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庞女的博客

个人档案

庞女


其他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6 篇
评论:23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地安门--百花深处(转载)

(2011-03-06 11:51)
标签:地安门 庞女 

我看着歌词听这首歌的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的被打动了。每个人听了它都会浮想联翩,都想知道在地安门,在百花深处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其实那是一个类似白桦林的故事,因为男人的出征和女人的等待很自然的让我想到了白桦林。但是这两首歌似乎根本无法比较,北京一夜里积淀的沧桑感和历史感不需要任何刻意唯美的修饰,只是京剧的唱腔原汁原味的说出百花深处这个几个字就足以让人心碎了。陈升和朴树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男人,一个是男孩。北京一夜已经超出了情歌的范围了,它包含的东西是百感交集于一身的,用花旦的唱腔和沧桑的男声一句一句的对唱,似乎现实和历史的对话,一个在显性叙事一个在隐性叙事,一问一答,京剧的味道融合在娓娓的旋律中把人们不经意的带到了地安门,带到了百花深处的故事里,任思绪在千年中穿梭着。

         百花深处,来源于明朝一对养花的夫妇,在那里种花,春夏两季,牡丹藕荷飘香,秋有黄菊,冬有梅花映雪。一年四季花香不断,文人墨客都来此赏花,得名百花深处。后老两口死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只留下百花深处这个名字。此处变成了一个胡同,叫做百花深处胡同。这个胡同在地安门附近。地安门,是皇城的后门,在中轴线上与天安门遥相呼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在门口的石碑上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如果有跃马扬鞭而过之人,视为欺君。地安门之内为宫廷,门外的什刹海一带为民间。一道城门透出了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地安门附近有很多的故事,这里的故事不分皇室贵族还是民间百姓,因为不管是千里从军的将士还是卫国尽忠的将军,都有一个女人在等他归来。歌中第一句唱道不想再问你,究竟在何方,不想再思量,你能否归来么。简单的两句话暗示了千古的悲剧。苦苦等待的女人知道自己的男人战死在了远方,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只是回想男人曾在自己身边的时光,想要紧紧的抱着他,永远不放手。为了思念而思念,空等千年。女声用京剧唱腔唱道,人说百花深处住着老情人的时候,那种沧桑像是一种回答,让人心碎。当花旦唱腔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感情被推向了一个悲壮的高潮。人说北方的狼族,会在寒风起,站在城门外。穿着腐朽的铁衣,呼唤城门开,眼中含着泪。地安门是皇城的后门,打了败仗的士兵才从此门进入。也就说明卫国出征的将士,早已战死沙场,埋葬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是他们的灵魂和思乡之情在寒风吹起的夜里在呼唤城门打开。任凭城外的魂魄呼唤千年城门也不会开,城中的女子空等千年,她的男人也不会不回来。一道门,让人悲凉彻骨,让人心碎。因此也就明白了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百花深处的含义。是不想看到午夜的地安门,不想触动伤心的人和伤心的灵魂。正如歌中所唱,走在地安门外没有人能不动真情。故事讲完后回到现在,最终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如同百花深处一样只留下了一个名字。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这首歌写于1992年,曾经在台湾一度被禁。就如同橄榄树因为唱到了,我的故乡在远方,流浪,而被禁一样。北京一夜也深深的引起了台湾人的思乡之情。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还不是很久的以前,在百花深处胡同有一个老人,总是在胡同口等待被抓壮丁而走的丈夫,直到死前还为他在家门前留了一盏灯,照着回家的路。地安门,百花深处,什刹海,银锭桥,鼓楼,这些名字之所以让人听到就会浮想联翩,是因为它们鉴证了历史,附加在上边的情感是分隔不下来的。有很多人是听了北京一夜后,专程想要去那里感受一下。那不是什么名胜,但是它记载了史书所没有写下的小人物的情感,历史之外的历史显得更加真切更加沧桑,当身临其境时便能体会到断壁残垣里的故事。地安门早已于50年代被拆,其一砖一木曾被记下编号,存放在天坛以备日后重建,后因失火成为灰烬。于是地安门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地方。包括陈升,我们谁也没有看到地安门,但是一首歌却能引得人如此向往。当时陈升在百花录音棚录音,长久没有灵感,当有一夜他第一次喝到二锅头,便爱上了这酒,喝高以后百感交集,积淀与沧桑在一时间被触动,融会了地安门和百花胡同的故事写出此歌,成为绝唱。让我想到郑钧在写回到拉萨的时候并没有真的去过拉萨,也是酒后积淀与沧桑被触动,用布达拉宫借喻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写出此歌。所以真正能够引起人共鸣的东西还是积淀与沧桑那种情感,还有真诚。

         一首好歌往往会不断被人翻唱,就像敲开天国之门一样,被无数人反唱过,其中也不乏大师与很好的创意,比如枪花的演绎也堪称经典,但是无论外在上多么华丽,内在才是灵魂。有一种东西叫做原汁原味,无论再怎么翻唱都不会有鲍勃迪伦的感觉,简单的的配乐和不经意的唱腔就会无可救药的打动人们的心。只有写歌的人才能明白他真的想要表达什么。看到有人以为北京一夜是信乐团原唱的,甚至有人以为是李宇春原唱的,真是哀哉,如果你能听懂陈升的感觉,就会知道后来者虽把歌改编的很有架势,但内在只是皮毛而已。歌曲的精髓其实在刘佳慧的花旦上,换了别人唱会把所有的味道丢失。要是以前我肯定会就这个紧跟着他们的话,在论坛上指责他们,但转而一想,以前我也不会去静下来听这个歌。于是不会再去争论那些没有意义的事,听就是了。但是北京一夜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有另一种特殊的含义,听到难免会触景生情。

每每看到百花深处胡同的牌子在眼前闪过,心里就有无限诗意延伸,像春天一下子降临心间一般,尽管看到的只是一个“百花深处”的名字而已。然而中国汉字所蕴涵的意味真的是无限丰富,想想看,“百花深处”仅仅四个字,却将那种欲盖而弥彰的美挥洒的如此韵味,设若就是“百花”,也就平了,却加个“深处”,如此而来,繁花中的清幽,绚烂处的寂寞,角落里的故事,愈加耐人寻味了。想着百花深处,是否有一位端坐如花的女子,这边厢杜鹃怒放,那边厢纤枝新绿,月华轻泻时的绝美风华,在缠绵凄恻的箫声里,踏一地清光携一卷诗书,冷眼看百花之外的熙攘人间。


     从“百花深处”沿街南行,有大大小小的琴行,偶尔闲了自己会一家家的逛,不为买什么,有时就是摸摸那些歌唱的精灵,看看她们待嫁的模样,想着某一天,这张琴,或那架筝,会跟了什么人去开始什么样的低吟短唱。浮想间,就到了灵境胡同的牌子前。

如果说“百花深处”给人的是深藏待现的美,“灵境”则是另一番道禅的意境了。总想着“灵境”中必有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清癯瘦弱,傲骨嶙峋,青衫在风中飘,杏花零落于肩头,一脸的沉静和萧瑟,穿越千年风尘从薄薄的诗册上浮现,平平仄仄的诗句,尽述人世沧桑。

是谁想得出这样的字句?把它们做了这两个胡同的名字?让多少年后一个偶尔经过它们身边的女子因为这隽永的诗意而一路心情温暖明丽?对美好意境的向往或许是人性中最为亮丽的部分。那些卷裹美好和温暖的事物总是在不经意间便打破了我们的冷漠和阴暗,演绎出纯真的寓言。比如阳光,比如春天,比如眼前的“百花深处”。

 

                                                                         (转载)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414) | 类别  

前一篇:欣赏

后一篇: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