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及改建前状
坐落在广州流花湖公园东区的流花花园展馆,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从最初的音乐茶座,到九十年代的健身俱乐部,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强度使用后,已经有了明显的岁月痕迹,剥落的砼保护层,外露的生锈钢筋,使她从一个能反映广州公园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展馆跌至公园内不起眼的一角。
该项目的意义
进入21世纪,广州公园建设已摆脱“以园养园”的发展思想,单纯的经营性项目逐步结束,将公园空间回归给市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经营项目逐步还原为公园休息建筑物,回归性的改建成为公园建设的课题。同时,在低碳、节能、环保的大力倡导下,该建筑以“不采用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却能最大程度实现低碳、节能、环保”而获得业主方、大众、同行等多方好评如潮,成为一个示范性精品建筑的典范。
流花公园展馆的功能
自2010年11月改建完毕重新开放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了为流花湖公园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各种与艺术有关的展览都可以在此举办,盆景、插花、陶艺、园林书画、摄影,应有尽有。近日,馆内展出了约200件公园历年来的珍藏艺术品,社会反响特别好。
设计遵循的原则:节能、低碳、环保、尊重历史
朴素、开放、包容、现代是流花展馆独有的特质。它最大程度保留原建筑物的梁、板、柱、尊重建筑的历史与沉淀,且加建部分与原有建筑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巧妙糅合在一起;改建前阴暗、潮湿的痕迹消失殆尽,呈现给大众的,是一座与公园融为一体的,敞亮、通透、艺术、品味的精致建筑。同时,在大部分展馆不分白昼都依靠室内灯光采光时,经过精心设计的流花展馆,却能有很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师在保障展品安全及展览合理性的前提下,通过在加建建筑采用百叶、玻璃光棚、玻璃雨棚等设计,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建筑的低碳、节能、环保,同时也使建筑在形态上焕然一新。中西文化,抑或放大,抑或浓缩,都在这里有了很多的展现:入口处,刻着苍劲汉字的花岗岩景墙,低调地展示着岭南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改建时,在声声争议中得以保留的树木、景观和亭台,依然散发着极强的生命力;别具匠心设计的不锈钢花槽,现代感十足,简约而又时尚,体现出岭南园林的创新精神,喷泉与周边景观随着光影变化而映射在花槽上呈现出动态的景观;院落和走廊处,简洁明朗的岭南窗格里,映出景中景的惬意。
步入展馆,玻璃光棚钢骨架的设计,搭配的特制白色地砖,使展馆通透明亮的同时,也满足了节能、低碳、环保的要求,磨砂玻璃上镂空的书法字,巧妙地勾勒出了这座展馆的文化气质;精心设计的组织流线让人可以全心享受文化大餐;室外园景与室内空间相互穿插,体现互动的流动性和趣味性;而那些馆内珍藏的展品,在这座兼容东西方文化的精致建筑里,无声的陈述着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低碳、节能、环保贯穿整个设计,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无不体现着岭南建筑“无界”的创新。
电气节能:
本工程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在白天,几本上可以不用开灯就能满足展馆的光亮要求;本工程所有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高效、节能型产品,按节能要求,展厅的照明设计照度标准值为200lx~300lx,对应功率密度为8~10W/m2
符合国家节能要求。
暖通节能:
由于展馆设置在流花湖边,四周环境开阔,为最大限度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展馆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在展馆四面墙上均设置了高位常开百叶,且百叶面积约占到建筑面积的10%,有效的利用了大量的可开启外窗、外门以及百叶进行对流通风,同时外墙、玻璃光棚、玻璃幕墙等建筑材料均采用了环保节能材料,有效的起到了隔热作用,使得展馆在未设置空调系统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舒适的效果。
自然通风的百叶和随着光影变幻的喷泉景观
刻有汉字的文化景墙低调地展示着岭南文化
岭南窗格里的景中景
磨砂玻璃上的镂空书法字,映衬着这座展馆的文化气质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