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域文化的特色性逐渐衰微消失时,这个城市将失去其吸引力。
整理了一些去年二月份在北京举办的意大利建筑设计日的几位意大利顶级建筑设计大师对中国建筑的理解,很值得中国建筑师反思,也能反射出中国现行其他领域的影像,值得深思!
托斯坎的旖旎风光使一部平庸之作《托斯坎艳阳下》摇曳生姿,从而变得有价值。用意大利驻华大使孟凯帝的话说:托斯坎的种植葡萄园的自然风貌得以保留,而看着杭州茶园的现状,我就在担心这种带有中国特色风貌的东西会消失。
孟凯帝在“意大利建筑设计日”的讲话,无法不让在座的中国人汗颜。他说问题的关键是意大利对此有严格的法律保护,让罗马等城市都保留了原始风貌特点。
而中国的法律是否一直带着“不健全”的帽子?
建筑应该给人想象的空间
“高密度的建筑开始成为现代化的同义语时,外国人设计的钢铁、混凝土和玻璃构成的庞然大物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并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也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和质量。当人们开始把建筑看作文化的时候,建筑标准的惟一性消失了。” 意大利建筑设计师赛热江·乔孔第认为,后来居上的欧洲人在文化和历史上的优势显露无遗,他们正在成为新的导师。
中国对“现代”的盲目至上追求是中国建筑形式现状的罪魁!
欧洲漫长的历史,造成不同的传统、不同的文化,从而形成建筑文化传统的差异。曾经被高度、宽度等技术特征征服,被外国建筑师的职业化、商业化所征服的中国建筑师,开始拜欧洲人为师了,变得习惯于接受文化上的差异和不同。一时间,中国好像变成了外国设计师的试验田。然而,我们看到了更多在摩天大楼的背后,传统建筑的苟延残喘。
也并不是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上面带一个中式亭子顶或八角顶红瓦片就是具有中国传统,就是带有中国地方特色,不是!我个人认为不是!
面对现状,大师们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见解:建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自然界一样,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建筑应该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人身处其中有梦想,而不是回忆过去,创作灵感更多的是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历史。
“建筑第一是为人们创造梦想的可能,让人们置身其空间中能拥有梦想。第二就是功能性,我们不可能期待建筑改变太多的生活,但至少能够为人们带来希望和机会就是足够了。建筑是设计一个地方的脸面,好的建筑不仅可以唤起这一地区的历史感,而且还有它的地理特征。”也有设计师认为。
在建筑风格中,最重要的是细节和协调。我们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筑应该与之协调,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城市的再造与新生,设计师们在寻觅着一条接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源流。赛热江·乔孔第谈到在中国建设完成的东方意大利中心,认为这是一个非盈利常设机构,主要是传播意大利和中国设计、建筑和技术领域的传统、文化、观念、风格、技术与创新精神。
在问他为何要在中国建设这样一座文化中心时,赛热江·乔孔第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项目,是一种新的建筑语言的运用机会。这种建筑语言很显然,便是以中国文化元素为主,和西方文化尤其是意大利文化的结合。我觉得在北京缺少一个意大利中心,这个中心可以代表意大利的创造性和革新的传统,同时又能以强烈的象征意义冲击人们的想象。”
他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国际场所,在这里中国人可以找到意大利的全部:合作伙伴、投资机会、技术、艺术、文化、商品等。
他希望在北京创造一个新的建筑元素,一个巨大的“雕塑”,能够带动使用者和人群热情的“物体”,它的使用功能除了带来经济上的成功外还应该具有象征和文化的潜力,能够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作为一个有着24年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工作经验的建筑设计师,他对目前北京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自然风貌和中国建筑中,中国特色和元素正在消失,目前中国欢迎国外建筑设计师设计一些时髦的玩意,在北京这个城市做一些现代东西,但这些现代东西没有结合中国元素,因而变成了一堆杂乱无章的建筑物的集合。
我们不能失去记忆
建筑是综合审美的最高艺术形式,建筑必须属于城市,在城市有它的位置。我们对城市的记忆正在消失,以后可能要靠图片拼凑成我们的记忆了。
看着中国的城市一时间陡然增高,建设的激情和都市的迷乱互相交织在一起,再看看后果不可逃脱的千篇一律,使人不由得想起了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的那句话“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
然而,我们的城市哪里去了,消失的建筑哪里去了,城市建筑若失去了记忆,我们的灵魂又将在哪里栖息。
这些设计师非常忧郁,他们认为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建筑,可以放在巴黎、纽约,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因为它根本没有中国的元素。而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现代建筑千篇一律。缺乏流动性和持续性。现在的中国建筑正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细致的设计工作,大家都在强调规模,而细节才是最重要的。
(前两天又路过国家大剧院,心里一阵沉........这次想象了一下它的清洁工作:蜘蛛侠一样的人吊着钢丝布满“水煮蛋”的表层......
然而金茂大厦,中国塔式建筑,它的物业管理最大的耗资是:每年的清洁。往往今年的清洁计划刚执行了一半,而明年的计划已经来临了。
这是现代建筑的另一弊端和隐患!)
究竟何为中国特色?请看官赐教!
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是断层文化,到我们80这代就已经和传统的东西不再平行了,不再有交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北京潘家园里游览淘宝的年轻人对那些古老的东东做出的表情是:——不认得....没见过.....一套驴皮皮影历史渊源是何?如何配色?一套古代茶具到底怎么个用法?有何讲究?太遥远陌生了!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已经是仿制N遍的赝品,真品何在?有人默想:在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里。对!我个人甚至猜想:古人几百年前就预见到现代国内的保护设施无法保护这些古董,所以宁可送去国外被珍藏,被展览,也不能密封在国家博物馆、博物院的地下室。还有最重要的意识问题,意识,绝对的,重要!文化和传统是用来教育和延伸还是单纯的保存?回想一下天天对外开放的故宫....博物院....还可以想象着透视一下其地下秘密库存。因为无法在外界空气中保护它们而被尘封.......中国传统何在?有太多文化是源于中国,兴于外国,然而返回来又来改变中国。太多延伸性的问题......纵向文化横向意识.....交叠错落。
中国文化太深,不适合传播,只适合萌起,没有实用性和科学实验精神,中国文化依托是道教玄学,比如,中医讲“败毒去火”,何为火?何为毒?西医讲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感染,是可以用实验重复验证表达的。这就导致传播的结果不同。
文化的断层致使迷失根源,盲目的追求致使落后跟风
..........................太多联想...........请看客参与!
|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