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葛亚曦 Kot

个人档案

葛亚曦

LSDCASA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博客公告

Kot葛亚曦 
LSDCASA创始人兼艺术总监

 

艺术与设计年度创意人物
全国十大配饰设计师
首届中国软装盛典十佳作品
艾特奖最佳陈设艺术设计奖

 

T: 0755-86106060品牌部
E: lsd@lsdcasa.com
Q:363138950(约稿采访)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43 篇
评论:21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设计人文价值

(2014-02-19 12:11)
标签: 设计 艺术价值 

一般来说,一个词传达的概念越模糊不清,人们用起这个词来就越理直气壮,越假装它的意思简单明了,甚至不值得再去讨论它的真正含义。这些词里就有“美”、“艺术”、“文化”。

 

坚持美的信仰,用创见去改变世界,相信是绝大多数设计师的使命和目标(至少是我的),尤其在当天的中国。刚念梁文道有篇小文讲到奢华与教养,指出到处宣扬的“低调的奢华”,人们把绅士等同于品位,进而将品位等同于奢华的荒谬,文章里提到“教养”,而“教养”这个词一直在我们讨论设计工作时会被提及,视为品位的必须前提。同时,我时常提醒自己和伙伴,把艺术价值作为衡量我们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关注设计工作对人的品性、趣味、生活的构建。

 

这个主张看似合理,但一定会有人反驳,“怎么界定艺术价值,艺术一定和品德有关吗?”,这类问题在历史上争论了百年,至今没有统一,这里先就“美”、“艺术”、“设计”这些看似人尽皆知的概念做些阐述,至少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我们的工作试图接近甚至创造美,但美却没有定式和法则,我们希望作品可以像伟大的艺术品一样感动人心,却不知道如何定义艺术。在过去的几年里,借由设计工作,逐渐形成这些问题认知的框架,而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形成了我们设计进步的方向。

 

“艺术的范围可以拓展至人文,引人离开物性,脱出兽性,超越欲念,而趋向高明的所有道路,就是所谓的人文(包含历史、哲学和艺术),而修养和培育人文的方法即是艺术”(朱青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相信只有通过研究古典艺术、文学和哲学,一个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对应当下的社会,这就是我上面讲我们设计原则和目标的根本原因。

 

关于“艺术”的讨论,一直在演变和争执,归纳基本共性,无论是东西方都认同“艺术”起源于“技艺”,被美的需要而不是欲求驱动,用来表达和建立情感经验,要有思想和情操的表现。是说大多数人的论调,托尔斯泰就不这么认为,他论及艺术时,看到古代伟人在这问题的矛盾,哲学家的不合逻辑或片面,提出:“美”与“艺术”剥离才能看清艺术的价值和规则。“人们并不是为真正的艺术下定义,并根据一件作品是否符合这个定义来断定是否是艺术,而是将由于某种原因能使某个群体中的人感到愉悦的某类作品作为艺术来接受,从而制定出涵盖所有作品的艺术定义。”指出艺术活动是最重要的活动,与语言的重要性不相上下,认为艺术是这样的活动,“一个人通过某些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将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其他人,使他人受到感染,体验到这种情感。”说艺术不是学者们说的是某种神秘思想。“美”也不是生理类学家说的是人类用来释放剩余精力的游戏,也不是令人愉悦的事物,更不是享乐,“而是人类的交际手段,用同样的感情将人类联系起来,这在个人和人类生活以及迈向幸福的进程中不可或缺。”提到之所以人们普遍相信“美”是艺术的目标或衡量艺术好坏的标准,只是因为上层阶段的人对教会失去信心的必然演绎,而这点和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的发展十分契合。

 

中国视“道”为“艺”的核心,为了“道”艺术才有意义,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商周,艺术服务于宗教,春秋战国,“心”的因素加入,认为人经由他的“心”体悟到天地精神,透过艺术表现,呈现天地间的道,这一观念到了唐代完美圆熟,而后有了“形式美”的介入,指明了“心”与“形式”的对应,唐以写实为主要表现,元以后逐渐走“心”取“意”。

 

而真正还在影响现代国人审美或艺术观的是北宋开始的纯粹文人品味,注重“雅”“拙”“平淡”“天真”等艺术质量,元代进入民间,体现在诗词歌赋各个方面,随后更有了文人画,全面构建了人们的价值观,当然也体现在了居住形式上,比如诗意的园林。

 

而这一文化认同经历了完全的批判,60-70年代的文化断层期和随后的因为什么都没有造成的盲目跟风,正逐渐回归,和其它文化融合碰撞,构成了我们当代的审美土壤,自然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成为我们工作中摇摆不定时寻找答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做设计要坚持“艺术回归生活”的背景和原因。

 

“美”更是个讲不清的话题,越学习和研究的工作者,越不敢断言自己对美的价值判断是更接近真相或更高尚,但如果以上面所说的人文观念为前提,“美”在当下社会,对我们而言就有了方向,一直希望我们的作品可以教化人,谦逊点说是示范或影响。我们周围充斥着扭曲的价值观和对应的形式,视小说为文学修养的全部,听不懂巴赫,爬上雕塑拍照,甚至无法独立思考,不触及真相,生活飘荡在洪流之中。

 

我们身体力行地探索和示范,什么样的环境可以栖息现代国人的心灵,照亮生活的温暖。

 

我们做室内设计,尤其专注陈设设计,核心业务是住宅、会所和酒店。酒店,从80年代的神秘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作为社交空间的主要载体,因为巨大的差距,引起人们的向往,成为很多人打造自己家园的指引,虽然中国瞬息万变,直到今天仍旧和其它商业空间一起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设计交际空间、私人空间理念近似,技术上却十分不同。生活可以接受平淡和极端个性的需要影响着住宅设计。而超凡的居住体验,和不以大众审美为绝对前提,给酒店设计上的创新和艺术价值制造了机会。“美”的构建更为可能。产业发展的精细分工导致了装饰设计或陈设设计的出现,从空间设计里剥离出来系统集成,核心诉求“体验”的制造。

 

酒店陈设设计,首先是且必须是艺术工作。学者归纳艺术时就提及艺术的范围不在于视觉,包括了嗅觉、听觉、触觉等其它感观。而称为陈设设计或装饰设计的工作也正是基于五感体验的工作。装饰性艺术和其它艺术唯一的区别在于,装饰性艺术适用于某一个固定地方,从属或支配其它艺术品的表现。世界上很多最伟大的艺术正是在某一地方或服务于某一目的的。梵蒂冈的房间里的墙壁彩绘有拉斐尔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制作了小礼拜堂的天顶。所以,首先酒店陈设设计得符合上面所说的对艺术的追求。

 

其次,讲到和其它艺术唯一的区别在于“适合于某地或某目的”这点,正好形成了判断它好坏的最重要的形式特征。“适合”这词还是一些美学家研究美的规则的最重要一点,威廉•荷加斯总结美的规则就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陈设设计所涉及的对象的体积和比例决定于合目的性,而正是这规则决定了所有物品的大小比例。经常用到的工具是比如对称、统一、整齐,也只有能形成合乎目的性的观念时,才能使人喜欢。

 

第三,好的陈设设计必须有创新,无法制作全新体验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托尔斯泰在“论文艺”里讲到要成为艺术品的三个条件的第一条就是“作品的内容以及其新鲜的观点对人类来说是重要的”。

 

市场里不乏仿制、跟风,这是个老话题,形成的原因自不必多说,重点在于如何创新。首先要了解和接近真相,“美”是个动态的存在,无法被规范,但还是有人不停地在归纳美的原则,艺术更加模糊,无法用科学的逻辑体系解构艺术,没有方法论。虽说如此还有情操、品性作为内核,形式美作为外形的理论认知体系作为参照依据,以这两点为前提就有了方法层面的路径。风格一致是理论家研究归纳艺术发展的方法,而正是样式共性形成的风格形成我们突破和改变样式的机会,样式一直在历史中演变,甚至循环,观察历史自然能看到可以导向未来的路径。

 

谈论陈设艺术的好坏或美,这里最后一点提及的是,美学研究里一致被关注的东西叫“趣味”,美是经由创作者取悦对象而形成的,那么受众的趣味便成为形成美丑的重要因素,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天天会遇到的问题,“别人无法认知你所认识的美”,海尔巴特说,美本身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存在的只是我们的判断。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大多设计者都会表示无奈,但我们必须寻找方法,感知“美”的趣味是变化的,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时间的趣味会产生变化,那是什么因素左右了人的趣味,其中就有价值观。美讲到最后是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世界产生联接后的体验。

 

在中国,曾经仕大夫阶层对美的标准一直影响着大多数的中国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文人品味”,我们的工作首先是唤醒大家曾经的追求和观念,在传统中把良善的、符合当今普世价值的信仰挖掘出来,用我们的技艺转化成当下的形式。

 

而这正是我们常用的创新方法的根本。

 

所以简言之,酒店的陈设设计和其它设计一样,唯一的工作就是去面对我们过去一直信奉和传承的习惯和信仰,去研发出符合当代需求的样式。

 

当代优秀的大师无不如此,佳雅是这么做的,雅布 季玉堂也是,是我们的楷模。设计师是环境的建筑者,用环境的力量制造快乐幸福的感受,唤醒人对美的向往,回归人文情怀。

 

我们当有能力联接过去,才有机会符合当下,开启未来。

 

设计师理应如此。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1) | 阅读 (291) | 类别 媒体采访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