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长假,终于有机会去趟天津了。坐上刚开通的4号线地铁直接到了北京南站,坐上“和谐号”半小时后就到了天津。这次天津之行前,对于天津的了解仅限于十八街大麻花和以前听说的一些老建筑。然而,通过几天的闲逛,对于天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这几天的闲逛中,好像在重新上建筑史的课,因为不经意间就会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闪现在眼前。在天津看老建筑是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比如在五大道同样看到好多游客在曾经名人的宅前拍照留念。在这些建筑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建筑大师沈理源先生的作品。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沈先生的介绍:
沈理源(1889-1949),浙江杭州人,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官费留学意大利,在罗马奈波利工科大学攻读水利和建筑专业。回国后在天津任建筑师先后达30年,设计的房屋有百余处。此外,他还在北京设计了劝业场、真光电影院和清华大学的电气馆、体育馆、图书馆等。
沈理源曾从事建筑教学工作,担任过天津工商学院(今天津外国语学院址)和北京一些大学的教授。沈理源在天津曾经当过华信工程司总工程师。华信工程司原为外国人开的建筑事务所,1931年后改由沈理源经营。早期他设计了天津盐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中央银行等,都采取了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后期的新华信托银行、金城银行渐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影响,采取了摩登主义造型。“七七事变”后,沈理源致力于福莱克契《世界建筑史》的翻译,这是我国第一部世界建筑史译本。
去天津第一站就到了有名的劝业场,从小就听说过。一不留神就看到了沈先生设计的浙江兴业银行旧址,这座2000多平方的建筑采用典型的古典主义三段式设计手法,于1922年建造完成。
迎国庆,摆了一台阶的花。
入口门廊墙面采用两种大理石相拼的形式。
入口门廊双柱形式优美,比例匀称。
墙面石材倒角拼接形式,沈大师对于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细节的把握细致入微。
看到圆拱窗洞上拱心石的兽头,很可爱的龙头的形式,毕竟沈先生是中国人,很巧妙的在西式建筑中增加了一点中国元素。
在解放北路,老天津的金融街,银行林立如同上海的外滩。毕竟当年天津还是北方的金融中心。这座建筑建筑是盐业银行于1926年建造,建筑形式为罗马复兴式。一、二层由罗马混合式巨柱形式统一起来,注意到罗马混合式柱头上的圆形涡卷形式,明显被中国方形回纹形式所代替。这又是沈先生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的创造吧。很有趣!
巨柱柱廊,很有气势。
半地下室台基部分。
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1935年完成,也是沈理源的华信工程司的建筑作品。这座建筑建筑设计风格明显受到同时代风靡欧洲的新建筑运动思潮影响,沈先生也想摆脱古典主义建筑形式的影响,做些“现代建筑”。可以看到,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些具有新艺术风格的窗间铸铁铜饰面板,可以说是金光闪闪吧。
首层花岗岩的雕花图案,也同样具有新艺术运动的趣味。
入口铜金属大门。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