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二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向次发达国家和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三是国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完成一半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四是国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技术水平,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此时,技术相对趋于稳定,技术投入少,成本优势成为竞争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国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成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虽然与后发国家相比成本优势不再,但是凭借规模、产业集群、基础设施、资本和技术优势,结合品牌商对供给链要求的转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仍有发展空间。
第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棉花产量在680万吨左右,国内产棉可基本满足内销市场的用棉需求,而日本、印尼、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纺织服装产业,需要大量地依赖进口棉花、纱线和面料。另外,我国的化纤产量占全球八成,具有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能力,而且中国的纱线、面料、服装以及鞋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第二,产业集群。我国在纺织服装订单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排名第一,产业链完整,有涉及棉纺、化纤、针织、辅料、附件等各环节的产业集群,这能够帮助我国的品牌商简化供给链管理难度,缩短反应周期,强化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基础设施。我国的水电动力、运输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
第四,产品交期和质量稳定。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产品交货期和质量上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中国制造本身已经逐渐摆脱了廉价低端商品的形象,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相比,反而形成了一种地区品牌优势。
第五,内销市场大。我国本土服装市场年均复合增速在10%左右,远超欧美日0%—3%左右的增速。在内需市场中,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不需要缴纳进口关税,成本劣势更小,订单反应速度更快。
整体来看,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进行第五次国际转移,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投资政策、汇率环境、贸易壁垒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下降,部分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国家以及加勒比海区域转移。但因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整体规模较大、配套设施完整、内销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发展区域性不平衡等特点,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不会在三五年内完成,需要继续注意发挥产业优势,发展更多高附加值的领域。
与此同时,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方向决定了未来,纺织相关原料丰富的地区将获得市场更多关注,并吸引相关政策力度的倾斜,新疆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供给地,应给于足够的关注。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