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中国设计的出路,常有一些衔头很大的名家学者煞有介事的为众人指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创新”。听了这话,常让人犯晕,这话说了等于白说。连小学生都知道发展要创新,问题是如何创新,怎样创新。那么当前中国设计界不能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设计界的真实现状如何?中国设计界的出路何在?中国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
寒假前,薛健先生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中国设计文化的迷失与中国设计学的出路”的讲座 艺术学院1500多名师生,学院却限定200人听讲,我虽在听讲人之列,但并未对讲座内容有太高期盼。因为高校和专业沙龙经常举办的讲座、演讲之类大多老生常谈、空洞乏味,精彩的不多。我觉得合口味就随便听听,也常常中途溜走。但薛健这场开讲平和的演讲很快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和注意力,常常困扰我们的对未来发展和专业出路的迷茫,顿有豁然开朗之感,让人激动,使人兴奋。原定下午2:30~5:00的讲座,延长到了6:30,仍无人离席,学校一般的讲座那敢撑到6点呀,学生早就去食堂填肚子了。之前,英国的一个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来我校开讲座,才讲了不过半小时人就走了大半,弄得洋鬼子和院领导很尴尬。
薛健的讲座之所以吸引人,是他没有以创新就是出路来敷衍听众,而是深入剖析了当今社会在文化认知上的迷失所导致的中国设计失去自我的深层次原因。社会群体的心态浮躁使得设计者常常不愿作深入探索,揭示了当代中国设计哲学和当今世界设计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富挑战性的城市再生事件的政治、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建筑、室内设计、园林景观、历史保护和城市文化认同危机等报告以中国社会的文化迷失和中国设计学的出路两大部分展开分析,第一部分又分别从当今中国社会的浮躁和文化追求上的迷失、保护文物与保护文化上的迷失、人与自然和人地关系的迷失、环境设计和室内装修上的迷失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了中国设计文化的迷失。对于人们最关心的中国设计学的出路问题,薛健先生提出了植根民族文化沃土,汲取文化精髓,寻找创新的基因然后提炼与重塑的“建筑基因论”。并就如何进行创新和进行文化提炼给出了明晰的思路。他还要求中国设计界要转变心态和平静浮躁的心理,跳出利益主义的圈子;回归寻常,追求简单、朴素和诗意的境界等。
本来讲座一完就想根据录音整理出来,让大家共享,可临近期末考试复习狂忙,放了假又忙于回家省亲过年,初八已过,年也算过去了,这才腾出空捣鼓。三个多小时的报告,内容很多,加上现场用的是MP3录音,有些字句听不太清,所以整理起来很费时间,我只能先把前半部分整理出来,并边整理边发贴。由于演讲中播放了大量例证图片,使演讲经常出现横向延伸解说,在现场聆听很生动。但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很难把它们都衔接好,一些引用语句必须结合上下文或多看几遍才行。2 ]- w w8 i; C& r7 S1 j# @
下面就是薛健教授学术报告录音整理的内容:
2、在保护文物与保护文化上的迷失(我们更需要保护什么)5 x; a; Y" j" s
以复原、改造新城的名义将户部山古民居群无情地拆除、并大兴土木,兴建貌似雄伟的仿古建筑群,就象往日拆毁北京内城和城墙一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有人曾就上述行为作过这样一个深刻比喻:以拆除城市中的老街、老城区而换取该地块的土地进行城市改造和美化,就如同将故宫的铜鼎熔化而取其铜,或是用古代字画的纸做浆造纸。殊不知他们亲手毁掉的民族文化遗存和原始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赤裸裸的大拆大建让人痛心,而一些决策者以保护少数有名文物来敷衍大众的行为更令人无法接受。名胜古迹多是历史与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自然是首要保护的。像户部山老城区改造,确实保护了几座府宅和名家大院,修复了项羽戏马台,但这保护的是单体的文物而不是文化,文物只是历史的遗留物,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更多的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就好比北京的文化不是在故宫里而是在住着人的四合院的老城区;徐州的文化不是在楚王陵汉墓和乾隆行宫,而是在户部山老城区的胡同和宅院里。中国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正是沉淀在这老街老巷———这一片片昔日的空间里;而且它们不像博物馆的陈列品那样寂然而冰冷,而是渗透在有血有肉,绵延不断的生活中,生动又真实(放幻灯)。把这些老街老巷老楼老屋拆了,活生生的历史必然会散失、中断,无迹可寻,也永远无法弥补!(保护蒙古包—保护游牧文化)3、在人与自然和人地关系上的迷失2 m& V f$ @- |# u$ A, F
另一个被改造狂潮所戕害的是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植物景观,绿色是城市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及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也是地方形态和文化的标识之一,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 W% b; {) \2 F3 d1 |8 X
城市盲目拓展,圈地开发,使得城市环境恶化,大面积野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我所在的城市周围原先有许多成片的树林,林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是经过几百年的自然演变形成的多样性野生植物,自生野草就多达七、八十种。乍一看,林中树种单一,然而树下丰富的灌木、野草种类补救了树种单一的欠缺,使其仍然成为足以平衡生态的具有物种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不仅具有野趣,而且呈现出怡人的自然美(放幻灯)。记忆里的那些槐树、椿树都长得特别高,一片片的,林间还有潺潺的小溪。再后来,那些成片的树林渐渐少了,到现在基本看不到了。这充分说明人与自然和人地关系的严重不和谐。
那么什么是绿色文化,如何营造绿色文化呢?前提是保护好一片片自然生长的林地、草地和杂灌木。很多领导和设计师喜欢名贵花木和奇花异草,很多有识之士和专家认为,把自然生长的灌木、野草等单纯作为杂木的观念本身就是落后的。灌木、野草等乡土物种是植物群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野草来自这块土地,归属于这块土地,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审美的民族,应该珍惜这种平常的美(放幻灯)。那种追求名贵花木和漂亮草坪的做法,是缺乏植物常识和生态意识的表现。要保持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多样植物群落,不能只追求观赏价值。绿色文化是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进行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地关系、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承载它的是地域的和乡土的植物系统。当我们大力铲除自己乡土植物,又大量移植南方和外国名贵花木时,绿色文化依托的根基也就没有了、乡土文化也就消失了。斥巨资大量种植名贵花木。对原有乡土乔木、灌木和植被的“三光”不但毁掉了近百年来自然演进而来的自然植物遗产和自然景观体验,而且也使既有的、残缺的植物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高速城市化扩张包括原有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包括新的城市地城,城市景观的涌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原来的农田。自然林地、草地等多种多样的土地镶嵌体都变成了单一的城市建成区。我们的大地和城市正在发生着“五千年未有”之变化,自殷商到明清,虽战争不断亦未发生改天换地的变化,朝代都能承上启下,其影响无疑是根本性的。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民族生存空间的危机4、在环境设计和室内装修上的迷失
现在中国处于"后文革"时代,一切都在制度重建之中, a- p/ D, f) X c) o& R* {7 I3 n& G
抄袭、模仿、盲目追求豪华和高档材料,是当今中国的普遍现象,而且愈走愈远(放幻灯)。同星级宾馆中国要比国外豪华的多。(放幻灯)至于东搬西抄,拼拼凑凑的情况,那就更为普遍,这些都严重的阻碍着装修水平的提高。关于建筑教育和设计人员的培养,问题相当严重。建国初期,我国就着手建立工艺美术专业学校,1956年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中建筑装饰专业,就是培养室内设计、建筑装修专业人才的。几十年来培养了几百名专业设计人员,这些都是我国装修行业的骨干力量。然而,由于我国地广人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建设项目,急需众多装修设计人才。尽管有几所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有设计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学条件较差,加上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教育质量直线下降。更有些所谓的培训班,名不符实。造成设计人员严重短缺和素质低下。另外,由于装修行业国际性的学术交往较少,对当前国际设计趋势,缺乏了解,设计师多借助图书资料进行设计,抄袭之风甚盛,作品大同小异,格调不高。
二、中国设计学的出路
中国好刮风,解放初期“一边倒”学苏联时期的所谓“复古风”的大屋顶建筑;文革后期的“方盒子”风;改革开放以来的“欧陆风”“大广场风”。被欧陆风和“现代化”的流行蒙住双眼的人们没有认识到正版欧陆风是真材实料盖起来的,要经过几百年风雨的腐蚀、文化的雕琢,而肤浅的涂料和机械的线格无异于东施效颦。事实上,价值观所决定的文化基因,是不能被简单拷贝的。
有一个共识:20年来,中国建筑、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产品的设计创作有巨大的数量和物资建设成就,缺的是与伟大数量成就相匹配的质量建树。在全世界最大的建筑热土上,居然没有具有世界影响的建筑精品和建筑大师(有也是外籍建筑师或其作品)。究其原因,见仁见智,各种说法都有,说到底,无外呼世界文化格局和自身因素(这又是个模仿与创造的问题)。( h* C9 e. P" ~0 R, y g3 R
中国过去边缘化,现在是经济最热最快的国家,要抓住机遇,日本在快速发展中抓住了机遇,产生了象安藤忠雄、黑川纪章和叽齐新等一批大师。经济上处于弱势的民族和国家,往往在文化上会自我轻贱,盲目崇拜抄袭强势经济国家的文化,找洋建筑师做设计,不给本国设计师机会,也是一个因素,如上海金融区美国人设计金茂大厦等一批建筑和法国安德鲁国家大剧院、荷兰师库哈斯设计央视大楼等。
有人说,中国现代设计的出路,尤其是建筑和园林,要走中西结合、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的结合说的没错。但决不是“左手是诗经春秋,右手是哈姆雷特”这样简单。“仿形”也好“表质”也罢都没有走出模仿的圈。现代建筑一定要现代化,不能古代化,但又不能丧失自己的文化。一些学者总是说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创新,如何创新呢?这就是难题了。' v) a: K2 [- e( _3 j
必须指出,现代设计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所谓民族风络的继承和发扬的问题。由于不适宜的扩大了民族风格的作用,对继承之意作了严重的歪曲,因而,复古之风大盛。例如,在一些较为有规模的建筑装修的工程设计中,常见被模仿和歪曲的所谓传统装饰,应该明确指出,现在所强调的民族化,并不是复古化(放幻灯)。+ x+ F# I* O+ C3 b
我们必须使装修工程设计及施工真正具有现代感,真正是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工作、休息,娱乐等需要而存在,努力创建真正现代的中国装修风格。9 j8 r7 l$ [" u- W5 C! ]
在提倡现代装修风格的同时,还应该避免和克服的是“西方化”、“西方古典化”的装饰风。在一些设计师的观念中,由于多种原因,误以为现代化的装修就是“西方化”、“西方古典化”。其实,这又是一个误解。
1、从寻找建筑基因入手
遗传学有基因说,即指上下传承有内在联系的、但又是个体独立的。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基因,文化遗传基因,指在时间长河中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中, 能够代代相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元素。
(1)抓要素、寻基因:不能盲目地追求,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不能真正地理解与吸收传统中、地域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存在。这种文化层面上的巨大差异让我们可更多地去挖掘基因、符号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然后提炼与重塑: P4 |$ q2 A8 @: i
(2)更多的是对本土文化与景观符号的挖掘与现代手法形式上的再现。! k" n) l7 q/ n: X8 p- ~4 u% t
举例1:在亚洲,马来西亚做的最好,新加坡没有文化归属已全盘西化(放幻灯),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的现代建筑运动对伊斯兰各国冲击较大,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之风使其受到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而产生巨大变化,如何吸收西方建筑形式合理部分、又能弘扬伊斯兰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苦苦探索。如果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建筑形式、规划思想必然导致自己传统文化的中断(放幻灯)1 p! }* f! i; g( T
达亚布米的“新的伊斯兰式”的立面细部是从大量传统伊斯兰装饰纹样中提炼的,简化的摩尔式拱与立面细部上下呼应,而且多面重复使用形成特有的韵律,统一、和谐。
举例2:作为密特朗大卢浮宫计划世界瞩目,大玻璃金字塔在形式上强调作为最纯粹、最古老的建筑符号和基因,与宫殿法式严谨、讲究对称、轮廓秩序井然的古典主义理性美协调一致(放幻灯)2、从寻找文化基因入手
纵向文化:+ @- Y4 T& w9 l2 ]
远古文化、古代文化、近現代文化、當代文化横向文化:地域与民族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滇云文化1 H9 K/ {7 v3 g1 ]4 r' W
汉族、& F$ A, f: Y0 x* N# V' u6 q2 G, j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白族, 土家族,傣族, 黎族,纳西族, 景颇族, 土族,8 r, U5 y4 f) u; \% F* R9 r5 f. s9 t
(3)纵向建筑
传统与古典——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两宋-明清! X# ?" n* n5 o
(4)横向建筑5 y4 ^5 L5 o: {
民居——北京民居. 徽州民居. 江南民居. 甘南草原民居. 黄土高原民居.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纳西族民居. 云南-藏族民居. 云南-泸沽湖. 云南-香格里拉.
云南-大理老城. 重庆中山古镇. 海南民居. 彝族民居. 贵州民居
举例3:香山饭店(放幻灯)
香山饭店建成20多年了,关于香山饭店的评论介绍频频见诸报刊网络,但就是没有弄清贝聿铭第一次在祖国设计的作品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贝氏寻找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他想通过建筑来报答孕育自己的文化,协助中国建筑界探索一条新路。他想证明一般人仍能了解的特色———不是迂腐的宫殿和寺庙的红墙黄瓦,而是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和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他说就像我不会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找寻意大利的根源,而我会到佛罗伦萨去看平常人家的住屋一样,建筑必须源于人们的住宅,他相信这决不是过去的遗迹,而是告知现在的力量。5 M1 i: r+ H* e
大面积采用白色,给香山饭店的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的强烈的特征,加上城堡式的立面,那一个个很有规律的窗洞,那青灰色的磨砖对缝的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山饭店与国内其它旅游旅馆——如广州、漓江、苏州、蠡湖、燕京等骨牌式的建筑相比,与国际上那些备有旋转餐厅,灯笼电梯的共享空间的所谓“现代化旅馆”相比,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香山饭店设计的成功所在.
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处,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作到。贝聿铭的
另一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图+ w$ }+ A4 x* M# j
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的,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
3、回归寻常、追求简单朴素和诗意的境界. ^9 u1 l. @* o2 Y9 |6 H
(放幻灯), F8 {/ z8 a! s
风景景观中人的植物、生物性属性和人文色彩痕迹的东西) s* }% P7 F: i8 d5 U1 o
作为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标志的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6年了,而中国的设计,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建筑、园林,或者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设计学却似乎没有受到五四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从八股文言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深入人心。而封建的、旧的设计意识却没有白话化。但白话的城市、白话的建筑和白话的室内装修,绝不等于迂腐的宫殿、寺庙的红墙黄瓦和西方现代建筑的设计形式,而是科学、民主、平民化的精神。相反,一向被奉为国粹的封建帝王建筑、士大夫的豪华别墅、王府却成为中国五千年封建意识形态的最终庇护所,挥之不去的亭台楼阁,与横行于中国的欧陆风相交杂,再掺和西方古罗马废墟、巴洛克的腐朽基因,将中国的设计学引入歧途、生出了一个个中国当代设计的怪胎。
现代设计追求的寻常、简单、朴素美和诗意的境界绝不可能在封建士大夫的古典语言中寻找,更不能在西方的建筑中寻找。而应该在我们自己的城市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中去寻找,到活生生的寻常人家和白墙灰砖中去寻找,这样我们才有出路。
未完待续9 k( O; ~9 ^3 W" T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拓者及学术带头人之一,曾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20世纪80年代以来,薛健教授长期从事建筑和环境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成果丰富。先后六次出国,考察了21个国家。相继完成了十几部个人专著和几十项大型工程设计。
1993年他主编出版大型专业工具书《装饰工程手册》、《装饰装修设计全书》并已重印数次;1995年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委托又主编大型专业书《室内外设计资料集》;1998年开始编写装修营造巨著《装修设计与施工手册》,历时4年完成。2002年后又相继完成了《易居精舍》、《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外国室内外环境设计丛书》等大型丛书。其中,《装饰设计与施工手册》和《室内外设计资料集》分别名列中国建筑读者关注榜和热销榜的第一位。
主持设计并施工完成了数十项大型工程,部分被评为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主要作品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商场室内设计、北京长城饭店分店装修设计、北京亚运村宾馆室内设计、北京紫竹宾馆设计、山东齐鲁宾馆室内设计、南京金谷大厦室内设计和湖南芙蓉宾馆装修设计等等。薛
健6 {( c. h! r0 D- P4 F3 I# c6 H教授,导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拓者及学术带头人之一,曾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1993年他主编出版大型专业工具书《装饰工程手册》、《装饰装修设计全书》已重印数次,1995年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委托又主编大型专业书《室内外设计资料集》,1998年开始编写装修营造巨著《装修设计与施工手册》,历时4年。2002年后又相继完成了《易居精舍》、《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外国室内外环境设计丛书》等大型丛书。主持设计并施工完成了数十项大型工程,部分被评为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主要作品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商场室内设计、北京长城饭店分店装修设计、北京亚运村宾馆室内设计、山东齐鲁宾馆室内设计、南京金谷大厦室内设计和湖南芙蓉宾馆装修设计等等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