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高睿

个人档案

高睿

中央美术学院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功夫在诗外。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40 篇
评论:29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好电影《入殓师》

(2009-09-16 10:39)

因为无比热爱生命,所以无比尊重死亡

                                        ——好电影《入殓师》

最近看了二部电影,一部是艾未未的《老妈蹄花》,另一部是泷田丰二郞的《入殓师》。

《入殓师》给我三点深刻的感受。诗意、平凡、平静。

《入殓师》讲述的是一个与死亡有关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死亡的多种形式。死亡可以是美丽的、庄重的、快乐的,也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悲伤的,严肃的。入殓以一种仪式,使这个过程寄托了无限的哀思和尊重。因为无比热爱生命,所以无比尊重死亡。

    诗意

诗意的音乐、诗意的画面。

电影的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一个大提琴手,后来乐团解散,在一个无意的机会中,他成为了入殓师,从一个新手到一个合格的入殓师,大悟在这其中经历了许多内心的苦楚与挣扎。

苦楚与挣扎的情节中有多次大提琴的演奏,其中有贝多芬的欢乐颂,有巴赫和古诺联合创作的圣母颂及“久石让”的曲子等。这一幕幕的情节伴随着大提琴的旋律流淌浮现在眼前,其中有一幅极其充满诗意的画面,是小林大悟在富士山前美丽的田野上,在飘着白云的蓝天下,徐徐拉着他的大提琴,琴声悠扬,空间高远,大提琴拉出各种悲欢离合。    

好电影

同时这一场景也表达了小林大悟内心深处的理解:入殓师所做的,和大提琴手所做的,都是美好的事情。入殓师所做的是对死亡的讴歌。他开始喜欢上这个工作。

假如没有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何来对死亡的深沉讴歌呢?

因为无比热爱生命,所以无比尊重死亡。这应该是这部电影深刻之所在,也是其诗意之所在。

●平凡

相对于好莱坞的大片,《入殓师》平凡得让我感动,“平凡得让我为难”,它没有宏大的场面,也没有宏大的叙事,无论是故事的题材还是情节都比较平凡,其故事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沁人心脾,其间充满了东亚文化的审美主张,它让我想起了几个导演和几部电影,一部是北野武的《菊次郎之夏》,另一部是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弓》,还有一部是张杨的《洗澡》。

北野武《菊次郎之夏》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平凡的感动及人性的魅力,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弓》同样感人至深,《入殓师》也是一部极其充满人性的电影,从故事的主题到内容,它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日本电影的人性和细腻,在《入殓师》这部影片中对于职业的选择、理解的表达,和张杨的《洗澡》有相似之处。

好电影

    平静

电影的高潮可以来得很激烈也可以来得很平静,《入殓师》属于后者。

在影片中大悟在享受音乐带给他平静的同时,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母亲、童年……

大悟小时候父亲监督他练琴,父亲送过他一块石头,父亲说每年都会给他一块石头,然而后来父亲并没有兑现他的承诺,他听母亲说父亲跟一个女人好了,离开了他和母亲,大悟一直很生父亲的气。

好电影

当大悟得知父亲死讯后,第一反应是让父亲身边的人去收拾,因为大悟认为父亲太绝情,然而当得知父亲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一个人辛苦的生活,并没有任何人陪伴他时,最终大悟决定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当扳开父亲的手,看到手中紧紧握着小时候他回赠给父亲的那一个石头,整个影片中没有流泪的大悟终于流下了平静的眼泪,原来父亲也一直怀念着他至死,无数次回忆中那张模糊的脸终于清晰,他可能理解了他的父亲。

在给父亲做完体面的入殓以后,大悟的妻子也露出带泪释然的笑容,似乎对大悟这个本来难以理解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也似乎为丈夫最终感受到父爱感到高兴。最后影片以这个平静、平和的场景结束了。

 

“死亡无非是一扇门,

逝去并不是终结,

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

我作为看门的人,

在这里送去了很多人,

每次跟他们告别,

我都会说:路上小心,我们会再见的。”

 

电影是让人思考和探讨的我想《入殓师》做到了这一点。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086) | 类别 影评随笔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