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岚的博客

个人档案

area杂志社
其他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8 篇
评论:7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问题征集令:“建筑之美”域对话现场对嘉宾提问

(2011-02-21 17:02)
标签:


312日下午新一期结合《area域》——100+11建筑之美的“域对话” 建筑论坛活动将于上海举行。本次活动依然会以新一期杂志主题为基础在6位建筑师之间进行研究和讨论。现在就让我们于场外提前进行一下头脑风暴,为新一期的“域对话”发掘更多有意思的话题供嘉宾探讨吧!我们欢迎大家积极发问,让“域对话”更加互动,发挥平台效果,增进圈内交流与沟通!

(本期6位对话嘉宾及主持人正在最后确认中,稍后发布给大家。)

 

本期杂志主题如下,以便大家提问参考哈!

 

建筑之美——建筑之美不同于对美的追求

建筑物的设计以及随后的建设工作本身就蕴含着对其内在美(或者一个更为恰当的词是“快乐”)的一种见证,千万不要把这种快乐与对金科玉律的美学和对正统权威的价值观的追求混为一谈,因为这种追求本身即琐碎极致又不堪一击。从纯粹技术的角度来看,建筑物的设计揭示出的终归是一种智力行为,一个由于内在催生而缔造出来的新的开端,这种开端,在同样的条件下,如场地、计划、预算等,却会带来完全与众不同的结果或曰建筑,一如这些开端的缔造者一样地与众不同,而这些缔造者又可以称为是对场所和变革的诠释者。也正因为如此,建筑,以及让建筑成为现实的设计,就一如人类的其它活动一样,像极了一道方程式的解,这道方程式不仅具有无限的变量,而且也会产生无限的结果,这无限的结果之间有时候会产生极为显著的差别,但又同样地正确和合理,有时候甚至令人惊叹。这是建筑的内在美,这种美的奇妙之处蕴含在所有的创作艺术当中,蕴含在一切将相关元素进行美的排列组合的行为当中,这些元素即包括音符、色彩、字符,也包括砖和瓦,而这些元素的组合必将会产生一种思想,无论思想的被感知是通过形象、声音还是文字的方式,思想终归是会传递出去的。保罗•梵乐希(Paul Valéry)在20世纪初叶针对能够达意的建筑 即能够交流的建筑 所提出的著名看法,目前虽有些老生常谈但却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正是他的这一观点将对美学研究的词汇从表象转移到了内在。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种转变需要在各种不同之间建立对话,这种交流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伦理的层面,在对美学的最终分析中能够与泛滥一时的、不依赖于内容、地点和人物而独立存在的制成品的标准化,以及对全球化的、国际化的美形成一种对立。一旦选择了这条道路,设计就会把自己从“时尚”和“行为”之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内在的美”,摒弃一切虚无的假设,包括对“形式服从功能”这一假设的摒弃,进而对当今时代的要求给予相当的认可和表达,也就是“形式服从内容”,即那些被“会讲述的我”所提出和所诠释的、为大众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当中所感知的思想和建议。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276) | 类别 area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