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梦想家

个人档案

牟晓萍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好像才刚刚开始。。。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1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毕业设计-客家民居住环境改造开题报告

(2009-06-06 22:50)
标签:

一、             课题的依据和意义:

 

民居不仅作为一种简单的建筑物而存在,它代表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它包含着祖先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筑自己的家园 ,研究乡土民居对现代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当今世界各地钢筋水泥建筑及其文化沙漠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焦虑的情况下,南靖土楼村落的宜人生态环境成就,已引起世界各地学术界和建筑规划人士的极大关注,被档作21世纪适合人类居住建筑的可供借鉴的样板而被取样研究。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支优秀民系 ,由于历史上社会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客家传统民居是客家人几百年来对生活理解的结晶 ,起源于中原居住建筑 ,利用山地建筑材料 ,建成适合家族生活并具有一定防御功能的建筑群体。随着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 ,客家民系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当地的主流 ,客家民居也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居住建筑并稳定地沿传下来。从客家人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人居环境观中,能够找到中国人生活的原点和融于自然、人情纯朴的田园环境意境。目前,作为旅游资源,客家聚居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开发,在开发的同时保护这一建筑文化遗产,又有现实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我这次毕业设计选题《居住空间——客家民居住环境改造》的改造对象选择了长源楼。改造目的是使长源楼重新焕发活力,适应当地居民现代生活需要,重现当代山水田园的耕读生活,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于1931年开始进行我国历史建筑的修复保护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于1935年在《曲阜孔庙的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以“修旧如旧”为核心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但改造技术标准不健全,应用技术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积极借鉴国外先进保护理念,强调历史建筑修复过程中原真性的保持,使我国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改造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其技术水准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于乡土建筑首要的是保护而不是开发,这并不主张保护许许多多乡土建筑遗产,而是主张保护一些“有典型特征”,携带丰富历史信息,建筑质量较高、还侥幸保存着建筑的多样性和建筑系统的完整性的聚落。重点是保护乡土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特色”。 保护乡土建筑的同时要考虑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一个根本性的主张、根本性的思想,就是不能在名镇、名村的老区里发展,必须发展新区。另辟新村是保护作为文物的乡土聚落的最佳的甚至唯一的方案。

对古宅进行单纯“保护”的做法其实很低效。保护城镇历史风貌和群众生活现代化也并不矛盾。老房子只是符合过去那个时代的生活,而现代生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肯定有矛盾。老房子是可以改造的,外面不动,里面改造。如果改造好了,老百姓还是喜欢住在老房子里。既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古镇也没有破坏。

古民居是不可移动文物,与原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不可分割,应该原地保护。有一部分古民居地处偏远,原址保护相当困难。目前控制性的集中“迁建”保护是可以的。

对于历史建筑保护和改造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历史建筑的处理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在历史建筑保护立法、教育、城市规划、保护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实践和研究。并颁布了一些列的法典以保护历史性建筑,从此,以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为核心的新城市复兴理念逐渐主导了西方的城市建设。

欧洲国家一般将保护分为3个层次:1、文物建筑周围区域;2、历史保护区;3、建筑、城市与风景历史遗产保护区域。历史优秀建筑周围区域的保护有几种不同的方式:1)严格控制此区域内的一切建设活动;(2)修复与历史优秀建筑紧邻的建筑;(3)保存围绕历史优秀建筑的街道广场的空间特性(街道小品、地面铺装、街道照明等等);(4)保护文物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树木、河流、植栽草坪等等)。对大量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应重点考虑在保护了历史风貌以后如何实现其价值:①历史资源的再利用价值;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价值;③适应时代要求的土地开发与产业发展价值;④重塑地区精神,激活城市活力的价值。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保护规划实践中,对历史文化建筑及地段常采用以下方式。一是经过改造给历史建筑赋予新功能;即保持原有建筑外貌特征和主要结构,内部改造后按新功能使用。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这些建筑本身生存的活力,而且还可获得一定的效益。如最近青岛对不少老建筑进行了翻修更新和使用置换,使这些建筑既保持了原有风貌,又增加了新的使用功能。结果使这些建筑重新恢复活力。二是对历史地段性改造再生,常常综合采用用地调整、环境整治、增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功能置换和重要地标建筑物和环境形态要素的保护,使之既有清晰可见的地段历史发展踪迹和见证物,又具有全新的、符合当代使用功能和景观生态要求的一流环境,但应掌握好改造利用的强度。这一方面,英国伯明翰中心滨水区改造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例,而青岛中山路目前推倒老建筑,模仿样式重建的做法不可取。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

 

保护传统民居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民居的利用率,使居民乐于生活居住在老房子内,使老房子得到及时有效地维修。本次改造以客家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为依据,对传统民居的改造在保护建筑结构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空间变换,使之功能上满足现代生活要求,使传统文化信息得到保留。

长源楼的服务设施、功能布局、空间规划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本次改造主要以室内设计为主,重新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增加现代服务设施,使其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充分体现建筑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为依据创造气度端庄、文采风华、装饰得体、形式实在;具有极强的民族民俗特色、色彩浓烈;空间层次丰富而内外渗透;意境深邃而含蓄的客家民居。

通过上述的调查与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设计

1、功能规划:客厅、餐厅、厨房、主卧、起居室、儿童卧室、家庭娱乐、老人房(阳光房、书房)、祖堂、休闲茶室、禾坪、健身房、洗衣房、景观绿化、储藏室、卫生间、客房等。

2、空间布局:以整体感为出发点,体现围-透的对比融合,交通流线自然顺畅、开朗明快,纵深序列、中轴对称、轴线上空间层次丰富,彼此渗透、相互因借;空间比例合理,注重交流空间的组织,设施的健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3、装饰特色:体现客家装饰特色——壁画、彩绘、木雕、漏窗(冰花)、砖雕、石雕、灰雕等。

4、形式的运用:客家“天圆地方”建筑思想于建筑外观造型和色彩、传统元素的运用和再创造。

5、材料运用:主要运用当地材料木、竹、藤、土、石等自然材料。

6、色彩的运用:“五行”金木水火土——黄、黑、青、赤、白。

7、内涵:文化体现——客家文化具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在门楼和堂号的名称、祖训、家训、大量的书斋、书院等,内涵在不断地充实。奇特而丰富的民俗风情。思想的融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尊祖爱国、多神崇拜、崇宗敬祖、崇文尚武、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寻根意识等。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311) | 类别  

前一篇:雕塑课设

后一篇:牟晓萍的简历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