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陈燨
从一定层面理解,现今所有的设计都是一种展示行为,一种信息的传达,一种经由造型传达意念的行为。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美观、适用的空间已经是设计的最终要求。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并行发展是满足最终要求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关注空间情绪的表达,意境的体现,是提高空间设计质量的不二法门。而对于我国现代展示空间而言,尤其是展示空间,其意境的体现尚不到位,归纳其原因大致有四点:
(1)对已有的、传统模式理解的狭隘;
(2)对舶来风格的照本宣科;
(3)对理性沉思的误解;
(4)对体验者行为心理的忽视。
究其原因,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设计领域愈来愈关注“人”这一要素。然而在有关展示设计的研究中,阐述对于人这一主体的物质要求的研究史料及理论不计其数,但是对于其精神要求的理论却屈指可数。展示空间意境的体现应当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继承我国在艺术情感领域中的优良传统,体现我国所特有的艺术气质与品位,使自身的哲学理念服务于空间的设计当中。我们应当从人的角度出发,运用已有的优秀的资源,提高展示空间的品质,增强展示空间的效率。因此,人的行为与感情是展示空间设计应当考虑的重要部分。
1 意境与空间
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居住的环境场所,人类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空间中度过的。虽然不能说人类的情感是由于空间的表情产生和变化的,但是空间中情感的体现、意境的营造是可以引导人的情感发生变化的。
1.1 “意境”浅析
“意境”一词源于中国,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属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理论的形成是与中国本土的思想精华以及舶来的文化密不可分的,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对“意境”的哲学概念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庄子《象罔》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它的深刻的内涵为“物我与共”、“情景交融”、“主客为一”的精神境界。而《易传》中孔子的“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则可视为“意境”理论的先导。但是,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对“意境”概念的明确提出,只可以追溯到唐代。“意境”理论的真正诞生源于唐代的诗学中。从唐宋开始,“意境”以近完善并开始运用在了艺术批评中。
“意境”最早被运用在古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通过各门类艺术的不同维度的表达形式,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情感、气质、意蕴以及格调等,从而使欣赏者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某种共鸣,使欣赏者进入某种特定的精神世界当中,解读作者作品中渗透出的隐秘内涵。所以,从“意境”的发展演变分析,其主要是由“境”引发而来的,“境”本身也经历了一个由客观存在的疆界到一般人的主观的精神世界、到作家的主观的精神境界、最后反映到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境界的发展过程。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演变引起了艺术作品的升华。
1.2 “意境”表达的主要特征
“意境”在艺术当中的特征具有相通性,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只是各门类艺术表达自身的“意境”运用的方法与手段迥异。即“意境”在艺术表达当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荀子曾说:“不全不粹不足以为之美”。简言之,艺术表达中,既要客观全面的表现出生活和自然,又要去粗取精,提炼出典型,这样就能更生动的表现出生活和自然的状态。
艺术是相通的。书画讲求虚实相生、计白当黑;音乐讲求“此时无声胜有声”;舞蹈讲求“在似与不似之间”;园林讲求对景、借景、框景、分景等的“步移景异”的感受……因此,从美术、音乐、舞蹈、园林等多种艺术中归纳了“意境”表达的主要特征:
1.2.1 意境表达的价值具有高度统一性
不同艺术表达“意境”的初衷与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超越艺术本身的价值;其意境的体现都是通过“再现”印象来“表现”情感。这也就是实现了审美的“意境”体验。这个过程是“意”与“境”结合的过程,是“情境交融”的过程。意与象的统一,实与虚的相生,是各类艺术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审美感受中的最高境界。意境的营造实现了对艺术本身的升华。
1.2.2 受主题与风格的制约
“意境”是影响风格的一个因素,而风格也制约着“意境”的体现。“风格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有许多具体的条件造成的。风格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最高存在。在风格中,‘意境’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主题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在艺术与设计中,主题与风格对“意境”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与制约的作用。“意境”一词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因此能够体现我国的艺术风格多渗透着哲学的特质;而对于西方来说,每一种主义、风格都有与之匹配的设计特征,“意境”似乎更多地被风格、主义所指导。
1.2.3 表达形式:“以境胜”与“以意胜”
意境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的统一。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的多样性,造就了“意境”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时因地因景因情的不同,意境的表达手法也会存在差异。但是归纳概括,其表达可谓两种,即“以境胜”与“以意胜”。以境胜是“以客观的景物来呈现情感”,而以意胜则是“主观情感的明快抒吐”。 “‘意胜’或‘境胜’,主要是体现着一定的创作方法和形象思维的特色问题”。有的作品重于叙述境,有的作品重于寓意情,有的作品中叙述、寓意兼备。
1.2.4 体现意境的载体——形象
人对于意境的体验绝大多数是在视觉范围内的。“意境”是不可言说而又超越了具体形象的一种表达,但是这种表达也是运用了形象为媒介的。形象,是客观事物的状貌,是视觉的直观反应与感受。人们对于艺术意境体现的感受,大都是通过对形象的直接的观察与间接的理解来感受的。因此,体现意境的载体——形象的表达与设计对艺术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1.3 意境与人的关系
不论古今中外,在艺术意境的表达中,情景交融中所谓的“情”就是普遍意义上主观的情——人的情感。“意境”所指的境界便是人的精神境界,因此关系“意境”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属能够表达“情”的主体——人。人自然就有情感,情感自然就要有所表达,情感的表达通常都处于一种“不能已”的状态。在艺术或设计作品中,意境表达了人的某种情感,似乎深藏着某种更深层次的东西,深藏着某种能够超越外部形象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与意义的“象外之象”、“弦外之音”。人的情感则是通过意境的体现得到升华。“意境”是由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反映两方面构成的,是由形而下的物象体现了形而上的情感。因此,意境的表达与人的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 意境与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环境艺术设计中所指的“空间”的范畴是与建筑学的根本问题紧密相连的,是建筑的形体与状态。然而,空间也是哲学范畴所关心的一个议题。空间作为一种实在的客观的存在,是不可能脱离了哲学对它的概括而孤立存在的。
空间既具有物质性特征,也具有精神特征。空间的物质性特征表现为其本身的客观存在。然而,空间的具体的物质性特征有时候也能跨越客观存在来体现空间的精神特征。纵观古今中外,室内空间的设计无不是以满足功能需求和审美需要两大要素为前提和目的的。功能是物质性的、实实在在的,是可以灵活调控的,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空间功能的实现总是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的。然而,空间的审美需要则是精神的、文化的,其具有生命力,是设计的灵魂之所在。空间意境的营造正是与空间的精神特征息息相关的。在空间设计中,强调意境的体现与空间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3 意境在展示空间中的营造
展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使经济性与文化性的结合。在展示空间发展的过程中,人这一要素一直作为重要的条件与要素影响着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在当今展示空间设计发展的趋势应当是以人这一要素位思考重点,通过对空间意境的营造,使受众的心理、情感的影响,使受众、展品与环境三者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产生共鸣。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