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阿乐梦醒 Blog

个人档案

gege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一路顺风!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统计信息

博客:62 篇
评论:1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2009-04-26 14:47)
标签: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有生命的博物馆: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

密尔沃基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2001

作为密尔沃基天际线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该博物馆的特征是一个可移动的太阳屏。当清晨博物馆开馆时,像翅膀一样的屏展开以遮蔽建筑。夜晚闭馆时这个屏又收回。该建筑也有些绿色元素,比如六英里长的PVC地板管道在冬季能输送热水,使整个建筑保持温暖。“在结构上表现出欢腾气质,其外型在翱翔。它释放能量,对抗着引力。”马瑞诺评价说。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工厂第二:灵各托混合体

在1983年关闭之前,菲亚特汽车工厂是都灵工业身份的象征,并以其屋顶汽车测试道而闻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彻底改变这个工厂,将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建筑,办公室、音乐会大厅和一家饭店都容纳其中。皮亚诺设计的标志性元素是他为该建筑附加了一个明亮的像泡泡一样的会议厅,能360度饱览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美景。马瑞诺评价皮亚诺的作品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适应性再利用。”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结构与功能狄扬博物馆

圣弗朗西斯科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2005

圣弗朗西斯科的狄扬博物馆在1989年的洛马-普里埃塔大地震中被毁坏之后,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董事和理事们花了数年时间来计划其复新——并选择瑞士的“偶像派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来担当设计师。外部以天鹅绒般的铜包裹,几何角构造是其显著特征,该建筑在2005年11月份的周末开馆时就吸引了50000多参观者。这个博物馆的新颖之处包括一个能通过注水来清洗巨大的挂毯

的纺织品收藏室。“这不仅是个雕刻般设计的灿烂的一部分,更在功能性上值得称赞,”马瑞诺评价说。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世界之眼:阿拉伯世界协会

巴黎 法国 让•努维尔 1987

第一瞥,这个矩形建筑看起来完全是极简抽象风格的。但是玻璃的外部被金属的屏所覆盖,这些屏又由单个可移动的孔径所组成,这些孔径像眼睛的虹膜一样张合,控制阳光的进入量,既能在温度升高时保证内部的凉爽,又能在晴天为房间注入充足的光线。设计参考了传统伊斯兰建筑的风格,采用雕刻的屏和墙来控制光线。马瑞诺称这种结构“是世界上大多数创新性金属和玻璃外立面中最好的”。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通神毕加索:夸德拉-圣-克里斯托瓦尔,俱乐部

墨西哥城,墨西哥 路易斯•巴拉贡 1966-68

稳固的游泳池和房屋修筑在墨西哥城的私人地产上,明亮的粉红色、紫色和大红色调活跃在高昂着的角状的刻板的几何造型上。明亮的色系对于建筑刻板的极简抽象主义形成有趣,甚至是美术上的对比效果。马瑞诺评价这是“建筑师在色彩知识和形式上超越了像巴勃罗•毕加索这样的立体派艺术家。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优雅办公室:西格拉姆大厦

纽约 密斯•凡•德•罗 1958

玻璃与钢铁交融的西格拉姆大厦是一栋具有符号性和历史性的曼哈顿摩天大楼。其矩形轮廓已经为纽约乃至世界的数不甚数的办公大楼设置了标杆。马瑞诺称其比例“特别地优雅,”并评价称前面的喷泉为建筑增添了“庄严的”外观和感觉。“这是城市多功能办公楼流派最好的广场原型”,马瑞诺说,已被效仿半个世纪。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最佳摩登:萨伏伊别墅

泊伊西 法国 勒•柯布西耶 1929作为一处乡间住宅来设计,这个由强化混凝土修筑的光滑的几何建筑并认为是勒•柯布西耶的标志性作品。圆柱撑起建筑并在下方形成阴凉区域。平顶包括一个带多功能花园的阳台。简洁的线状窗户在设计上力求获得稳定的采光和室内空气流通效果。马瑞诺称这所房子是个现代建筑的“标志性”范例,并赞扬其设计的“知性协调”。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优雅与约束: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沃斯堡 得克萨斯 路易斯 I. 康 1972尽管以混凝土修筑,该建筑并不显笨重,这要感谢16个成平行线排列的系列拱状建筑单位。但是拱顶设计并非唯一愉悦眼球的元素——在每个拱之间是混凝土通道,博物馆的加热和冷却装置的机械电气系统就隐藏其中。马瑞诺赞扬博物馆优美的简约美和“优雅地约束了材料的使用”。

世界级建筑大师眼中100年来最杰出建筑

挑战新城:巴西利亚大教堂

巴西利亚 巴西 奥斯卡•尼迈耶 1958为了刺激巴西国内巴西政府在1960年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全新设计建设的新城,巴西利亚。这个光滑的现代主义混凝土建筑被设计来折射巴西作为具有超前意识的国家的身份。“这个教堂流线型的造型与周围的政府和公共建筑一同有助于定义一种形成中的文化的渴望。”马瑞诺说。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07) | 类别  

前一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后一篇:照相机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