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赵振广的博客

个人档案

赵振广

艺城园设计公司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巴蜀文化的渊源

(2007-04-30 09:01)
标签:

巴蜀文化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面积有57万平方公里。

《说文解字》上说,“巴”字的本义为“食象它(蛇)”,是一种吞食大象的巨蛇;把“蜀”字的本义解释为“葵中蚕”,就是桑蚕,它就是现代家蚕的前身。可以看出,古代这里的精神崇拜是神灵,经济主体是农业。

巴作为地域名称,涵盖广阔的地域,以川东、鄂西为中心区,北到陕南、汉中,包括嘉陵江和汉水上游,南到黔涪,包括黔中和湘西地区。这些地域通称为巴,因而繁衍在这里的各个古族也被统称为“巴”,“巴”文化是包含有地、族、人、国、文化等多层含义的概念。

蜀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蜀”也是一个包含着地、人、族、国、文化等多层含义的概念。在夏、商之际除蜀山氏外,还有蚕丛、柏灌、鱼凫等三代蜀王,他们族群和活动地区都不同,却通称为“蜀”,这个蜀国,曾在商代创造了辉煌的三星堆文明。经过了春秋战国的乱世,在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统一于秦,秦便把巴、蜀两国改成郡,并设立了以巴郡和蜀郡为中心的若干个郡,以巴和蜀作为川地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便延续下来。到隋唐以后巴和蜀不再是地域的名称,但作为地区的代称仍继续使用,今天则成为地域和文化的重要标志。

巴蜀地域的文化是这里宗教精神的终极表现。

首先,巴蜀地区聚居和杂居着汉族和藏、彝、土家、羌、苗、回、纳西、傈僳、布衣、满、蒙族等14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是构成巴蜀地区人群的主体,主要聚居于四川盆地内。盆地以外的高山、高原区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西部主要是藏、彝、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东部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这许多民族杂居,必然要形成一个统一的精神思想来维系。

古之巴蜀以神立国,巫术盛行,后来被以信奉“仙”的道教和信奉“佛”的禅宗所替代。道教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宗教,巴蜀地区也是最能代表中国本土宗教文化的地域,这里敬奉的神仙是和世界其它宗教所说的神是不一样的,他象征一种自由的人格。

后来巴蜀地出了很多仙家,象王乔、彭祖、苌弘、张天师等等。

对巴蜀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道”教,由江苏人张道陵在东汉永和年创立,他来到鹤鸣山通过自己的医学战胜了当时这里流行的鬼怪、巫气,并广收弟子,弟子的学费既是“五斗米”,就是有名的“五斗米道”,既是“道教”,后来人们就称张道陵为“张天师”了。

有了道教以后,人们便屏弃了原来的巫术崇拜,信奉“自然、无为、重视生命的修炼和永恒。”这些道教的思想理论深刻影响了巴蜀地区的生活方式,包括艺术精神和饮食文化。这是巴蜀的山川形式适合了道教的发展,也促成了道的产生。反之,道教也促成了巴蜀的地域文化。

道家讲:“上善若水”,巴蜀地区的文化特点中突出的便是这“水”的智能。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就是说:人的行为如能象水那样,定能获得最佳的效果。这个言论,代表了道家处世行为的一种“至柔”方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就是“不妄为,顺应自然”的“无为”观念。

道家一直强调“人身”的修炼,认为“人身”是人一切感受的根源,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不占有、不居功、不主宰之修身品德,这是极其可贵的。

佛教是巴蜀地区的另一个宗教,在南北朝时期,佛教来到这里,这是在中国固有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宗教,对巴蜀影响最大的是佛教的禅宗。禅宗所倡导的丛林制度也是在巴蜀地区完善和光大的,禅林在巴蜀成为了佛寺的主流。巴蜀作为禅宗的重要基地,产生了诸多杰出人物,如唐代修禅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巴蜀人,在全国禅宗内力量最大。宋代以后,巴蜀禅宗在全国已占绝对优势,并形成了自身的传承系统。故佛学界有“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尤不可不知蜀”之说。

当然,之所以禅宗可以在巴蜀壮大,是因为禅宗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在某种方面是相同的,其所倡导的理论也顺应了巴蜀的自然。

这种文化的渊源也促成了巴蜀文化成为引导全国文化的地位。如《周易》的产生。治《周易》的传统从汉代严遵、扬雄开始一直在巴蜀流传,还有如陈抟,龙昌期、谯定、张成行、李石等都是著名的《易》学家。就是下层民众也多有学《易》、治《易》的隐士。程颐曾对学生说:“《易》学在蜀耳,益往求之?”后世便有了“《易》学在蜀”的说法。

巴蜀之地,水秀山名,大江贯通,本身就是“道”“禅”思想的灵源,巴蜀人当然深谙“至柔”之道,本就生长其间,无须理便解理所当然地渗透到人们生活行为的每一个角落,小到顺乎自然、劳逸有度、细心创造品位今生之美食的生活观念。大到兴修治理水利工程,如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他因势利导,善利万物而不争。创造精灵秀美的建筑方式和艺术风格,如青城山之二王庙,乐山之石刻。即使是装饰繁复处也透出精巧的造型,仙风道骨,清淡悠然。这里的人也是躬历山川、浪漫放歌、琴酒吟狂。如李白、司马相如等文人雅士,其文风也是俊丽、清幽、壮美、幽情。

巴蜀之地的艺术风格更是充满了跌宕的扩张力和想象力。如三星堆出土文物为代表的文化遗物在艺术造型是富于奇特想象里;关于巴蜀先民的远古传说和今日土家族傩舞面具都具有夸张的特点;还有神奇诡异的古代文献《山海经》等等。

他们都是继承了道家思想,得意于山水,顺应自然而产生的艺术风格。挖掘了山水的精神又以“道”“禅”的思想来实现,在完全意义上诠释了“道” “禅”的精神。

今天,古老的天府之国进入了现代化的新时期。传统的巴蜀文化将进行新的融汇和创新,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229)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