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城中村室內空間改造,又命名“光的開放”。
時間:2014
位置:廣州;白雲
類型:出租公寓/配套單間
格局:一房一廳一衛
面積:6坪/21m²
主要建材:乳膠漆;地面漆;烤漆;馬賽克;鋁扣板;防滑磚;系統櫃;不鏽鋼
狀態:概念
概述:畢業后,大多數同學都留在了廣州工作,因為是在這邊上學,自然離開了學校就只能在外租房子。曾經多次拜訪過在廣州住下來的小夥伴們,正因這樣,大廣州的各區域的村子我都走過下,感受過,大部分樓高、人流密集、握手樓、環境髒亂差等等(重點還貴)好多房子光線都不是太好。然而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啦,也是居住在城中村,我的生活環境和我的當地感情,這更是促使我想做這個概念項目的緣故吧。
廣州,市區139個“城中村”,分佈在5個老城區,即天河區28個、海珠區20個、白雲區58個、荔灣區17個、黃埔區16個(2008年數據)。廣州截止到2013年年底共有外來人員686.7萬。
城市高速發展,大量的人擁擠到一線城市生活,導致房子不斷新蓋,以前低矮的平房逐漸變成了不斷加高的混凝土樓房,四、五層居多,六、七層也不少。這些問題嚴重出現在城中村,密集居民樓,不科學規劃,樓距不斷縮小,目的就是礦大自己的使用面積,租金收入,卻忽略了日常生活的感受。加蓋違建嚴重的這些事城管也管不上的。街巷通道狹窄,房間通風不暢,光線不足,陰暗潮濕等現象,建築和社會風氣的部分不足,我們需要從室內設計中找回平衡。
路過村口看到的繁華景象背後,存在著多少問題,這個問題在大部分在出村的主道上。
密集的城中村分佈衛星圖。
局部位置衛星圖。入村必經的主道,走鬼天堂,髒亂差的源頭。
紅色位置是我們在村內選取考察的握手樓。
日照位置。
我們將一個盒子比喻成研究的空間,在中間位置切開,分成1/3,中間的牆體不要,全部用來受光。#室內#右面為出租樓的公共走廊和另一邊的單間。#室外#左面則為街裏巷。
窗有多大,人就能看多廣。但實際情況是,一般出租公寓房中間均為公共走廊,兩邊才是居住單元,那就是我們可以用到的,只有對外街道的單元一個面和靠最邊的單元兩個面。
黃色虛線框即為可變動流線佈置區域,住戶可根據不同情況場合而作出變動。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