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Simin"s Blog

个人档案

gugu

design
其他

博客公告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80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几个问题

(2006-12-05 09:51)
标签:

一、充分认识城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 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和比例逐步扩大。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大陆设市城市 136 个,建制镇5400多个,城镇人口5765万人,城镇化水平仅有10.6%。2000年,全国设市城市660多个,建制镇2万多个,城镇人口4559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6.09%。目前,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额都占到全国的70%以上。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城市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加快。我们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要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城市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带动和主导作用将会愈来愈突出。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城市领导者,特别是市长,要登高望远,认清大势,积极适应时代的要求,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世纪城市工作的新局面。
   二、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
    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受到普遍赞誉的城市,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那些布局混乱、环境恶化、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城市,除了其他原因外,往往都与没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关。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下功夫搞好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制定城市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规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三、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的关系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拥有大量的、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来自天赋和历史积淀,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能复得。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都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既显示了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又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奇光异彩,受到了世人的普遍称道。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使之流传后世,永续利用,是城市领导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城市领导只看到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而对其丰富、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知之甚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只重开发,不重保护,以致破坏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事件屡屡发生。有些城市领导简单地把高层建筑理解为城市现代化,对保护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不够重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和建筑遭到破坏。还有些城市领导在城市建设中拆除真文物,兴建假古迹,大搞人造景观,花费很大,却搞得不伦不类。对于这些错误做法,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对于自然遗产,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建设和管理好。作为一个市长,要加强文化修养,要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办事情、作决策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一般共同的发展规律,但由于历史传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不同,从而使每个城市建设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世界上许多城市往往因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而名扬天下。因此,必须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
  塑造城市特色,城市领导者首先必须深刻了解市情,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建筑风格,但绝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现在,许多城市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忽视城市特点,布局、结构和建筑风格雷同,特色越来越少,甚至将有特色的建筑和景观也破坏了。这是很不应该的,教训值得认真吸取。各城市都应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明确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城市特色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和完善。
    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兼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受能力,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使用。我国许多城市缺水问题日趋严重。目前全国 660 多个城市中,有 400 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 110 个城市严重缺水,北方一些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着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对此,要有一种危机感,要增强水患意识。一方面,城市发展规模要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扩大。制定城市规划时一定要从水资源的状况出发,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要统筹考虑城市供水、节水、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等问题,切实做好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优先保证人民生活用水,兼顾工农业和其他用水。缺水的城市要限制高耗水型工业发展,对耗水量高的企业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努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绩,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大气和水体污染依然严重,63% 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5% 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垃圾污染日益突出,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 60%。总体上看,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城市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控制废气、废水、固体垃圾的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燃料。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同时,要依法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目前,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过低,园林绿地太少,裸露地面太多。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仅为 6.25 平方米;其中 134 个城市不足 3 平方米,31个城市不足1平方米。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要植树造林,努力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确定绿化用地指标,科学安排绿化建设用地布局。要强化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绿地不被侵占。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和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发展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服从于整个地区发展的需要。要做好区域规划,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要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严格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同时,城市规划也要打破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增强区域意识。城市不仅要从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出发,还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整体状况,安排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六、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城市工作一定要讲求实际,注重实效,逐步推进。为此,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充分考虑财力、物力的可能,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恰当制定项目建设标准,切忌贪大求洋,华而不实。要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决不能搞这样那样的形象工程。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工程质量。
    现在,一些城市建设不是真正为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着想,乱上项目,盲目攀比,甚至为了追求领导人的政绩,到处筹款,债台高筑,大搞高楼群、宽马路、大广场,一味追求高档豪华和所谓“第一”。有的省要求各个城市至少建设一个广场。有的县级市甚至建了十几万平方米的大广场。还有些城市不顾资源、环境和其他经济条件的制约,超越水、土地、能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搞一些耗水、耗能高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项目。这些做法违背经济建设规律,不仅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且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一定要端正城市建设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建设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推进,又要量力而行,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办实事,求实效。
    七、切实加强城市管理
    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城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重建设、轻管理”。城市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水平低,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就必须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为此,首先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确立正确的城市管理思想,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新世纪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是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展开的。城市管理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城市建设的管理。要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破除束缚城市生产力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的种种体制障碍,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特别要实行政企分开,坚决减少和改进行政性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该严格管理的,要切实管好。要加速城市管理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网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信息网建设。有条件的城市,要争取尽快启动数字城市和数字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城市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要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务必把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总之,要通过全面加强管理,使城市既充满活力和生机,又协调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八、提高城市领导者的素质和水平
    城市党委和政府肩负着领导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市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市长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工作的好坏。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要求,胜任新时期的城市工作,城市领导者特别是市长必须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此,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自觉地贯彻到城市的各项工作中。二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历史,掌握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知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要以极大的热情学习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理论和知识,熟悉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既要从书本上学,更要从实践中学,不断提高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三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推进城市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不能凭主观臆断,随意决策。四要清正廉明,勤政为民。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廉洁自律。一切言行要顺从民意、符合民心,决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更不能凭借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56)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