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Simin"s Blog

个人档案

gugu

design
其他

博客公告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80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798的明天会怎样?

(2006-11-23 09:31)
标签:

  在城市规划里有一个比例,一个比较健康的区域内公共空间和非公共空间的比例应该是80:20,但是在酒仙桥地区,即使比例倒过来公共空间也还是不够,负责这一地区规划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教授费菁把这块区域形容成城市黄金地段的一块“飞地”,被各个单位大院割据,外人进不去,里边的东西也出不来。他们给政府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先把这块区域纳入城市的整体轨道中,打通道路,改善交通,扩大公共空间,增加居住人口,让它活起来。

  曼哈顿网格的启示

紧挨着四环路的酒仙桥地区分布着北京若干家国有企业,其中的原798老工厂形成了北京画廊和艺术家最密集的大山子艺术区。地段虽好,但是地价却不高,除了近两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热起来的几家画廊,这个地区的其他经济活动并不活跃。现在区政府和市政府计划把这里开发成为一个“创意工业园区”,使艺术、设计、动漫等行业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不过费菁觉得,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是比较自然的,无论这一区域将来发展成什么形态,首先要把它作为一个好的城市街区建立起来,如果城市本身结构不好,什么区的叫法,也不过是挂一个牌子而已。

在纽约居住了近二十年的费菁对曼哈顿网格有深切的体会,这个形成于两百年前的城市网格至今仍然极具弹性和包容性。美国的创建者们出于对于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没有给城市规定任何的中心,而是均匀散开,道路偏窄但是数量众多,网格编得非常细密,人大概步行一分钟就有一个街口,“其实北京的车没有纽约的车多,但是纽约没有北京这么堵,北京实际道路用地占得不少,但道路太宽,还不如窄一些,多打几条。我们做这个规划的时候也用了这个想法。曼哈顿网格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这个,得把网子编匀,不然会对交通和城市发展产生局部的不平衡。”网格解决的不仅是交通的问题,无论店铺还是餐馆都是沿着街道发展,街道越多,公共空间越活跃,人们乐意停留,营业额升高,地价也会提高,人气也可以带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我们给政府建议,酒仙桥这块成立一个\"特区\"。”如果这一平方公里区域内的试验成功,对北京周边地区的规划,将是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

没有中心并不意味着整个城市没有兴奋点,费菁说二十年前刚到纽约的时候,苏荷区穷艺术家聚集,是最热闹的艺术区,接着大商店入驻,这里成为有钱的雅痞人士的居住区,艺术家们搬到了雀儿喜,这两年雀儿喜也开始贵族化,搞艺术的又都跑到曼哈顿大桥那边去了。这些区域的发展和流动都是自然的,前提是他们首先是一个很健康的城市地区,城市里血脉相连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现在798被称作艺术区,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围墙高耸的工厂大院,不甚便利的公共交通,“编网子就是得把它的路给接上,跟城市接轨,让它通气。我们还要告诉厂家,只有大家都把门打开,才有钱赚。”

  现在酒仙桥地区具体的建筑规划还没有开始,有些必然要拆,有些新的建筑要起来。一个好的规划也提供给建筑师发挥的空间,费菁说其实纽约80%的建筑很难看,但是由于规划得好,感觉不到,相反,如果出现了一个新奇漂亮的建筑,也会很打眼。但是在一个规划不好的城市,则是“不放则死,一放即乱”的状态,要么千篇一律,要么突兀别扭。建筑设计是做单体,要求自由,但是只有建立了一定的秩序下,才能有大的自由。

  混杂的城市

“当世人将曼哈顿下城认作是金融中心的时候,往往忽视或不了解的,是在20世纪末期这片区域内居住人口的快速增长。居民区的渗透是保证城市活力的根本。相应的,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的交错融合,才能形成有凝聚力和活力的社区。”

——傅刚 费菁 《都市档案》

  即使公共空间充足,没有居住人口,街区仍然是死的,费菁举了北京金融街的例子,虽然这些写字楼都属于公共空间,但是由于没有居住人口,一到晚上,就变成漆黑一片的死城。798艺术区的状况也是一样,画廊关门以后,虽然还有几家酒吧营业,但是除了有演出的日子,过夜生活的人也难得往这边跑。“有人住就不一样了,他可能吃完晚饭没事就溜达着过来了,居住人口可以延长公共空间的使用时间,提高使用效率。”现在费菁他们要做的就是怎么吸引更多的人去,如果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那的常住居民的话,那这个地方就死不了,西方的先例已经有不少,一个比较好的城市,街区应该适合人工作,适合居住,适合娱乐,三方面合在一起,这个地区才能平衡,有更长的生命力。

“居住人口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字,除了居住人口还有一些外来人在这里工作,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计算它的包容性能有多少,有多大可能。知道了有多少人住,就知道有多少车,应该开多少路,地下管线铺多少,生活用水怎么解决。还有那么多人在这里住,公共空间的网络该怎么铺,要多少公共空间,也不能都盖满了住人,没地方玩也不行,所以还要有公园、广场。”

费菁在酒仙桥的几家做调查发现,这个地区大概有两万多的下岗工人,真正还在工作的不过几千人;但是同时这块区域除了几处公寓外并没有大片的居民区。与其把原来的住户往外迁移,不如在这个区域内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可以节省搬迁的成本。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是不是只让某些大的基金会或者公司入驻,费菁觉得这既不公平也不健康。一个城市,应该是混杂的才会有趣,有各种阶层的人在其中活动,随之而来的是适合各个阶层的人的需要的生活和服务设施,就像她回国后带着学生做的第一个项目,五道口地区的调查,“那里也是一个大杂烩,上班的人,外来打工的,学生,留学生,我们走街串巷地做访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城市需要任何东西,而不是一个很单纯、明确的东西。”

  798地区将来变成什么样子,费菁说她无法预测,这个地方本来就是自然形成的,规划只是给它提供一个自然和健康地生长的机会。不过具体到这个项目,他们要对好几方负责,让政府有希望调节这里的经济结构,厂家能够解决下岗工人的问题,居民安居乐业;对艺术家来说,则是让他们基本上感觉不到太大的变化,自由地创作。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65)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