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葛亚曦 Kot

个人档案

葛亚曦

LSDCASA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博客公告

Kot葛亚曦 
LSDCASA创始人兼艺术总监

 

艺术与设计年度创意人物
全国十大配饰设计师
首届中国软装盛典十佳作品
艾特奖最佳陈设艺术设计奖

 

T: 0755-86106060品牌部
E: lsd@lsdcasa.com
Q:363138950(约稿采访)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43 篇
评论:21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家饰》杂志专访葛亚曦:设计革命者

(2014-02-18 15:14)

    自我是试验

    Self Test

    见到葛亚曦你便立刻知道,他一定是从事与创意有关的职业。中长的头发微微有些花白,让人不禁联想起“老爷”徐克,穿素色的衬衫或艳丽的西装,一开口是浑厚粗狂的男中音,但却从细节流露出精致体贴的瞬间,如果是外 貌协会的一份子,很难不被他打动。采访葛亚曦的那个下午,约在他的办公室,一楼是他的LSDCASA,和他从全球搜集回来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融合在同个空间,从这些宝物上可以看出葛亚曦的审美品位,也可以看出设计喜好,还可以看到他作为配饰设计师对潮流的预测及把控。毫不夸张的说,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在LSDCASA 找到一款自己心仪的产品,如果对自己的生活空间再有更高层次的要求,LSDCASA 也可以用设计去满足业主的生活品位与品质。

 

    如果你好奇是什么能让葛亚曦在国内配饰设计圈脱颖而出,“曲线进军”或许能表明一二。虽然出身室内设计专业,但葛亚曦毕业后却没有直接选择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而是进入广告界开始他喜欢的创意工作,为客户做品牌咨询、传播方案、落地广告片,几年后,当同事们纷纷踏入4A 公司登上CD 的职位,他却华丽转身做上了家居买手。2006年,Buyer 这个概念刚刚进入中国消费者的大脑,而对于扔在探索营销模式的家居行业来说,买手店其实离人们还有些距离。从中国香港起步,从巴黎家居展、米兰家具展、新加坡家居生活品展等大展会开始,凭借天生的艺术嗅觉以及对家居用品的整合理念,让葛亚曦的买手店生意越做越大。随后,便有了LSD 这个集设计与产品整合等创意产品于一体的品牌。想便去做,把自己当成最佳的试验品,这便是近十年葛亚曦的生活轨迹。

 

    不与潮流为伍

    Keep from Trends

    在家居设计圈,人们最爱问设计师的问题便是:“您擅长什么风格?”而对于葛亚曦这样从事配饰定制设计的设计师来说,风格早已不是生活品味的诉求,所以你可以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不同时期艺术特征的交汇,却又不知能够用何种潮流去定义他笔下的设计空间。

 

    仔细看LSDCASA 合作的客户:万科、保利、绿城、中粮、华润、世茂,各个都是蛮声地产界的诸侯,从最初的比稿到如今的客户指定,葛亚曦与他的团队已经实现了在设计行业里的成功转型,他的游刃有余,是既能将地产客户的样板间玩出实验性,又能够满足高端私人客户的定制式设计需求,能做到引领大众和取悦个体,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设计圈并非易事。

   

    喜欢读哲学,崇尚民主独立的葛亚曦,骨子里便有种对主流与潮流的批判,即便自己所从事的配饰设计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需要紧密与国际潮流接轨,但在他的作品里,也很难看到所谓的主流经典,更不用说“快消费”时代的高街潮流。“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希望能够在市场需求与理想生活中,找到一种良性的互动。”用“美术工作者”这五个字来定义自己的职业属性,这大抵就是葛亚曦在LSDCASA 创立之初定下“立于潮流之外,艺术构建生活”的品牌理念,倡导生活方式的独特性,不盲从主流,忠于自我的根源。

 

    最糟与最好的时代

    The Worst & Best Times

 

    不工作的时候,葛亚曦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宅在北京或深圳的家里看书,会爱艺术相关的专业类书籍,也钟爱 一类的哲学书,在阅读中去沉淀自己对社会、对行业、对设计的质疑,这其中赖特是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位。

在设计界令葛亚曦尊重以及喜欢的大师很多,虽然不是建筑学出身,也无法真正去体会赖特这位国际大师级人物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多么伟大,但他的设计哲学思想却一直令葛亚曦所遵循。在二十世纪初,机器时代到来之时,赖特就“装饰”何去何从、该如何发展、应有的位置、道德的标准等问题做过详细的阐述,来界定“装饰”与“美”之间的关系,而他独特的自我和派生出的民主概念,让“有机”和“自然”这两个课题延续百年。也因此,葛亚曦会结合他手头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设计,去细细探讨和思考该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在不同属性的空间中去升华艺术美学。

 

    对于中国的设计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最糟的时代,因为太多的舶来文化已经让原本极有文化底蕴的家居生活失去了原汁原味,但这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能够让真正具有设计素养与艺术修养的设计师去为人们做示范,或许这一点与Woody Allen 在《午夜巴黎》中所表达的思想一致,我们都生活在别人的黄金年代,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模仿前人,不再创新,对于葛亚曦来说,即:离开制式,离开程序,我们就有艺术的可能。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622) | 类别 媒体采访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