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杂感(三)
(2008-08-17 21:23)
标签:无
毕业设计的评分难到不需要标准吗?为什么同一个同学的毕业设计每个老师的评分差距如此之大?我诧异了!想想自己当年毕业不知是否牺牲在这随意的人为的评分游戏之中!再细细一想,我们的整个社会何尝不是这样?根源何在?是可怕的意识形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认知标准和价值取向,这是无可厚非的,就象谁也说服不了谁究竟红和绿是哪种颜色好看一样。但问题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发展规律的,就象一条“初始曲线”一样,更象DNA的基因双曲线---是辨证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去看生物进化史,洞察它的进化规律;我们可以去看人类的文明史,展望人类文明进程的动机;我们可以去看艺术史(特别是现代艺术史),看看人类对事物是怎样的去观察和思考的;我们可以去看科学史,思考人类是怎样从科学观取代艺术观的(把无序的、感性的认知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那么,怎样区别艺术和设计;怎样划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意识形态;怎样预测未来设计发展规律......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按科学观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论,设计是应该有评价标准的(人的心理---智商、情商等有评价标准,何况这个!)而且,按上世纪的“系统论、控制论”观点,物态的发展是有系统性的,只有去研究它的系统性才能很好地去发展它和控制它,那空间环境设计的评价标准在哪里?我想应该是:机能配置计划、规模计划和流线计划等。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更看重感知和效能,更了解地理环境和气象特征......然后,对这些进行实态调研,得出的数据和抽象形式就是空间环境设计的评价数据和形式!比如,居住空间环境的评价,我们要从“安全性、保健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等”去研究;我们要学会从“经济技术”的指标中去“限制设计”,因为设计毕竟是一门限制的艺术!我们还要学会通过各种“指标”去整合设计!(而不是通过“假文化”、“假风格”、“假材料”、“假技术”......去拼凑和堆砌)我们更加需要解决的是:有无视域宽敞的环境;有无私密性好的空间;有无良好敞开的草坪和整齐秩序的景观;有无生态的自然景观或吸引人的人造景观;有无足够面积的绿化;有无安全的、健康的、舒适的环境;有无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水环境;有无改善周围的热团效应(或热岛效应);有无解决各种污染;有无安静(防噪)、干净(卫生)、清爽(防热防湿)的环境......这些正是我们需要的设计标准!不是吗?那现在同学们的设计是怎样?怎样引导?太多问题了!我们学会用“漂亮”的画面和文字去取悦外行的市民(地产文化);我们学会用“形式”的图式和技术去蒙骗不懂“数据”的专业老师(哈哈!可能有些真的只会看效果图);我们学会有“文化”的标贴和玄虚去投机喜欢“深奥博大”的专业领导!(呜呼!有那么多封建的、农耕的、手工艺的意识形态专家!)真不知明年的毕业设计怎样?真不知怎样告诉人什么是设计!真不知怎样和别人去争辩为什么要设计!我开始恨自己了---可恶的固执!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