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蔡中静的博客

个人档案

蔡中静

沈阳师范大学
学生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6 篇
评论:4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设计需要立工匠精神--石大宇

(2012-06-29 23:01)
标签:石大宇 

面对环保趋势,石大宇以新作“竹桌铁三脚”、“赞竹茶盘”再一次提供解答,为竹加上设计的可能性开拓新领地,两件新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分主题展览〈知“竹”〉中首度亮相,荣幸的是,石大宇此前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椅君子”、“椅琴剑”、“竹计划”亮点“竹光”、“竹管灯”也会同时展出,完整描绘出一条以环保为核心、探索竹应用之道的设计轴线。

“竹桌铁三脚”这个俏皮的名字正点出了此设计的精髓所在:整张桌子以中国传统木作榫卯工艺制成, 三片细长竹条为桌脚主要构件,各自以120度的角度相交,每隔一段间距再以竹制加固套件扣紧这三片竹条,增加结构强度,将富有弹性与韧性的竹条,转化为具备刚性的“铁三脚”。竹条以本真的姿态表现竹材的长纤维特性,而竹制加固套件则像竹节一样给予支撑,两者的关系就是竹子原生结构的再现。竹桌整体外观和结构设计清晰真实的展现出制作工法和细节,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部件。评估设计可行性和操刀执行此精妙设计的两位工艺家,是台湾鲁班学院的黄俊杰老师及台湾永兴傢具事业的王登发老师。

带来沉静、优雅品茗气氛的〝赞竹茶盘〞,灵感来自云南香格里拉村民堆栈柴薪的方式与当地建筑的排水系统,石大宇应用柴薪摆放的造型作为茶盘中央的滤水器,当中的正三角柱除了有过滤、防止阻塞的功能,还会因为过多水量的注入而充满生机、带有警惕作用地上下浮动,既可作为注水量的提示,也创造了错落有致的美感。石大宇以棉线与黑陶锤代替传统茶盘的塑料排水管,排水时以陶锤牵引顺棉线而下,降至底部的接水罐深处,在视觉上形成彷若结冰的水柱,一并解决了塑料水管不雅和排水的噪音问题.

 

迟迟不上台领珠宝设计界“奥斯卡奖”的石大宇

石大宇(Jeff)与夫人林妙玲(Jennifer),19岁相识,后来妙玲放弃赴日本学习服装设计的机会,与大宇一起来到美国纽约学习。石大宇从纽约时尚设计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毕来后,进入了“钻石之王”Harry Winston珠宝公司,担任珠宝设计师,经常帮助王公贵族设计珠宝。1996年,他获得了戴比尔斯国际钻饰设计大赛全球大奖,当时国际设计界鲜有这么年轻的华人设计师获得此项堪称珠宝设计界的“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奖。在法国卢浮宫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大宇和妙林还穿上了特别定制了代表中国特色的长袍马褂和旗袍,结果却被颁奖的主持人觉得亚洲人能得到全球设计大奖一定是日本人,所以就直接称呼石大宇来自于JAPAN,大宇因此不肯上台领奖,整个仪式中断了10分钟,直到主持人道歉且更改称呼中华台湾,石大宇才同意登台领取奖项。

 

石大宇80年代一张白纸来到美利坚,入住宿舍的第一个晚上,震撼的文化冲击就来了:一个男生,扮着女装来敲门时,台湾“小混混”石大宇傻了。
后来他知道这个男孩是个舞者,他是美国价值观里的忠于自我和对文化的自由追求的表现。这只是他住进学校第一天遇到的新鲜事,在此后13年的每一天,价值观的冲击都在发生。
从纽约时尚设计学院毕业后,石大宇留在美国担任 “钻石之王”HarryWinston珠宝公司的设计师,他用了13年来尝试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关系,以及东方设计到底需要坚持自我,还是彻底地“拿来主义”。1996年,可能是想明白了,他回到台湾创立了“清庭”设计。
有趣的是,他在店里出售的其他品牌设计产品,大多是西化的,是欧洲的经典款;而他自己在做的,以竹、陶瓷为材料,想不东方都很难。
救活了竹剑工厂
他对竹的偏爱大概来源于担任“yii易计划”创意总监的经验,“yii易计划”是台湾的“国立”工艺研究所和创意设计中心发起的项目,意在以当代设计传承传统工艺。设计师们造访了台湾的民间手艺人,有木雕、竹编、竹器、细银、原住民做的十字绣、陶瓷、漆器……石大宇发现,台湾的手工艺,几乎全部源自大陆。

后来,他在这些手工艺里选定了竹艺。谈起原因,石大宇是这样解释的:“竹材必须是四五年生的竹子,只有种竹的人才知道这竹是几年的,因为竹子的高度与直径和年岁无关——言下之意,种竹、卖竹的人要诚实;竹砍伐的时间也是有节气的,一定要在农历中秋到春节之间,这段时间是较为干燥,竹材较为耐用。竹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吸收很多的水分。所以要经过防腐、防蛀的处理,砍伐之后要运下山供生产之用,过程中不能让表面受到伤害,要先小心地包裹外层再搬下来。这一套思维都是对应自然的。所以据此制作的设计作品不管造型上多么富有当代风格,本质上都是道法自然,属于我们中国文化思维的。”
台湾的南投县,不管气候还是地形,都是种竹的好地方,竹子保育着南投的生态系统,也是当地人吃饭的手艺。
用竹设计椅子不容易,它要求设计者和制作者对竹的韧度、硬度有细致的了解,在材料上算是一次技术性的突破。常年和竹子“共事”的陈高明老师帮了大忙,促成的作品就是拿到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的“椅君子”、“椅琴剑”。
没过多久,竹剑工厂的老板就打来电话,自打获奖的消息传了出去,他的订单马上就满满当当,有大学延揽竹工艺家担任讲师,给学生们讲竹工艺。
设计是“利他”的
西方有奉设计大师为文化资产的传统,华人社会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拿红点奖不是为了通过西方人把我的名字打响,要把设计想成是利他的,这把椅子面世,评审们觉得可以在很多层面上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是对大自然,有人需要用竹子,政府就不会砍掉它;还有文化传承,只要这份手艺丢不了,背后的思维模式也保留了下来。”

说清庭不挣钱大概没人会相信。在采访前,石大宇刚好在陪一个客户看自行车,能从随行人员的对话中听出这位老板是山西人,资产中有大量地产。这样的资源在清庭开到北京后,是没有悬念的。台湾的市场相对饱和后,大批量的订单应该还是北京居多。
可说到“利他”,石大宇也是有资本的。
在朱哲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世界看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项目”中,石大宇走访云南香格里拉的尼西,这里的藏人世世代代都使用黑陶来做生活器皿。
“采风的意义,在于分析尼西黑陶的工艺极限,然后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继续做下去。”石大宇发现,尼西黑陶因为烧制的温度不够,导致硬度不够,影响了黑陶制品的使用范围,只要造一座柴窑,黑陶制品的质量就能提高。他希望当地政府或企业能出这笔钱,在目前看来,这还是一个希望。
即便柴窑还是一个希望,石大宇把藏民们的后路都想好了:香格里拉是一个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地方,如果旅游业者的民宿能使用尼西黑陶的器皿,是最好的结果。这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循环下来,可以养活一批人,传承这个手艺。
工匠精神
作为 “世界看见”计划的一部分,石大宇先做出了一系列黑陶的产品,赞松茶盘是里面比较有趣的一个。
喝功夫茶的人都知道,不管茶盘多漂亮,总有一个橡胶管子把茶盘里的水接到垃圾桶里,有碍观瞻。松赞林寺的屋顶排水系统给了石大宇灵感,用一截伸出茶盘的V型排水渠道将水引出,再做一根棉线缀垂向黑陶的接水壶,让水顺着线缀流下。
这个茶盘在《生活月刊》五周年的活动中首展,但石大宇的表情显然是对它非常不满意:“时间太紧,一件黑陶制品起码要做50天,催得太急,最后只用一个月就做出来了,泥巴是活的,是个工艺,也要尊重天津的工艺师傅,他们做活是有规律的。对于这些作品,还会再做改进。”
在石大宇看来,工艺也是设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人是讲究手工艺的,一阵船坚炮利之后,守着好几千年的东西变得不可信任,于是丢起来是飞快的。后来,工匠就再没地位。
“这些做工艺的工艺家或者工匠,他们并没有受我们现在观念的限制。其实,工匠也念书、学习,他们也做他们的学问,但并非我们传统观念里所谓的 “文人”,文人讨论政治、讨论理论。所以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就是文人的训练,设计师的训练也是文人的训练。事实上,中国的设计,需要有工匠精神。”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514) | 类别 茶一末子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