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李谦的博客

个人档案

李谦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浅谈民间建筑雕刻艺术——砖雕

(2009-05-10 19:59)
标签:

  要:砖雕是一种民间的建筑装饰手法,其别致的造型风格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的艺术结晶,无疑使其成为传统造型艺术领域的一朵色彩瑰丽的奇葩。本文从砖雕的起源、发展、制作、应用、派别、题材、人文寓意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初步阐述了砖雕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带给现代雕刻艺术的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砖雕  传统建筑  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装饰艺术——砖雕,是一种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也是建筑装饰领域中一种特有的装饰手法,其工艺的渊源从陶艺、石雕等工艺发展而來,并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传统建筑之中。

 

一、砖雕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民间建筑雕刻艺术砖雕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由战国花砖、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到了唐代,花砖经模印后再雕刻加工。北宋时期,由于墓室室内装饰的盛行,使砖雕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雕法从减地平法,逐渐转为多层浮雕法。内容也从雕刻祭祀品丰富到了主人生前的起居生活。目前最早出土的实物是北宋年间的《涤器画象砖》、《烹茶图画象砖》等稀世珍品(图1)。到了明清,砖雕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技法也更精湛,除单层浮雕外,还有多层浮雕、透雕、镂雕、圆雕、堆砖等技法。

 

二、砖雕的制作与应用

    砖雕在我国传统建筑装饰领域中应用的最为广泛,主要原因是,它的主要加工材料青砖应用广泛,简便易寻且加工工艺简单。民间砖雕的一般制作程序是修砖、上样、刻样、打坯、出细、磨光。如砖质有砂眼,还需用猪血调砖灰修补,最后完成。

砖雕的应用源于对建筑装饰的需要,先是在墓室(2),后是殿宇、住宅、园林,由简而繁。从最初作为墓室的装饰品,发展到后来成为住宅建筑的一部分,从单纯装饰到实用功能应用,如装饰在门窗上的雕花,后来发展成漏窗,有了半遮挡功能,使整个建筑空间通而不透、有一种“隔而不断、欲说还休”的意味;而后来发展出来的镂雕、透雕、圆雕等技法,使装饰建筑构件脱离出墙这个主体,可以单独装饰在影壁、檐墙、屋脊上代表着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苏州民间就有“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的说法,甚至逐渐成为古代中国官宦住宅等级划分的标志。

 

三、砖雕的派别划分

砖雕文化历史悠久,与木雕、石雕并称民间三大雕刻,从战国初期,历经秦汉隋唐宋元各代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以其独特的风韵、铺张的形式迎来了她发展的黄金阶段,并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北方的形态浑厚,南方则纤细秀丽。其中北京砖雕风格朴实稳重,构图严谨;天津砖雕线条挺健,生动传神;甘肃河州雕多层雕刻、立体感强;南方的徽州砖雕则线条纤细流畅;苏州砖雕清秀细致,图案生动;广东砖雕刀工细腻,素有“挂线砖雕”之称。总之各个派别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浅谈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四、砖雕的题材内容及人文寓意

我国砖雕艺术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多以反映劳动人民安居乐业、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要内容。如在常见的图案中,以人物为主的题材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戏曲图谱、民间故事、习俗等;在以花鸟、动物为题材的砖雕里,除了吉祥鸟兽,较多出现的是狮子图,有狮子滚绣球、立坐俯仰各种姿态(图3)。还有一些文人雅士为避开俗世浮华,追求清逸脱俗、淡泊名利的境界,喜好雕刻文房四宝、龟(松(图4))鹤延年这样的题材,它们被组织在卷草、迥文环绕的花边锦带中,琳琅满目,雅趣横生(图4)。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在古代森严黑暗的等级制度压迫下,普通老百姓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五、砖雕文化的传承与启迪

纵观砖雕艺术发展历程及历代留传下来的砖雕作品,宏伟壮丽,气势雄伟,集民间艺术之大成者(图5)。雕必有意,意必吉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寓意深刻的图纹内容,集形态、构成、意境美于一身,无不展现出我国古代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砖雕艺术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的雕刻手法,将中国传统的诗、书、刻、画等艺术表达形式与雕刻技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特征,这对我们今天的雕刻艺术有指导作用,也为其他形式的艺术设计创作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唐家路  《中国古代建筑砖雕》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6

[2] 李泽厚、汝信  《中国民间美术辞典》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3] 楼庆西       《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  蓝先琳     民间砖雕-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5]  徐学林            《徽州刻书》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6]  陈洁滋         《事造剜凿——砖雕》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602) | 类别  

前一篇:茶余饭后话绣墩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