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偷懒跑到北京大栅栏看看,说起来北京可以逛一逛的地儿真是不少,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太多,而选择那这一站也是感觉市井的角落或许可以折射出不太一样的风景吧,这打明朝起就出见端倪,到了乾隆年间大栅栏已经繁华于世了。整条街分东西两出入口,而大家熟悉的“瑞蚨祥”“内联升”“同仁堂”等老字好也都扎堆在东边一侧的街道,而西侧的街道多以老北京小吃,居多,建筑的规模和气势也就逊色许多,街巷两边也是多以胡同相联。灰色的砖墙,朱红的大门,老北京的符号颜色在刺眼的阳光下对比格外鲜明。
这是一处残垣的墙壁,孤单的站在一群平房中间,很普通的一条胡同里,从墙面的造型和模糊的牌匾还隐约能感受到它当年的气势。
如果P掉显眼的“东北家乡菜”,还真有点意大利的范儿,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比例和尺度在这也有着很好的参照,虽然交错无序的电线和废弃的角钢已经将它“毁容”但还可以想象出两层完整的序列关系还是很吓人的。
京华客栈,后身就是普通人家院落,本身的位置也并不起眼,镶嵌彩色的小砖挺好看。
时而传出的京腔叫买和卤煮摊前电视中播放着的地道京剧,年轻人踩着自己的滑板穿梭与此,点滴都记录着变迁的痕迹.....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