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叶铮's Blog

个人档案

叶铮

上海泓叶室内装饰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7 篇
评论:1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扫盲过后的反思

(2008-09-02 11:45)

  回顾这些年的历程,中国室内设计就如快速腾飞的中国经济,已到达了一个新的起点。站在这个时代的制高点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国内一批顶尖的室内设计师,能充满自信地面对来自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优秀的设计家们,并以自身的视角来解读审视着他们的成果。对于中国的同行来讲,这是一个能同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对话的起点。

点击看大图
锦江之星-南宁民族店

  然而,这一起点对全体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而言,我仍视作一场专业“扫盲”运动的结束。尤其是那些出生在70年代前的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师们。整整一代人,他(她)们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为今天的设计发展基本完成了规模空前的“扫盲”运动,这无论在技术上、理念上、手法上还是功能上、规模上、专业知识等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上,本土的室内设计师都迅速地经历了这场“扫盲”与启蒙。如此为今后的行业发展在多方面奠定了专业基础。这一成果也无不反映在《2008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上。年鉴作为专业的年度检阅,为我们呈现了当下中国最新的设计水准。这是一次整体实力的集体亮相。从中不难看到来自各地设计师们风格迥异的最新作品,各类时尚的设计手法都能在此分别得以表现,真几乎成了国外设计年鉴的浓缩版了!为何?此现象成了当下的一大问题。也许这恰恰是扫盲过后的必经之路和新起点的敲门砖。这说明在贫乏之下,更多的是设计师取悦时代所做出的无奈选择。于是,更多的设计作品,说好了,是“概念”,说穿了,就是“噱头”。其实是将表面的“噱头”误当“概念”使用,从而将设计降格为一场视觉魔术般的花招表演,其功效无非是一时之惊喜。而当惊奇过后,亦再没有什么可被留下的。就如无情的市场,继而被迅速地“消费”殆尽。究其缘由,就是对表象形式的搬弄,甚至不解其意。更何况其花招又非原创,抑或出自设计学自身的逻辑发展。其结果是将形式沦为各式花招噱头而失去内在气息。如此下去,当舶来品相继被快速地仿制消费完毕后,自身内在的贫乏随即陷入创作的迷茫而无所适从。说到底,这便是形式置于花招的根本之别。有内在气质的形式是概念,不然便成花招。概念是建立在时代总体文化背景的精神层面上,同时对于室内建筑学亦是建立在设计空间自身发展规律之逻辑轨迹上的,它是一种可被持续的发展模式,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而“琐碎”的表面形式置于花招,即是内空的反映---其本质是“空虚”。这种文化的集体空虚,最终使得自身人文气质的丧失,如此情况,也绝非仅存于设计界中,反映在今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已是登峰造极。

点击看大图
锦江之星-济南解放店

  真正的探求之路,始于扫盲过后的集体反思。上述所指的“空虚”,不仅仅为精神层面上,亦包含专业技术层面的。如此,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今后在这两大层面上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个艰难的任务摆在全体中国设计师和知识阶层面前。首先是要建树自身的文化精神,抑或称为文化气质。而视觉概念仅仅是这种内在文化气质的外化形式。回顾中外历史,事实上任何一个强大的时代都有其强大的文化精神为背景,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直观而言,这种气质,也许是浪漫的、优雅的、大气的、平和的、激荡的、英雄的、儒雅的、超然的、开明的、郁闭的、神秘的、粗放的、理性的、灵巧的、伟大的……,并且这种直观感受始终如一的能反射出那时、那地、那人的文化特质与精神内涵。而这些文化气质都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概念得以呈现和流传。这是一种富有活力的视觉形式。即有内涵的形式。诚然,这需要一场新文化思想的启蒙。是整体社会人文精神的崛起,这样的崛起将为了诞生一个更有力的整体文化背景。而无论何种门类的文化艺术,在此背景中,都将使外在形式同内在人文精神得到完美的体现。这不仅仅是中国本土设计师的责任,更是全体知识分子的集体使命。但,空间设计师作为社会知识精英一族和环境文化的缔造者,理应责无旁贷。

点击看大图
锦江之星-天津南开店

  如果说,这第一层面的问题隶属于一个更为宽泛的背景,那么第二层面的问题则纯属室内设计师自身的专业修养与学术课题。并且在近几年发展学术理论需求的一再呼声中,国内一些先锋设计师及教育家们不约而同地开始投入此番工作。此番研究成果旨在从个体才华的有限限制中,以更为理性的研究方式来超越局限,并无限持续。这种近乎科学研究的态度,首先要求室内设计师以一个学者的姿态来面对既理性又感性的室内空间领域。并在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气质中,遵循设计自律性的原则不断研习与探索。将这门空间设计学不断的充实下去。将室内设计真正成为学识研究成果的积淀与创新。这使得无数的专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与总结。例如,对空间构成的认识;对抽象关系的发现;对思维方式的总结;对过程与表达的理解;对设计脉络的洞察;对概念形成的探求;对设计道德的觉悟……,乃至对空间造型、材质肌理、灯光照明、色调配置、陈设运用等专题的深层研究。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起点上对本专业范畴内的课题进行理性的回答。

点击看大图
锦江之星-沈阳南湖

  翻开《2008中国室内设计年鉴》,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更为出色的设计作品,都不同程度反映出设计师在各专题领域内的理解与成熟,继而将这种理解完整地注入空间中的各项视觉要素,使之表现得更到位,作品更趋完整性与秩序感。这种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对空间各要素的抽象把握,使形式语言与手法的运用更为自然流畅,空间韵味一气呵成。进而言之,装饰花招只有在空间组合关系的制约中,才能体现其审美价值。否则,过多无序又脱离空间逻辑分配的装饰,只能被视为道法沦丧与气度平庸的表现,审美即品格也就能从中窥见一二。其实,历史上每一位大师都是在各种专题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的人,他(她)们在设计学的发展中往往能准确洞察并探究出新方向,从而开辟了学术思想上的新天地而被世人推崇为一代宗师,他(她)们均是学术思想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领军者,是个人才华同集体学识的统一体。从这点而论,设计师更应将设计当学问做,这也是职业精神所在。

点击看大图
锦江之星-北京大观园店
点击看大图
锦江之星-上海南翔店

  读完08年鉴后,作为中国本土优秀室内设计师的集体亮相,不由得发现另一潜在现象,以70年代为分界线的二代中国室内设计师,无疑成为当下室内设计舞台上的主力军。70年代前的被业内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设计师”;70年代后被业内称为“新锐设计师”。潜心比较第一代设计师更多反映出一种文化使命感与沉淀感,其作品更趋理性与经典式的优雅气质。新锐设计师更多轻装上阵,体现出对时尚发展的敏锐与新概念花样的追求。作品更趋前卫实验。长江后浪推前浪!
  最后,衷心祝愿《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作为当下严肃学术媒体,能成为中国室内设计的一面崭新的旗帜。

撰文:叶铮
二○○八年八月于上海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1) | 阅读 (1056)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