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界三杰
------- 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
日本建筑师。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
黑川纪章的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
黑川纪章在海外也参加了许多设计工作,如1990年北京由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世纪饭店),其主要建筑有豪华世纪饭店、世纪剧院、国际会议厅、教育研修楼、银橄榄体育世界、中国青年婚谊宫、音像演播制作中心、电化教室等,也是黑川纪章提出的总体建筑设计方案,由中日两国建筑师共同设计的。 如今,郑东新区已成为郑州人引以为豪的新城市“形象大使”。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建筑大师于2007年10月12日在日本死于心肌梗塞.
黑川纪章创作思想
黑川纪章(1934年——2007年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
1934年,黑川纪章出生于日本的爱知县。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后又到东京大学深造,先后获得建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少年得志,26岁就崭露头角,28岁时开设了黑川纪章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如今已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变形”的概念和“点式刺激法”。他预言未来的建筑将以“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的理论而广为人知。他所谓的“结构”思想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筑构想。在1970年的大阪国际博览会上,黑川纪章推出了TB实验性住宅,将建筑所具有的发展可能性充分表现出来了。为此他被视为建筑界的前卫人物。
黑川纪章活动履历
黑川纪章从四十年前开始提倡“共生”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即将到来的生命时代的基本理想,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秩序。“共生的思想”这一观念,不仅对建筑学界,而且对社会学界,经济学界及其它多种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已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获得日本文艺大奖的『共生的思想』(德间书店),初版于1987年,1992年该书获美国AIA最优秀建筑书奖,在英国还被选为RIBA十册优秀图书之一。1996年大幅修订后,更名为『新•共生的思想』重新发行。『新•共生的思想』由讲谈社国际部出版了英文版,在海外获得大量读者。『新•共生的思想』外语版在2004年出版德语版,2005年意大利语版,中文版。相信随着这本书的各种语言版本的出版发行,“共生的思想”这一理念,将被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美国的电影公司麦克宁。•布拉克伍德制作公司1993年完成了纪录影片“Kisho Kurokawa”(黑川纪章),在许多国家电视台播映。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为了表彰黑川纪章对建筑界的贡献,将其展览厅永久地命名为|“黑川纪章画廊”1997年,法国蓬皮杜中心决定,将黑川纪章体现新陈代谢设计思想的,1960-1975年间41件原件素描和图纸及4件模型永久所藏,并从6月到10月举办了名为“Kisho Kurokawa Metabolism 1960-1975”的展览会,展出这些作品。
此外,“黑川纪章回顾展”从1998年1月于巴黎日本文化会馆开序幕,1998年4月至6月在伦敦RIBA建筑中心(英国皇家建筑协会),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在芝加哥美术馆,1999年2月至3月在柏林日德中心,1999年6月至11月在梵高美术馆(阿姆斯特丹),然后在日本国内巡回展出至2001年3月。2005年在德国建筑展览馆(法兰克福)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展出,并预定于同年6月在德国柏林建筑博览馆展出。
1997年,DOCOMOMO(Documentation and Convers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Movement)International向ICOMOS提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项20世纪遗产•重要现代建筑的名单里,黑川纪章的代表作“中银密封箇型塔”(1972东京),“索尼塔”(1976,大阪)被列为日本重要建设设计代表作品。2003年,DOCOMOMO Japan将寒河江市府大楼(山形县,1967年)列为日本杰出现代建筑。
黑川纪章在40年的设计活动中曾多次荣获各种授奖、荣誉,其中包括被称为世界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法国建筑奥斯卡金奖(在日本是继丹下健三先生以来的第二个授奖者)、日本建筑界最高奖的日本艺术院奖,同时黑川还是日本艺术院设定的全日本3名院士建筑家之一。新加坡的280米写字楼republic plaza荣获1996年世界最高建筑奖法国世界不动产协会奖(此奖是根据建筑设计、投资回报两方面的综合评定而授与的)。吉隆坡国际机场2004年被授予第一届21世纪绿色建筑世界奖和意大利“业主与建筑师”优秀大奖。
在设计中,黑川纪章注重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及业主所希望的功能要求;设计可以丰富建筑所在环境的空间、景观的建筑,使建筑作品成为流传后世的文化遗产;同时,力求以建筑形象、建筑空间本身给使用者带来享受和感动。
黑川在设计思想上开创、并坚持倡导“共生”理论,强调城市•建筑与人、城市•建筑与自然、城市•建筑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思想,为世界建筑界、城市规划界提供了作为建筑家和规划师的典范。
矶崎新
背景
1931年,矶崎新出生在日本大分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日本建筑师。自从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毕业以后,矶崎新在丹下健三(Kenzo Tange)的带领下继续学习和工作;1963年,他创立了矶崎新设计室,自此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作品众多,获奖无数。
设计风格
矶崎新在设计的色彩和风格等形式上相当大胆,其创造力和细节设计能力成为其独特的设计标志。像日本其他建筑师一样,矶崎新的工作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但也展示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微妙的幽默感。在他尽力将传统信仰和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作品达到了一个臻于完美的境界,即作品兼取东西方文化的设计思想,将文化因素表现为诗意隐喻,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设计特征
矶崎新运用简单的几何模式营造出结构清晰的系统和高水准的建筑技术,他常将立方体和格子体融入现代时尚之中。其作品通常简洁、粗犷却不显自大,圆拱状的屋顶是他设计的主要特点。他能利用不同的结构和造型创造出大量的空间,并努力使边缘看起来更为柔和。在设计时,矶崎新一般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图形,然后将其转换为一种清新、多彩、纯粹和深刻的几何模式。
矶崎新所设计的建筑具有相当强烈的视觉效果,尤其对比和着重之处更显鲜明。他曾经说过,建筑学就是由建筑师所操控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对光、格局、空间体积等的充分利用是矶崎新的建筑备受人们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作品不但有其内在意义而且更显额外活泼和动人心弦。他设计的室内空间简洁明了,单纯的合成结构提供了较为中性的合成空间。
经典作品
1966 日本九州岛大分国家图书
Oita Prefectural Library
1960 日本九州岛大分医药联合大厅
Oita Medical Association Hall
1974 Gunma 美术馆
Gunma Museum of Fine Arts
1976 日本九州岛北岸北九州美术馆
Kitakyushu City Museum of Arts
1978 日本 Kamioka 市政厅
Kamioka Town Hall Kamioka
1980 日本富士山乡间俱乐部
Fujimi Country Club Fujimi
1982 Toga 表演艺术公园
Toga Peforming Arts Park
1984 Okanoyama 美术馆
Okanoyama Graphic Art Museum
1986 加利福尼亚州 Bjornson 住宅
1986 路易斯安那州现代美术馆
L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1990 黄金海岸邦特大学
Gold Coast Bond University
1990 日本北九州会议中心
Kitakyusyu Conference Center
1990 美国佛罗里达州 迪斯尼大楼
Team Disney Building Florida
1990 西班牙巴塞罗那体育馆
1991 Tateyama 富山博物馆
Tateyama Museum of Toyama
1994 日本 Nagi 美术馆
Nagi Art Museum Nagi, Japan
上海九间堂
上海喜马拉雅中心
深圳文化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北京的第一个设计作品)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简历: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87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89年 -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 - 2003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传奇经历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神戸北野、大阪心斋桥)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
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
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建筑理念与成就
东西方的融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日本、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与地层空间space 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经典语录
1. 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只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 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 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 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 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
1. 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2. 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3. 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4. 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5. 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
1. 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2. 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3. 对我来说,重要的失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4. 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
5. 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力场
1. 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师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
2. 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
3. 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4. 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5. 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墙的意愿
1. 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
2. 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
3. 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4. 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5. 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
纯质的层叠的风景
1. 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
2. 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
3. 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4. 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
5. 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设计作品一览
1990-1991 现代美术馆?建筑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
1990-1991 JR京都车站改建,日本京都
1992 奈良市民会堂,日本奈良
1994-1995 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英国伦敦
1995 韩国国立博物馆,韩国
1996 罗马教区教会,意大利
1997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 一等奖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日本兵库县 一等奖
1998 新笛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
1999 曼彻斯特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 一等奖
奈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美国堪萨斯
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西班牙马德里
布利码头博物馆,法国巴黎
2000 圣保罗大教堂圣台,英国伦敦
安特卫普市立美术馆,比利时
圣约翰阿比宾馆,美国明尼苏达州 一等奖
考尔德美术馆,美国费城 一等奖
2001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法国 一等奖
2002 音乐之家,丹麦奥尔堡
主要作品
1976 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
1981 小筱宅,兵库县芦屋市
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
1984 Time’sⅠ,京都府
1989 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
1991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
1992 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
贝乐思之家,香川县直岛
芝加哥美术馆日本屏风展廊,美国
199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库县神户市
1994 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
三得利博物馆,日本大阪府
1995 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
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国
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
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
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
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
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
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
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
特尔洛?阿玛尼,意大利米兰
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
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
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
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
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
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
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
2005 hhstyle.com/ case,东京涩谷区
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
提案
1988- 中之岛(卵型都市与地层空间),大阪府
2001 世界贸易中心重建,美国
生平所获奖项
1979年 -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长屋)
1983年 - 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
1985年 - 芬兰建筑师协会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
1986年 - 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新人赏(中山邸)
1985年 - 毎日设计赏
1987年 - 毎日艺术赏(六甲教会)
1988年 - 第13回吉田五十八赏(城戸崎邸)
1989年 - 法国建筑学院奖赏
1990年 - 大阪艺术赏
1991年 -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
1992年 - 第1届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丹麦)
1993年 - 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RIBA)荣誉会员、日本艺术院赏
1994年 - 第26回日本艺术大赏(大阪飞鸟博物馆)
1995年 - 1995年普利策奖、1994年度朝日赏、第7回国际设计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级)
1996年 - 第8回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第1届国际教会建筑奖
1997年 - 德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章、第4回大阪吉瓦尼斯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提升至军官级)
2002年 - 美国建筑师联盟金牌(AIA金牌)、京都赏思想・艺术部门受赏
2005年 - 国际建筑师联盟金牌(UIA金牌)
安藤忠雄展览会:
1978 美国10个城市巡回展
1979 受匈牙利建筑师协会邀请举办个展
1991 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1993 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个展
伦敦皇家建筑师协会举办个展
1994 马德里、巴塞罗那举办个展
1994-1995 意大利维琴察举办个展
1996 第六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
1998 韩国汉城国立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展
1999 柏林Aedes Est展廊举办个展
1999-2000 芝加哥、匹兹堡、多伦多各届普立兹克建筑学奖获奖者展览会参展
洛杉矶现代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建筑展”参展
2000-2005 世界巡回展“世界美术馆展”参展
2001 圣路易斯美术馆举办个展
2002 第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
2002-2003 克拉克美术馆举办个展
主要著作
1983 《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鹿岛出版社
1987 《GA 建筑师8 安藤忠雄作品集》 A.D.A. EDITA TOKYO
1989 《现代建筑大师Ⅱ——安藤忠雄》 鹿岛出版社
1991 《日本建筑——安藤忠雄》 新建筑社
《GA 细部 安藤忠雄》 A.D.A. EDITA TOKYO
1993 《GA 建筑师12 安藤忠雄作品集2》 A.D.A. EDITA TOKYO
《现代建筑大师Ⅲ——安藤忠雄》 鹿岛出版社
1995 《安藤忠雄作品全集》 PHAIDON PRESS LIMITED, London
1997 《GA 细部2 安藤忠雄》 A.D.A. EDITA TOKYO
1999 《述说建筑》 安藤忠雄著 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1 《连战连败》 安藤忠雄著 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建筑圆梦》 安藤忠雄著 日本传播出版协会
2004 《勒?柯布西埃的富有勇气之宅》 安藤忠雄著 新潮社
2000 《淡路梦舞台》 新建筑社
《GA 建筑师16 安藤忠雄作品集3》 A.D.A. EDITA TOKYO
2002 《a+u/建筑与都市》第378期 株式会社a+u
2003 《安藤忠雄建筑展2003 再生—环境与建筑》 戴尔菲研究所
《GA 细部3 安藤忠雄》 A.D.A. EDITA TOKYO
《安藤忠雄 光与水》 The Monacelli Press, New York
2004 《安藤忠雄作品全集》 Taschen GmbH, K?ln
2005 《安藤忠雄建筑手法》 A.D.A. EDITA TOKYO
2005.07《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思想》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部分是安藤忠雄的独特经历、获奖列表以及作品年表;第二部分介绍了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是安藤忠雄的5个经典作品赏析;第四部分对安藤忠雄的其他20个主要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安藤忠雄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21世纪的中国,建筑事业方兴未艾,许多建筑爱好者对安藤忠雄及其作品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促使了本书的出版。本书在对安藤忠雄传奇的自学经历及早年作品的回顾基础上,选出了5个代表性的作品阐述其建筑理念,配以详细文字和图片说明加以介绍。在书的最后部分列出了安藤忠雄的其他主要作品的简介和图片。希望本书能为建筑初学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了解安藤忠雄思想和设计的窗口。
影响意义
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着名大学建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