-LINE一线设计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博客公告

合作联系QQ55312322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59 篇
评论:56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创意园区不是时尚街区

(2010-08-06 22:34)
标签:上海创意产业 

上海日前已获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获“设计之都”称号。

“创意城市网络”成立于2004年10月,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知识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分为设计、文学、音乐、民间艺术、电影、媒体艺术、烹饪美食等7个主题。经批准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被称为“创意城市”,已有德国柏林、英国爱丁堡、法国里昂、日本名古屋、神户和中国深圳等20多个城市加入该网络,上海是第7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城市”。

下面探讨上海创意产业优缺点 租金太贵缺乏扶持政策是硬伤

  

  田子坊的餐饮小店

  创意产业是上海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拥有81家市级创意园区的上海已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创意城市网络”,打造“设计之都”。上海很多知名创意园区都想着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时尚秀场,离创意文化却越来越远,跟所在社区更加格格不入。日前,中国出版蓝桥创意园和虹口区商委联合举办的“创意大讲堂”在蓝桥创意园正式启动,希望借此系列活动增加创意园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

  创意园区离普通人远

  定位有问题

  上海出生的香港籍设计师孙浚良现在的工作重心又回到了上海,在这位从事创意产业的设计师看来,上海力争成为创意城市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拥有非常好的“硬件”——它有非常多的创意园,有非常好的信息系统,“但我觉得市民的创意意识和对创意的接受度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这样的话,整个城市看起来会有一点点僵硬。创意生活、创意思维、创意的生活形态这些其实都还没有被推广或者说被全面接受。”在他看来,创意园区或者创意产业在上海离开普通人实在太远。

  上海的很多创意园区日益成为一个时尚消费场所或者单纯办公区,“这些就跟淮海路上的写字楼没什么分别。”孙浚良说。在他看来创意园区的龙头其实是设计学校或设计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可以把园区里有创意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来做一个东西,它帮助建立了园区的伦理关系或者团体精神,这个制作出来的东西不是一两个人在房间里就能想得到的。”而这正是上海创意园区所缺乏的。

  上海的很多创意园区,既有时尚小店也有餐饮,既有创意公司办公地也有秀场展示台,而在《设计上海》的作者、作家叶孝忠看来,这样的定位是有问题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园区是要吸引别人来玩的,你就应该往这个方面努力。如果你的定位是招广告公司、设计公司,那就不可能是很多人来玩的。这样定位就很清楚。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798、M50已经和它当初的定位偏离了。很多艺术家就不得不离开了,因为租金实在太贵了。” 叶孝忠说。

  

  田子坊的餐饮小店

  上海有基础

  国外例子未必适合上海

  不仅是上海,其实亚洲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创意产业的转型。上海创意产业的优势在哪里呢?长期关注创意产业的叶孝忠说:“我觉得上海的优势就是它海纳百川,这个是最难得的。我觉得上海自身有基础,不需要去学国外的。国外的例子未必适合上海。”

  叶孝忠认为,新加坡创意产业的特点是政府强势、政府主导。政府要办一个设计双年展,就会成立一个很大的国际咨询小组;政府要做设计旅游,就会把专家请来,用设计来提高服务;政府办设计大学、资助设计师去国外等等。相反,在叶孝忠看来,泰国创意产业的特点就是民间力量很强。“泰国的创意产业直到1997年才开始出现。因为经济危机,设计师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出来自己做生意,做设计。他们整个圈子的凝聚力很强,思想上很开放,能接受各种各样的思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师创业成本很低,不用为吃饭妥协。”  

投创意,还是投产业项目

  “伦敦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金融业,而日本动漫产业产值也已经超过了汽车产业。”

  中国的创意产业由此来看,仍处于“婴儿期”。就本次上海世博会来看,大多数园区的规划设计均出自上海同济大学。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像上海世博会这样,由一所大学及其文创产业,包揽大多数园区的规划设计,并且还主持了世博开幕式的灯光设计”,同济大学教授文化产业系主任朱大可指出,这固然显示出校园型文创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强大势力,同时,也显示民间多元文化,和草根创意人才的匮乏。

  上海张江文化控股公司总经理张勇告诉记者,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第二阶段,即资本阶段,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更吸引大量民营资本介入。

  但融资难问题,则在客观上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巫志南认为,“造成融资难有三点主要原因,首先,文化产业主要是一种服务形式,其产出的物质产品,跟现在通行的资产融资方式,存在了很大的缝隙;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往往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个体经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操作不便,而且无法进行风险把控。另外,市场上缺乏普遍认可的估值体系,金融机构在客观上存在操作难度。”

  同时,人才和培养机制上,目前还有所缺失。据记者了解,近几年,北京、深圳作为文化创意热点城市,与上海在人才争夺上竞争激烈,上海的大批人才流失。例如,民间影视、美术和出版人才,目前都云集北京,而平面设计人才则流向深圳。 而中国教育的标准化、模式化,使得大量学生缺乏原创能力、自发性不足,盲目崇拜抄袭,文化起点低,后继乏力。

  比如,北京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相关政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每年向八个行业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总共4亿资助资金,帮助这些产业的孵化和生长。而杭州市政府,近年来也以提供人才房为“诱饵”,大力吸引各种层次的人才,甚至刚毕业的学生只要获得一两个国内奖项就能获得杭州政府的几十万资金扶持。而相对最为优秀的人才在上海确的不到相关政策的扶持。

  对于上海来说,上海政府的文化创意资金,由市委宣传部管辖,委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对上海文化艺术项目展开资助。但这些资金仅仅针对文化创意个人和事业团体,而不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

  “投创意,还是投产业项目?”这也成为创意是否能形成产业发展的关键。

  另外,创意文化的附加值如何与制造业对接?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退二进三”的彻底,使得制造业被大量关闭,一些保留良好声誉和悠久历史的工业品牌,如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蜜蜂牌缝纫机、海鸥牌照相机等国有品牌消失,对于我们做原创设计的来说,我们在上海大部分原创设计业务都是来自于外企和国外品牌,是很大的遗憾。

  “由于起步较晚,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的运作显得粗暴,克隆、山寨替代了原创,同时,高校资源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资源浪费,学生与社会脱节,优秀创意无法转换为商品,这其中,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创意产业的孵化,以及如何连接起企业与设计师的交流平台,正是目前我们急须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10) | 阅读 (750) | 类别 闲话啰嗦  

所有评论

  • 拜读了

  • 周边搞创意的朋友都说搞这行难!每月固定开销大,甚至入不敷出。
    因此就搜集一些网络新闻素材分析一下。上海的场地租金高,创意产业缺乏政府扶持,是年轻设计师创业难得主要原因。

  • 这可能和定位有关吧 再国外 法国的巴黎左岸 孕育了法国的艺术新浪潮 美国的皇后区 孕育了嘻哈文化
    可是国内的一些新型 创业园 如798 慢慢变了味道 商业气氛越来越浓 我想见到的那种 不修边幅的设计师 建筑师 画家 慢慢消失 看到的 满是身背相机的游客 和 出售商品的小贩 满大街咖啡屋 餐馆 时装店 标着价格的画作 那种LOFE生活 成为了过去 想想 很早以前去798 看到那些青年画家 啃着面包 坐在巨大的通风管道前 画着抽象画时的情景 让人感动 现在的 798 慢慢老了或者说成熟了! 真的不愿意看到有一天 798变成和故宫 北海公园 一样北京一日游的去处!
    假如真的有那样样一天 只能说明798已经死了!
    感性的艺术 输给了 理性的现实!

  • 想和您探讨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招商项目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项目在郑州东南区,体量9W平,前期定位是以娱乐为主题的购物中心,但是在后来招商的时候看到问题,除了一些引进的一线城市的品牌,儿童体验馆等,娱乐被局限在了KTV,电影院,等业态上,有一些鬼屋了,CS了轮滑等都因为租金的原因被搁浅,一些百货的品牌比重也增加了,这样购物中心的主题就有所偏离,而我们现在想重新回到娱乐的这个主题上,打造一个地标性购物中心,故我们想引进一些创意项目和业态。
    因为您对商业的一些了解和见识都比较多,我就像和您咨询一下,目前您所了解的购物中心,都有哪一些非常规业态开始涌现购物中心呢?国外的购物中心发展会是怎样的一个趋势呢?对于打造这样一个以娱乐为主题的购物中心,您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呢?望复,谢谢您!

  • 我觉得政府方面因该扶持整个创意产业,而不是竖立大师作为形象工程。政府应引导设计产品与市场化转化,保障知识产权,给任何有创意的人机会,无论出身,从而养活一些比较有潜质设计师可以安心的做创意,优胜略汰。调查表明亚洲如中国 韩国 日本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中国设计师的脑袋都是浪费,或者想法得不到实现。其实我们国家最宝贵财产并不是我们矿山水土森林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应该是我们的脑袋和文化资源。如果这些资源因该被视作国家宝贵财富而非累赘,那么也就是说中国人最多,中国人最聪敏,那么中国设计师 艺术家没理由地位不如西方的了。

  • 购物中心因有主题特色,不然如何体现购物中心与百货的差异化呢?但在国内许多购物中心建设初期都是参考国外的模式不错引入中国,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与国外,老外喜欢住郊区,因此比较喜欢购物中心这种形式娱乐休闲吃饭购物全解决了。中国人大多喜欢热闹扎堆住市中心节奏较快,购物目的性比较明确,心理想好了就是那个商店购买。一些购物中心先天设计上许多都是造抄国外规划,导致人流引导不够集中,进入不同区域路程较长,不符合国人购物习惯和心理使得购物中心商铺的提袋率不足,许多购物中心2-3层以上甚至没有人上去。如果全是百货形态那么购物中心是不如百货购物方便的。如果引入主体性特色,那么购物中心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你说的娱乐为主题是不错的,但得分析周边的娱乐业态,最好引进你们这个城市没有的特色项目。

  • 购物中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导入一些品牌大店或旗舰店以吸引人流。比如H&M ZARA这些都是一拿地方就几千米。而这些品牌和规模是百货店所没有的,也算是差异化了。

  • 谢谢您,我们周边有两个游乐中心,一个是世纪欢乐园,一个是河南电视塔,有很多游客,我们想让这些游客成为我们的客户,心音过来,像您说的C&A了,H&M,Uniqlo了,我们都会引进,包括一些运动城,但是我们想在购物中心里面增加一些体验的元素,比如1W多平方的儿童体验管,当然我们想要一些更多的创意业态,您这边能推荐一些与娱乐主题相符的新型业态吗?谢谢您。

  • 其实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大限制是肯定有的,毕竟矛盾的根本原因所牵扯的东西太大了.可是人心价值观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像你这样在意的人慢慢的多起来,那么不管是以那一种形态发展起来,都总是会发展起来的.

  • 好棒的 谈话 拜读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