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展开,重新审视我们的习性、爱好和二者影响中的居住的环境。
自人类文明的时候起,人们就开始有逻辑地思索并对周围环境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生存的改变。人类的发展是跟理想、求知等欲望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欲望,人类社会将没落。所以我对社会各个时期的思潮引领下所导致的各种风靡一时的(印象)表示尊重。我很感慨在不同地域人们利用自己的微弱的智慧构建起适应当地气候、符合当地人文风情(政治也归为此类)的建筑。哪怕是较早的茅庐和地洞,这也是一个具备功能的居所。功能性大同小异,暂不说。说说人文风情方面对建筑的影响。
丘吉尔说:“前期我们影响环境,后期环境影响我们”。如果我们要延续民族的文化,并要生动的体现出来,用建筑和雕刻比较长远,而绘画和音乐有些抽象。当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在信奉一种新的思想的时候,他往往要在形势上体现,使民众同样信仰它、政治团体或教会统治着民族,符合统治阶级的人文思想被大力体现、或者是对旧环境的一些抵触来发扬更好或更坏的个人集体意识------形成了我们所认知历史中的欧式、中式等风格。
举例谈谈---欧式中备受争议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说“它是浪漫主义的体现,是反古典主义的”。那个时期的巴洛克艺术在建筑、音乐、文学、绘画等方面体现,它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更多的是贵族阶级思想的代表。曾也有评论说它是罗马教会宣扬其思想的体现,比如建筑屋顶的人物油画,说“这是表现出人的渺小,借此来显示教会所信仰的神才是至高无上的”。我同意巴洛克艺术是浪漫主义,只是“屋顶的人物油画是表现人的渺小”会使人容易误会。因为正视人的本质所体现出的人的渺小与浪漫主义逃离人的本质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拿我们较熟悉的人来说,我认为徐志摩和普希金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这种艺术可能是三种思想的融合:正视人本质的思想(因为认知人的本质,所以人渺小,像后期的蒙娜丽莎给人的感觉)、教会统治和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思想、回避人本质的思想(因为认知人的本质后恐惧,所以逃离,所以浪漫主义脱离现实)。徐志摩和普希金的诗很少有表现出直对人类必然归宿的作品。为什么教会会宣扬浪漫主义色彩的巴洛克艺术?这是一种精神统治,也可以说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精神归宿,是民众的需要,作为一种心理调和剂。用宗教起源来分析前两种不同的情况:“宗教”的形成是因为人对深处的群体构建的人文社会的一种静思,人不能无理由的按照已有的社会框架生活。人需要给自己找一个精神支柱,所以宗教产生了。接近巴洛克思想时期的宗教多少是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什么说利用,因为亚里士多德不信教,他是唯心主义者,他的形而上学阐述了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开始被宗教思想教化,宗教为什么能引领那个时期,并推崇人们认可具有宗教色彩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在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包括对人的本质(尽管没有现代科技更加科学的指引)的认识,无疑可以大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所以信奉亚里士多德名义下的宗教。在经院哲学的没落期,新的教会兴起,它发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可以为教会服务---歪曲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是真正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又与歪曲的亚里士多德思想基础是相同的,只是教会在真正的亚里士多德思想上做了歪曲的延伸。为什么民众愿意接受神的存在呢?说说信奉的起源,当时的希腊教会采取自然崇拜的形式,后来发展为多神教,神仙代表有宙斯等。在宗教领域,思考和批判的精神也发挥作用,使宗教带有伦理和性的色彩。神仙也变成有道义的,这样人们是比较容易崇拜神的,做为心里的寄托,以及自然界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也许不是神的作为,更加可能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些奥秘而人类所不知,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继续争论下去,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也继续争论。总有一部分人支持一种观点。我们现代人多数不相信有神论,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认为没有神的存在?应该是运动的规律。而规律不过是在某个星球特定的形式,在外边,形式可能不同。如果是神明编辑的一种规律,那该怎样?宗教正是运用这种无法结论的现象来推崇神的存在,以及神的至高无上,任何人都应该保持诚虐,天顶的画正是要传达这样的思想。当然说这些,是要说明三种思想的存在。
在理性不受教会束缚后兴起的文艺复兴时期,进而高度自由而演变出来的浪漫主义有时是种罪过。巴洛克建筑“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文艺复兴建筑如同现代建筑一样,是以简单的、基本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为基础;而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是表现人类欲望很强的思想,作为一个尊重真理的哲人,似乎表象在诱惑他走向世俗的社会,社会生活是虚幻的。用现代我们所熟悉的人物举例:海子和他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从明天起……”只是这种愿望他不愿去简单的实现,只把它寄托在永远的明天。他是很矛盾的。首先浪漫主义让他向往美好的生活,然而作为哲学家的海子知道美好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虚幻,再而这种虚幻怎么又能说它是错的呢?所以“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他只选择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纯精神的脱俗浪漫享受。
至于21世纪的中国一部分人喜欢欧式古典或巴洛克风格,并尝试着运用其风格。只因为其表现理性的宁静和谐或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选择它,确实不应受到阻止。说到欧式古典建筑,它是在文艺复兴的两百年逐渐形成的反映作为自然人对旧的传统、神学体系、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反思与抗争的新的审美形式。人在思想解放后,个人扔掉教会的枷锁,要求以《圣经》和良知作为准则,就是说自然人得到了充分的地位,所谓“饭饱思淫欲”,贵族阶级的享乐主义和浪漫主义逐渐被推广开。这是人的本能所致,没有什么过错,顺其自然。倾向这种风格的民众,他对生活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要不就只是拥有了无益的奢华和空洞的外表!
古典中式艺术在建筑方面,历史记载和对于我个人感悟来说,颇为费解。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对自己的艺术如此不了解,可见中国的封建主义对民众思想自由的强大束缚和压迫。我只记得历史中有过“焚书坑儒”不尊重人文知识的封建专制制度。百家争鸣的时期是一个值得我们为之光荣的时期,我很尊重老子、庄子一代解放思想的人,反对孔子等积极入世帮助欲望强大的统治阶级巩固权力的人。现在做中式风格,希望尝试这种风格的人不是真正的喜欢中式风格,而是怀着一种浅显的新鲜感来尝试的。
这使我又开始怀念重视人、肯定人的欧式古典风格。我还想起了另外一种情结,似乎更加脱离凡世的喧嚣,回归宁静。自我约束,并不是很认可欧式古典所透露的尊贵与奢华,似乎看透那只是人的一种不可触及的欲望而做出的小小的安慰。谁又能更多的理解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田园归隐的心情呢?
讨论历史这些,我们总是要回到与家人、朋友等相处的生活里,我有我的理论“不复存在的伟人没有一个存在着的普通人更加神秘莫测”。也就是说他所对应现代风格具有不可预知性和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的体现,我们可以只体现它的功能性,去除多余的修饰。也可以展现现代科技中的美感。还可以表现我们对探索世界而展现的一种超前意识。面对物质丰富的今天,达到修养与物质和谐统一的境界。相信梁志天先生也同样认为现代风格是一种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所喜欢并与时俱进的风格。
汪洪波评论于2011-07-06 18:08
丘吉尔说:“前期我们影响环境,后期环境影响我们”。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