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过不少酒店,但像“博舍”这样既融“新”与“旧”,又贯“中”与“西”的倒是少见。对酒店设计、旧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毁掉城市历史文脉的事不胜枚举,似乎不拆就不能建,把很多具有不可估量价值的古董摧毁。太古集团在成都太古里的商业项目,以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大慈寺为中心,围绕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再利用,打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商业综合体,延展成为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风尚地标。而本文主角“博舍”酒店就是这综合体中重要的一员。
趁参加新浪乐居和简一陶瓷举办有关酒店设计的活动,借机“探秘”一番。
一:“新”与“旧”的对话
中国有句古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何况博舍酒店所在地块还有几个古建筑,建筑师katy虽然不是中国人,却把中国文化运用自如。
首先将一个方形地块以两个L形长方体建筑围合成典型的四合院空间形制。两个缺口既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也避免了L型高层建筑带来的封闭和压抑感。
临街未曾合拢的缺口则放置双层“笔帖式衙门”古建筑。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的“二龙戏珠”,“珠”是焦点,所以被利用为酒店入口大堂。
两幢L型现代方形建筑作为背景使古建筑显得十分突出。用古建筑作为入口,显示了设计师在文化运用方面的实力。采用低调内敛的形式处理入口,反而和以往国内一味追求门厅和大堂“高大上”的“炫耀式”设计形成鲜明对比,以至于送我的司机说第一次来转了几圈也不相信这是高级酒店,只好下车找人核实。
确实,按照过往的认知,光看门口很容易以为这是一间“民宿式酒店”,我当时在想,如果博舍酒店没有这古建筑会如何?设计应该还是惊艳的,因为设计师的水平摆在那儿!只是肯定不会如此的有“味道”。
二:地域文化彰显个性
四川是一个盆地,在相对封闭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巴蜀文化”。Katy显然是领略到了其中的精髓,民居、丘陵地形、梯田、竹子、山川、锦缎等等元素都被加以利用,形成了博舍酒店自己独特的地域性符号。
园林景观用最简洁时尚的手法表现巴蜀基本的地貌特征——丘陵和梯田,丘陵顶上则巧妙的隐藏着游泳池的采光天窗。
四川的“川”即河流的意思,设计师在客房走廊地毯和玻璃幕墙的暗纹图案以水纹加以诠释。
简洁编织效果的临街砖砌外墙和内院的图案玻璃幕墙形成“内柔外刚,外实内虚”的效果,既解决了外部空间的安全感围护,又满足了客人对内部庭院空间的宁静深邃需求。同时砖墙虽然简洁,但是仍然考虑了成都锦缎的抽象表现。
三、简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太古地产开发的酒店从香港由傅厚民设计的“奕居”,到北京隈研吾设计的“瑜舍”,再到成都katy设计的“博舍”,三个大师的设计前后跨度10几年,简约风格都没有变,色彩方面却是由暖黄色向黑灰色系改变,显得更酷更时尚。客房内部保持深黑色调的同时也保留起居空间的“暖度”,甚至选用了手工痕迹的茶几,书桌也更像家居设计...
四: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国外好多酒店都有艺术品收藏,博舍酒店也收藏了几位亚洲艺术家的作品,还与著名的成都千高原艺术公司进行合作并定期举办各种展览。
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淡化商业氛围,接待前台都被设计成一个钢筋镂空编织的“蛋”形,碰巧的是演讲嘉宾潘虹彬先生的身份证在登记时不小心掉了进去,下面有一块板,结果一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尽办法甚至用了吸尘器才弄了出来,给了潘老师批评酒店实用性的唯一机会,由此可见设计师和甲方对艺术性的追求--哪怕牺牲部分实用性也在所不惜!
内容提供:深圳萧世酒店设计公司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