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华盛顿州西雅图 建造年代:2004 承办者者:由库哈斯创立的OMA设计事务所 主要特点:独特的全新玻璃盒子式建筑体,以及对产桐城市图书馆建筑功能的扩展,是这里成为整个城市的会客厅 1.玻璃幕墙:建筑全部采用玻璃幕墙外置的做法镶嵌,而且巧妙地将各块玻璃幕墙的接缝隐于菱形钢架网格上,使建筑外部形成连续有光滑的表皮。这种玻璃幕墙在白天是馆内读者观望都市的屏幕,而在晚上则是人们观望读书馆的屏幕。 2.入口:入口处是由主体建筑外接的菱形钢架网形式。但为了突出入口的特别之处,钢架网的玻璃幕墙安装位置与主体位置相反,将玻璃安装在了内侧。这个宽大的入口通廊还在内部设置了自行车停放区以供人们使用。 3.书库层:连续的5层书库都设置在外部看起来最大的建筑体块里,为了承接大量图书的重量,中部的建筑体块特别在外墙面中加入了单独的钢构架承重系统。新加入的支撑结构仍维持外墙承重的特点不变,以便让内部获得连续统一的空间。 4.出檐:建筑在底层和顶层都有大面积的出檐部为。底层的出檐使建筑与街道之间形成大片的遮阴区域,这个区域也可以作为人们室外的公共休息场所。顶层的大出檐则有效地为底部的藏书库遮挡了阳光,这些出檐部分也使用了单独的斜拉钢梁加固。 看点: 1.建筑按照大小功能分成了九大部分,这九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空间,而表现在建筑外部则是凹凸不平的立面形式,形成巨大的出檐或者斜面。这种外在的形体变化并不只是为了吸引人们注意,最重要的是立面的凹凸变化与室内的用光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出檐或者斜面的设置都是出于内部功能的需要。由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不同,所以各空间在用光量的需求上也不尽相同,而出檐自然对下部形成遮蔽斜面则有效的增加了建筑的采光面积,这种通过建筑自身形态变化调节内部光度的做法,大大的节约了能源消耗。 2.库哈斯在图书馆外部采用了一种交叉相错的斜网格钢架表皮形式,并且将这种结构直接表现出来。在这些网格内嵌入玻璃幕墙,将周围的景观和散射的阳光全部印入建筑的“身体”,使整个建筑想一个巨大的不规则“阳光盒子”一样,静静地耸立在城市的中心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3.建筑内部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底层是专门的儿童阅览中心,在第二层则设置了一个被称之为“城市客厅”的公共使用区域,其内设置有各种形状的桌子,也有颜色丰富的各种沙发和座椅、小凳。库哈斯将这里布置成温馨的“客厅”,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休憩、小坐,同时这里也是朋友聚会、见面的好场所。库哈斯对这个空间的巧妙设置,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专门化建筑的形象,同时也是对图书馆传统功能的拓展。 4.建筑的第六层到第十层,是图书馆主题书库和阅览室。在这里,库哈斯采用了螺旋状的楼层形式,是楼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依靠倾斜的坡道来连接各个楼层。图书馆内的书籍并没有像传统图书馆那样按类别和楼层分隔,而是将所有图书完全统一在五层连续整体的空间内,只在五层连续楼层斜坡道的地面上有着各种书籍的标号。读者只需根据这些编号,就能够很快找到所需的书籍。而这些图书的编号在底部专门的计算机查阅室能够很容易找到。
|
引 言 兰内西Campo Martius局部1 皮兰内西Campo Martius局部2 皮兰内西所贡献的另一个划时代的原型,是在《监狱》所刻画的一种离散的室内空间。这种矛盾的内部空间,对立于皮兰内西所处的巴洛克时代高度统一的内部空间原型。在气势恢宏的《监狱》中,有三个元素值得注意:(a)垂直方向上多层的空间;(b)连接不同层次的楼梯与桥;(c)纵横在画面上的链索。《监狱》中所表达的(a),在那个时代甚至在技术层面上都难以实施。作为原创的空间形式,也带来了美学上的难度。在此之前,创造庞大气势的室内空间,依靠的是建筑结构元素在水平进深方向上的重复(例如无论是哥特还是文艺复兴式的拉丁十字教堂),来造就视觉上的统一。但皮兰内西的(a)是离散的,因此只有通过(b)和(c),让视线在分离的空间之间来回穿梭,绵延不断,织成一个统一的视觉。这种视觉编织,把建筑从凝固的状态解放出来,让运动在建筑体验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b)和(c)还使建筑从神圣还原回世俗。(a)接近于巴洛克时期的集中式空间。如果在贝尼尼手里,他会让这种空间形成一团拧在一起的力量,升腾到天穹中心那个空洞中,蒸发到天国中去。而皮兰内西则让迷乱的(b)引导人们穿梭在埃舍尔式的魔幻空间,坠入五里雾中,最后再用(c)的端头的坠物将灭点牢牢地锁在靠近地面的地方,回到现实中来。 皮兰内西监狱系列 无论从画风上,还是从风格上,皮兰内西躁动的室内,都难以统一到其所珍爱的完整的室外造型上。用统一的外皮取包裹离散的室内,还需要后世几代人的努力。 库哈斯 库哈斯/OMA并不避讳标志性。在波尔图音乐厅,整个地段甚至变成了起伏的人造丘峦,使端坐在其中央的建筑更傲然自居。西雅图图书馆也更像似从城市所立足的坡地上长出的一块怪石,和其余所有的方方正正的建筑物唱反调。 汉堡Hafencity码头原方案 汉堡Hafencity码头方案1、2 西雅图图书馆的体形源于剖面上几个相错的独立功能块,这些块体被罩上一层网,于是形成了古怪的形体。波尔图音乐厅则缘起于比它小数倍的一个住宅方案,它被两个侧墙上的洞口窥视的中厅是空的,这正好符合鞋盒式的音乐厅。这两个建筑的原始构思起点应当不算太雅,但库哈斯却能使结果变得不俗,究其原因有三: 一.库哈斯是用建筑故事来说建筑,虽然有些诙谐,但比起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处理手法,都更有建筑学特色。现代主义是用实用故事来说建筑,大多像似乏味的说明书;后现代主义是用文学故事来说建筑,也只是博人一笑。但像音乐厅源于鞋盒式空间、图书馆源于几个功能区这样的说辞,是很到位的职业解释。 二.库哈斯/OMA能在操作层面上保持原有故事的纯洁性和完整性。例如,波尔图音乐厅的室内干净利落,为了突出鞋盒的中心性,它厚厚的侧墙成了整个建筑的主要结构,去悬挑两侧的附加空间,而不是其他用更经济的手段去支撑那些附加空间。西雅图图书馆的几个错位的实体也是通过高度的结构手段使之在视觉上真正地悬浮在空中,才使它们相错所产生的空间能够非常纯粹,没有过多的结构干扰。这些技术上的绝活儿,使简单故事上升到高难度的动作,大大提升了故事的说服力,令人拍案叫绝。 三.库哈斯能让无聊的建筑故事在城市尺度上变得非常有意义。由于封闭不在同一平面位置的体块而产生在西雅图图书馆内的城市起居室,对于这个时常阴雨绵绵的城市而言,是市民最乐于拿本书瞌睡的地方;向城市打开的音乐厅是面向整个波尔图的,同时波尔图的景色是属于音乐厅的。这些平易的城市思想使貌似高深的设计很能在草根层面上招人喜欢。我时常惊叹库哈斯这样的大师的这种能说服小市民的本事,真是白居易再世。 OMA又擅长于用柯布式的游走来制造空间的连续性。波尔图音乐厅的公共部分是个盘旋而上的走廊。对比于整个建筑的明晰性,它极其复杂,使室内像迷宫一般,甚至有不少遥相对望、却不可企及的地方。而西雅图图书馆的公共部分的衔接则并不如此隐晦。它有两条线索:一是明黄的自动扶梯;一是用报告厅的台阶式座位和书库层的坡道这类通宽的空间所形成的不同标高之间的连接。当然,这么明确的垂直交通也有些令人迷乱的噱头。例如一不小心走进艳红的会议层,会有堕入五里雾中的感觉。 |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