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很大!这只是我个人日记或设计心得而已,仅作为大家兴趣所致,一同探究。从文学的角度,作为一个理工科偏艺术专业的学生,希望大家不要对我的文笔抱太大希望,不过逻辑上面,应该问题不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这也是我们族人经常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是,如何博大,如何精深又有多少中国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呢?而且还能将此道活用于生活、工作的人又有多少?或者,又有多少人已经或曾经想去研究探讨一下这样的问题呢?
由于中国现如今提倡的创新、佛教及国学的原因,也使我突然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因为创新在我们行业来说更为重要,也许从一直深为骄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一些见解,处于传统文化断层的我们这一代,是不是都有同感?
先说说中国渊远辽阔广博的中国文化吧,当然,我能说的也就是自己的皮毛心得了。
于是,我,看了看《易经》,也看了看儒家、道家的历史,知道了中国文化的渊源,也大概的知道了后面演变的过程。
最后,禅,深深地吸引了我,好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从《易经》到禅,貌似也在完成这样的演变,而且是发展式的演变,对我而言,可能研究一下禅,到是个了解中国文化的捷径。
而且,禅宗盛行时的中国从唐到宋末,也是中国最为辉煌的时刻,这不能不说没有一些联系。
先来说说禅宗:
禅宗其实自古是中国坐禅的统称,唐后才逐渐被认为是祖师禅禅宗宗派的代名(南顿)。(其他的就不去多说了,有兴趣的看看中国的佛教史:)
这里又不能不说说祖师禅了,祖师禅传自印度佛教,说释迦xx前手拿一朵花,众弟子中摩柯(中文大的意思)迦叶微笑了一下,然后老大就叫他上来说传他“正眼法藏,涅磐心妙......",大迦叶也就是禅宗祖师爷了。后来达摩从印度来中国广东(南北朝时期吧),传了个禅宗佛教,直到六祖慧能(6这个数字不错的,佛家也喜欢,哈哈),后经过六祖的弟子(怀让禅师--〉马祖禅师等等)大师们在唐后发扬光大了。
中国禅宗就这样流传开来,祖师禅是相对于如来禅而言的,是不是很搞?我也觉得是,不过很容易理解,如来禅就是印度那一套的东西,讲究修为渐进等等,可能就是我们说的基本功要扎实,而且还要不断的精进这些基本功。
祖师禅就是真正的中国禅了,讲究顿悟,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后来能够普及,也就是更多的因为不需要太多的佛家经书的知识的原因,觉得就顿悟了ok,但是,也就因为这样的原因,后世理解是有点偏激了,因为顿悟其实不是说就不要基本功的。
当然5祖弘忍传六祖慧能时还有个大弟子神秀,后来是北方渐悟禅宗,由于历史原因,南宗顿悟派最后发扬光大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顿悟的说法在当时的佛教环境中,其实是一种大逆不道的反思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当时的环境下说出来,是需要勇气的!
中国禅可以是看作印度佛教在中国完成了一次文艺复兴!(胡适《中国禅宗史》)
这个我觉得可以打个艺术界的例子比较容易,在抽象派艺术出现之前,写实油画才是主流,后来被一帮大师搞出来,颠覆原有的思想而成为艺术主流了。但在当时的艺术评论界,其实也很糟糕。
建筑界的首届世博会的玻璃房子也是差不多情况。
当然,现在这样的艺术、建筑已经成为了现代艺术、建筑的主流了。
但
我们应该清楚,1,这样的艺术是一帮本来功底很强的大师搞出来的(基本功)
2,颠覆的思想自成一家。
所以
现在所谓抽象艺术作品的普及,而没有太多精品,也就好像中国禅宗后来慢慢没落一样,外表容易copy,而内涵在渐渐的丧失!
历史和一些基本知识就说到这里了,不然说几年也说不完。
禅:
那中国禅是什么呢?
中国禅-师祖之一傅大士的一次穿戴表现说明了一切,儒鞋,道帽子,佛衣服!说白了就是以知识为起初,求道为目的,但要坚持善念,或者说对人类有益的,大概这个意思吧,哈哈,不然出来的都是魔道大法可就好玩了。
不过我这里说佛教提倡的善其实也很狭隘,只是为了大家的简单理解,因为佛认为本来就不分好坏善恶的,就是说,我们也不知道现在做的善就是对以后的善,就好像溺爱不能算是真爱一样(哈哈,奇怪的是中国文化早就知道这点,中国的大多数家长还是这样,哎。)(傅大士、志公、达摩是南怀谨老师说的中国禅始祖,我觉得很牛)
所以中国禅再简单点说就是最求“道”,我们把儒和佛暂时放一边。(没有文化又不做好人的人估计也不会看这个文章了,也更不会看到这里了,哈哈,给自己脸上贴金金了。)
道是啥?xx的,又要说历史了,还是大家自己看书吧,一是俺也是知道个皮毛,二是我打字累啊!
说到“道”,就真正是咱老祖宗的“物件”了(物件——〉引用<集积号>谷子地在医院说某俘虏的话“什么物件”,可能是东西的代名,哈哈)。
这个“道”真的不得了,从哪里来呢?很久以前,咱的现有历史都没法记载到的时候,有一张图,叫古八卦(且,哈哈),后来,被周文王搞了十几年出来个《周易》,后来再分为儒家道家等等,再后来(中唐时期?)有了个中国的道教,然后延续不断。也就这幅图,就衍生了整个的中国文化!
所以,道,自古就有,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也没那么玄,中国的道其实就是自然,崇尚自然就是道,与自然同道就是道,了解自然规律,符合了自然的规律就是道......所以现在中国的破坏自然的情况其实老外都很纳闷,怎么这个道怎么就跑到西方了?难道中国的古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能说成“三百年洋东,三百年洋西”,哈哈。
这个老祖宗的“道”太大了,不能等同于道家的道,也不是后来道教的道。我这里觉得要说的和禅相关的道,可能更为贴切的是说老庄的那套理论了。(道这玩艺真是有点说不清楚)
老子的道是无为,那还研究个屁?
其实不然,我们再把儒和佛拿过来,道和佛教联手后,以儒学(知识)为出发点,就好玩了。
老子提倡无为,但其实是有为而不为的这个状态的,也就是“是”和“不是”同在的状态,用现代语说:我有发飙的能力,但是我不发飙。
但儒家提倡满腹经纶入世而为(相反?),佛说“空”(相似?),好玩否?
儒学是知识,可理解为要用知识来确定一些东西。(儒家思想就复杂了,后来的仕途之儒感觉变质了,变成了真正的统治阶级的工具。)
道更多是个中间状态,不太在意确认不确认,悟道就是逆向思维,而且是不停的动态逆向思维……这就是个状态,漂浮?所以不定?但!。
佛家有空的思想,而且还有个调动大脑能量(—潜意识)的秘密武器(来自瑜伽?)--〉禅定。
我上学时候,老师就说潜意识是我们大脑功能的绝大部分,那还得了,等于是用禅定法门,让我们的人脑免费升级到886了。
所有这些都融合到一起,广博的知识面,并借助佛家的禅定法门的调动潜意识的作用来悟道, 这算不算禅?
那么
禅在研究的就是这些黑--白,有--无,等等的矛盾二元对立状态的第三层一元状态,而且借助禅定法门的潜意识作用来悟道,悟道就是逆向思维,而且是不停的动态逆向思维----〉佛本无相,是相非相,是是而非,少就是多(哈哈,谁说过呢?密斯!)……。
也就是二元一元化,而后一元二元化,再一元化.......
那么中间状态是什么呢?同禅宗时期的道教(还不等同于中国所谓的古“道”及道家)的双鱼太极图也许表达的更直接了,黑白分明的双鱼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转起来便成灰色了!
也就是这个中间状态让我们搞了几千年,而且越搞中间状态越多。
从坏的方向看,还没搞懂就继续中间模糊状态,这样一直模糊下去就一片浆糊!(这是不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弊端呢?我还需要继续看书,呵呵)
从好的方向看,像日本人,先搞出个明白的中间状态,然后这个中间状态明显了后,就会被分配到黑白的状态了(形而下的实际状态),然后接着搞这个实际状态的下一个中间状态,然后不断精进!这是不是算创新呢?(这段时间播放的IBM和丰田的广告可能说明了些什么,往下看)
日本人的做法不得不说说,当然,说禅不能不说到中国禅在宋以后继续更为蓬勃发展的地方--日本。
日本从中国学到中国禅,又从西方学习到西方的文明及思维模式,甚至连车道左行也是照搬日不落帝国(这个好像和日本古代武士有关?)。站在禅的角度就是要广泛吸收,再以禅的思维方式融会总结(像太极?),寻找中间状态。
西方文化讲究的是“黑白是非”分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外的脑袋是方的,肠子是直的,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欧洲人几乎是这样,如果你们有这样的外国朋友的话,应该明白,这也是禅的意境?,相对而言,法国人是比较喜欢中国的文化的,“情人”是个什么的状态?)。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确实很有用,起码比较务实。
所以我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就很像弄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其实现在看看是因为皇帝只是在指挥,而做事的人只要做了,就会有好坏。也就是有了事实,也就有了是和非。反过来说,务实的做事人就会出现好坏,这也比较符合《易经》的道理,不动没有吉凶,动了才能算到吉凶。
由于日本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禅文化相融合,再与中国对比时,明显的就处于了优势地位,这样在悟道的过程中,不断的确认“是”和“非”,去掉“非”的东西,确认是的东西,不断的不断“确认”,然后精进!这就是“形而上”的能够“形而下”的现实化。很了不起。
而中国的情况似乎就没这么个较真的“确认”劲头了,而且很会玩禅,更能“是是而非”,但是也更不能确认这一阶段的是“是”还是“非”的结果,也就不能继续的使用“是是而非”,最后全是“是是而非”,没有了“是”也没有了“非”。
这就很讨厌,所以搞得很多没法不断更新的标准,最后沦落与混沌,更糟糕的是,在此混沌中,出现了“是”偶尔“非”,“非”偶尔“是”的东西,甚至可能影响到了善恶标准的本源。
可喜的是,现在的中国改革开放让西方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们这一代,这要感谢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时期的文革!这就是我们为之苦恼的文化断层!但,也就是文化断层造就了我们这一代号称有点文化青年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性格。
但是不要忘记,这样下去只能是西方化的本本学习而已,精进的方法我们依然要找回来。
所以,国家在提倡创新的同时,也在大力的提倡国学的重要性!这是关键!
可能我们会和日本一样走同样的创新出路,也有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应该不会差别很大。
说了这么多,这和创新怎么联系并运用呢?
我们在我们自己的领域找找茬去,希望大家有些共鸣,有些帮助。
上面说到:
禅在研究的就是这些黑--白,有--无,等等的矛盾二元对立状态的第三层一元状态,而且借助禅定法门的潜意识作用来悟道,悟道就是逆向思维,而且是不停的动态逆向思维,佛本无相,是相非相。
也就是二元一元化,而后一元二元化,再一元化.......
这“一”是个什么东西?状态?境界?层面?次空间?呵,中文就很禅味了!
我理解的是从这个状态中找出一元化状态的“形而下”的实际表现形式,而不是保持这个“事实而非”的“形而上”的状态。
“黑--白”之间,从我们的专业出发就很好理解,就是灰色,而且我们可以不断的通过思考应用,发展到无数个灰的阶层,确定下来,有目的加以运用。这个好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黑和白本来就是形而下的东西。
那么“有--无”的中间状态是什么呢?
佛教说的是‘空’的状态,空是什么?首先,空不是无,再就是空也不是有,空就是空。废话,还是形而上,哈哈。
我们可以用形而下的实际来看时,其实有很多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空的意思,比如一个仓库。
仓库中,有货和无货时大家比较好明白的,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还有个空的状态,空仓状态时包括无货状态,但是却包括了有其他物质的状态--〉有空气,空气中有O2,CO2,N......,还有反物质的物质,有粒子,有光时有光子,有没有鬼魂?鬼知道。
这是个简单的比喻而已,这时候的空的状态通过我们大脑的运算后,竟然发散的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东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形而下的实际!
所以,禅宗说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不是就是因为文字的曲解或不能尽解呢?直接以智慧,做到心心相映,感应而生!呵呵,有点神话了。这估计正是这一理学的发展导致了这一思想在科技求实的发展。
不过事实上智慧也是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哲学还是科技!
智慧这一说我在前面说禅的时候并没有强调,其实中国禅强调的也是这玩艺了,印度禅讲究的是戒、定、慧,先戒是为了你的心能定,能定了就能禅定而后到886(电脑),呵呵,用潜意识增加智慧。很有道理。
中国禅只是更强调了智慧的重要,特别是南顿,以智慧为前提,慧、定、戒,有智慧,自己顿悟,当然一般都是点拨后顿悟,而后自然就懂了禅定或比较容易教,会禅定,想来想去人生就这么回事,空了,你自然也就戒了。
这说明中国的老师都比较懒惰,呵呵,其实不是。从易经64卦的“蒙”卦我们就能知道我们文化骨子里的教育方法了。蒙,--〉启蒙,卦相,上艮下泽,形容一下就是早上时,看到一片湖,湖中有座山,山上当然是雾气蒙蒙了,这时你要上山也就要问人了,因为实在是找不到路了,这就是“蒙”卦,也就是中国教育的卦,你问了,有人教你才是教育,先问再教才能学到东西。弓虽!
也就是说,你问了说明你想学,不问你就不想学,教了也白教!哈哈
所以中国禅强调智慧就是希望给你自己顿悟了,想学了,我再教你,这样出来的“教”肯定是精英的“教”。当然被逼到走投无路自己来学的也算是自己来的,我们党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也是
弓虽!
这里说了智慧的重要,当然天才也就1%,99%是要靠勤奋的,而且是自己的勤奋才行。
勤奋做什么呢?就是开发潜意识的智慧之路,这里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怎么开发我也不知道,就知道在勤奋的找,边总结边找而已,要是我出家就只能去神秀的北宗了,没有天资去南宗啊。
不过潜意识怎么用?我自己感觉还是有点体会,有时候做设计全心投入,整天混混沌沌的,突然有一天晚上作了个梦,梦里做了个方案,然后就出来新设计了,所以你要问我“梦是黑白还是彩色的?”,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我的梦是绝对彩色的。你的呢?
这算不算潜意识呢?我不知道,没研究过。
不过,潜意识的怎么调动呢,总要找找方法吧?我觉得智慧又说了一堆,就又要回到禅了
意识分明的“显意识”强调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东西,是是而非的一元不就是“潜意识”里面考虑的物件吗?就好像梦,思想,这些形而上的玩意。
咱用显意识的智慧直接寻找是是而非的东西,不就是直接用显意识的物件在挖掘潜意识的东西?有意的在找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无意中,应该也在调动了潜意识。日有所思,也有所梦,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理?
说白了就是多动脑筋,还要有方法的动脑筋。
这不就有了个简单创新的思路,暂且不管他是个什么物件,搞出来大家看,大家都知道的就不算个物件,都不知道的,还都认同的,就好办了。这要看众生的造化了。
禅--〉是是而非--〉确认辨别---〉定性(形而上的形而下过程)----〉再是是而非〉〉如此反复,创新?!
举点例子吧:
curtain wall (幕墙)窗非窗,墙非墙的东西,密大师靠这个风光的不行。少及是多,也很禅意的境界,少及是多是什么?不是少,也不是多,就是这个境界.但是,大师用这个形而上的理论,不断的做着形而下的表现出来的工作,完成了完美的中西合并。
简约设计:楼梯---〉台阶,梯非梯,台非台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中国的四合院的庭院,中国的商业街(大排挡),中国的太监(哈哈),法国的情人.....这些都是是是而非的形而下的存在的东西。
但是,能够继续悟下去就再次创新了,不过有没有必要,要选者的,呵呵。
黑川和丹下健山的代谢派理论也是从禅的角度挖掘的,考虑了很多共享转换空间的第三空间。想到了建筑世界好像个生物体,兴建的和拆除得就好像细胞代谢得过程一样,很能想,很了不起。
所以,用禅确实可以解释了很多东西,因为太能动脑筋了。
作为理学,也能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就是中国的哲学,创新,有目的的用大脑的创新,这个作用应该很大。
佛本无相,是相非相,是是而非!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而且还要不停的寻找那个是是而非的物件。延绵不断,但是要用佛家的中心思想,道家的自然共存,一正一反,广博的现有知识……。
说的简单,反正也不牙疼得:)
其实禅的境界真的很博大,心心相映了,更是妙不可言。
有个境界的比喻很好,一个走在沙漠中,渴到绝望时,看到一片绿洲,奔过去喝了一口甘甜的、地下冒出的泉水,这样的感觉说不出来,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这样爽的境界,但是经历过的人会由衷的理解,但是无法表达出来。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我就更说不出来,这就是境界,在禅面前,语言是那么苍白无力!
“农夫山泉有点甜",妙不可言!但是这句话出自一个孩童之口!简单的境界运用,传遍中国大地。
用大智若愚,纯朴至真,等等来形容,都无法概全其部内涵,这又是个不得了的话题了。
所以禅的东西都感觉有些木呐的美,因为创新的东西就好比初生的婴儿,新就新在这里,都说幼小的动物可爱,小狗,小猫……妙就在其中!
暂时我就只有这么点货了,在茫茫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前,无比的渺小,但是再小还是有的,小也是个状态,可能是个星星之火,可能是个导火线。
禅,不立文字,关键就是有方法的动脑(不是小脑筋,坏脑筋)。难怪中国唐宋那么牛x,那么大气,那么……。
古语云,多说无益,呵呵,我说了这么多,感觉已经混沌了,原来无益还有这一层境界。
欢迎大家一起来悟道,一起来动脑。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