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办公家具发展迅猛。据中国家具协会副秘书长屠琪介绍,截至2015年,国内办公家具的市场容量已达到1700~1800亿元。然而,千亿级的市场,居然没有一家办公家具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突破2%。与国外办公家具行业相比截然不同。之所以形成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既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粗放的管理方式、低附加值的产品有关,也与行业“抄冒仿”的顽疾密切相关。
办公家具进入门槛低,只要稍微熟悉制造流程和工艺,投入数十万就可以生产,而且产品在价格上还有优势。但这样虽然见效快,散兵游勇却难成气候。在中国办公家具行业,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拥有全球先进的大型生产设备和各种人才,也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整的营销体系,但在研发上,大企业的产品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走流程,一个系列产品从立项到上市至少半年,而小企业半个月就能模仿出来,且基本不用投入研发费用,这就使得同样品质的产品,大企业比小作坊的价格高,由此削弱了原创产品的竞争力,长期以往导致这些注重原创的大企业大而不强。一家大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说,投入上百万研发出的产品,仅在展销会上展示了一下,半个月不到,已有类似的产品在市场上出售。这些产品因不需要摊入研发费用,更具有价格优势。
在国内办公家具市场,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办公家具行业“抄冒仿”屡见不鲜:小厂仿大厂、大厂仿国外、同类企业相互仿。一些企业认为抄袭很正常,甚至厚颜无耻地说,不“抄”,我能活吗?
小企业没有资金优势、没有人才优势,捷径就是“傍大款”。市场上哪款产品热销,他们就模仿哪款产品,只要好卖就行,其他一概不管。一些稍有实力的企业,则找来几个设计专业的员工,做一些东拼西凑的、他们称之为“设计”的工作,将张家的长处,李家的优点拼凑在一起,表面上是博采众长,实际上却是明目张胆地抄袭,最后出来的产品常常是些不伦不类的“多头怪”。而行业内像圣奥这样一直坚持原创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办公家具因为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新品定价即使在合理范围内,也给人价格偏高的感觉,因此市场接受程度缓慢。另外,我国知识产权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法律法规方面的缺陷、公众知识产权的淡薄等,使一些企业漠视别人的研发成果,赤裸裸地进行山寨,造成办公家具市场的“产品、款式、材料”同质化现象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相关博文阅读: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