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酒店行业的“门外汉”们,正在掀起阵阵巨浪。酒店行业的模式正在发生巨变,从“住宿”变成了“住宿+”,酒店方之间的竞争早已硝烟弥漫,外来者同样手持资本门票,拥有入局的机会——竞争不仅仅在行业内,更将跨行业展开。抛开专业的酒店集团,房企地产商、BAT、OTA等头部企业,也纷纷将触角伸到酒店,碰撞出不一样的花火。在酒店行业,多方势力激烈角逐,“门外汉”或许经验并不那么充足,但却胜在敢想敢做。
最近,格力有了进军酒店业的大举动,而且一次就签约两家国际酒店品牌,运营“珠海东澳岛万豪度假酒店”和“阿丽拉东澳岛·珠海”两座国际高端酒店。而这并不是格力第一次尝试酒店。早在2014年6月,格力就在同一座岛屿上,开了家“格力东澳大酒店”,成为珠海市首家高端海岛度假酒店。屡次三番试水酒店业的格力,到底想要做什么?酒店设计公司檀轩装饰了解到,东澳岛玲玎海岸项目是珠海市发展高端海岛旅游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一次,与北京中科建联手打造的玲玎海岸项目,计划通过婚庆蜜月、康疗养生、亲子娱乐等概念主题,打造国际高端的生态旅游体验,为人们提供的“泛海洋离岛游”的全新生活模式。在当下,新消费、新体验、新需求等新文旅市场的诸多要素叠加下,意味着海岛旅游已非浅层次的观光游,而是要求主题性明显,深度体验的休闲度假产品的供给。一个有竞争力的海岛,就是一个综合性文旅目的地,蕴含无限可能。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正在谋求多元化布局。格力集团早已不是大众印象中那个卖家电的制造企业,而是以制造业为核心,旅游板块、金融板块、建设板块、商业地产板块等多头并进。进军酒店的玲玎海岸项目,正是格力集团旅游板块的标杆力作。
去年11月开业的菲住布渴酒店,科技感、未来感十足。基于覆盖酒店内全场景的客人身份识别,无感梯控、无触门控将自动进行人脸识别,智能点亮客人入住楼层,自动开启房间门;借助无感体控定位系统,客人离开房间的瞬间,电梯也将自动响应等候。只要愿意,住客可以全程不碰上一个人。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老大,阿里一进酒店行业便声势浩大,上了各大媒体头条,引发行业地震——无数酒店都在试探着做,却都没有完全做成的事情,让“外行”阿里做了出来,这足以让酒店彻夜难眠,但也为行业提供了样本。
闷声发大财的“地产系”则是早早就已经在酒店行业遍地开花,甚至已经开始布局高中低端,俨然是一个运行完备的酒店集团。譬如当下中档酒店大热,碧桂园酒店集团便在9月同步推出两大全新主力品牌“凤悦”(中高端商务会议酒店)及“凤悦轻尚”(中端酒店);首旅如家和凯悦集团联手打造的“扉缦”;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在推出超中端品牌万达美华,开启中端市场多品牌战略征途。
此外,以电器销售起家的苏宁成为商业巨头后,与凯悦、万豪、喜达屋、洲际、雅高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酒店业务从一线拓展到二三线。除了这些,“OTA系”由于其在酒店业深耕多年所积累的经验,跨界而来,自是来势汹汹。
携程丽呈酒店携带着携程基因,有着更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数据转化力、产品影响力、营销传播力、工具创造力。丽呈将全国一二线城市的高星级酒店结成“同盟”,帮助这些酒店在经济连锁酒店、中高档酒店林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业内人士将其称为:一个全新的酒店生态圈正在形成。
同程艺龙推出的OYU酒店,则是瞄准了被OYO教育后的低端市场,集同程艺龙优势之大成,为中小单体酒店赋能,譬如OYU为酒店提供微信及小程序、同程艺龙、携程、去哪儿等线上渠道的推广;同程艺龙投资的住哲提供专业的PMS、CRS等酒店运营管理工具;同程金服、同驿贷等金融服务为有需要的中小加盟商提供金融贷款支持等等。
酒店行业的“正规军”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流程体系,“门外汉”们的确是很难复制。在新时代发展出的“互联网系”“地产系”“OTA系”,也有着自己的优劣之分。
“互联网系”酒店大多走的是智能化的道路,其优势在于背后BAT等头部互联网企业生态提供的技术支持,这是普通创业公司,甚至是普通酒店都不具备的。而正因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系”的酒店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当“智能化”模式被探索成型后,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带来的冲击会更大。譬如阿里强大的生态优势会让它在落地的力度和节奏上领先于对手,进而改造行业。而劣势也是极为明显的,过于推崇智能化固然能带来噱头与新鲜感,某一种程度上却忽视了酒店本质是有温度的服务。好的体验感是综合性的,智能化可能是一个很高科技的体验感,但却不是酒店业态的全部。规模大、资金足、起点高的“地产系”,则早已在与大的酒店集团合作中,形成较为成熟的酒店模式,甚至迎头赶上了“存量时代”。
酒店装饰设计公司檀轩装饰认为,过去,地产商追逐大品牌、洋品牌、全服务酒店。进入存量市场之后,非一线城市、非核心地段滞留了大批存量地产,这些地区以及所在的中小地产商不是遭到外资品牌的拒绝,就是在运营时受到其基因的限制,难以做好本土化运营。这就逼迫地产商慢慢把目光投向适合的品牌、务实的运营、有限服务酒店,并希望能长期运营,得到稳定回报,这位本土酒店品牌提供了机遇。
存量时代下的“地产系”酒店机遇无限,但也不代表全无劣势。酒店管理和地产集团是经营思路差别很大的两个行业,业主方与经营方常常会有思维碰撞,强势的大地产集团主导酒店管理,酒店缺乏独立空间与决策权,就会影响发展潜力。而在非一线城市,作为商业综合体配套的酒店,能否获得充足稳定的客源,也是存量时代将要面临的危机。
与“互联网系”和“地产系”相比,“OTA系”的跨界,步子迈得要小得多。作为酒店行业中的一环,一直与酒店“相爱相杀”,对行业本就有着高维的理解,做酒店似乎也是顺势而为。OTA线上的一系列资源,如数据转化、竞价排名、营销推广,都能够向自家酒店品牌倾斜,带来足够的客流量。但知悉理论,并不代表实践就能所向披靡,比起传统酒店,缺少体系与经验,比起“地产系”,缺少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扩张,比起“互联网系”,则没有新科技来吸引目光。看似站在起跑线最前端的“OTA系”,其实位置也颇为尴尬。
三方外来势力,与传统酒店之间,展开了多方撕扯,有人从中获利,也有人黯然收场。对于当下不少“地产系”来说,酒店的盈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借助酒店来实现产业多元化的布局。而随着“地产系”酒店的发展,会逐渐从造房子,造酒店,再到管理酒店,最后到打造酒店品牌,形成一个完整转型。如今的地产系们,大多有了酒店的基因,仍在努力转型升级中。“地产系”被寄予了发展自主酒店品牌的厚望,以注重品牌美誉度,抗衡国际品牌,逐步取代国内中高端酒店管理市场,相应带来的地产增值和长期回报,才是“地产系”资产经营的正道。
“OTA系”依托平台,是“门外汉”中最有酒店基因的,但跨界却显得有点艰难,尝试不少,但却迟迟交不出一份漂亮的答卷。“互联网系”的酒店跨界,步子最大,酒店也是全靠高科技撑起“行业样本”。这些酒店,很难量产,客群也颇为固定,风头过后未必盈利。但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表达态度、展现智慧或许更为重要。传统酒店在这些“门外汉”面前,必然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但更多的,是跳脱出原本的传统酒店圈子,既保留作为优势的优质服务与体系,又能汲取到不同行业跨界酒店时,碰撞出的别样花火。“门外汉”从没停止过敲开酒店行业的大门,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从来不是灾难,而是进步的必经之路。原文链接:http://www.tanxuansy.com/news/company/293.html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