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Imaginative Journey

个人档案

谭高科

革思设计顾问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 If you are not ambitious, you will not excite people;      
  • and if you can't excite people, you won't make a outstanding man.


           by Thomas Heatherwick

 

contact:328287104@qq.com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171 篇
评论:216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建筑师要重视工业建筑创作

(2010-12-14 22:44)
标签:

建筑师要重视工业建筑创作

中国建设报

不久前,在中国电子大厦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建筑大师黄星元,他是第五届梁思成建筑奖的获得者。办公室里摆满了书籍、杂志和手绘的草图,室内窗明几净,很有创作气氛。虽然年过七十,他仍忙碌在设计一线,积极参加建筑学界的活动,平静地筑就着他的梦想。1963年,黄星元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系,后在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作至今。47年来,他笔耕不辍,沉下心来搞设计,完成的设计项目有100多项,涉及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领域。如同其简单的人生轨迹,他在建筑创作中始终奉行简约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他坚持认为,理性分析、功能原则不论何时都应当是建筑设计的普遍原则。多年来,在一般认为建筑师很难有所发挥的工业设计院环境中,他努力创作优秀的工业建筑作品,执着地探索工业建筑创作的理论方向,并且乐在其中。他向记者娓娓讲述了他的建筑人生。

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记者:为什么选择了建筑学专业?


黄星元:简单地说就是喜欢。回忆起来我选择建筑学专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学时代周围环境的影响。中学时我就读于天津耀华中学,这所学校从1927年开始建设,是英国建筑师的作品。受欧洲新艺术运动影响,整个建筑是现代的,又融合了西洋古典的手法,整体感强,细节完美。美好的建筑形象,精致而与众不同,至今仍可称作现代建筑的精品。50年前我家住在天津市自由道(现在经过改造称为意式风情街附近),每天上学都要路过许多天津特有的小洋房,有意式的,德式的,法式的,五光十色。宜人的街道,方便的生活圈,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当时的天津街景让我非常享受,也渐渐耳濡目染,我对建筑朦胧、原始的认识大概是从那时开始的。二是对美术的热爱。中学时代我很喜欢绘画,班里的墙报几乎都是我一人负责。记得有一次母亲来开家长会,老师指着教室的墙报说,这些都是黄星元画的,母亲很自豪。我现在还能回忆出她满意的表情和眼神。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给母亲增光了。1957年高考比较难考,后来听说全国仅收取10.7万名大学生。我天真地想,美术特长是不是能给我增加点分数。于是,我的第一志愿选择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当年高考,建筑系第一次考试美术,用了一天时间。上午是静物写生,下午是有关建筑的想象画,我不假思索地以天津耀华中学的校门为素材,略做加工完成了作业。

记者:清华大学有许多建筑学大家,他们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您学到了什么?

黄星元:1957年我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学习的6年间,学习内容除基础课外就是建筑初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诸位先生的设计辅导课,建筑系老师会亲手修改学生的草图,这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方式,也成为老师和学生言传意会的交流方式。当思路不是很清晰的时候,老师的辅导常让我在杂乱的思绪中清理出一条简明完善之路,犹如醍醐灌顶,信心倍增。辅导过我的老师有周维权、高亦兰、常友石等建筑大家。我非常崇拜这些老师,他们用浓黑的6B铅笔修改的草图,无论是一棵树还是一张平面、立面图都成为大学时期珍藏的记忆。我的毕业设计由关肇邺老师指导,他一贯主张建筑方案先要认真思考再动手去做;应当在平面秩序、空间组合、建筑形象反复推敲之后,渐入创作佳境。关先生很风趣,没有架子,喜欢与学生平等讨论,每次思辨之后学生的水平总有很大提升。先生们的循循善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他们对建筑的品味,分析问题的方法,建筑设计的逻辑使我受用终生,这也是我事业成功的基础。

在建筑创作中领悟建筑

记者:您推崇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黄星元:每个建筑师对建筑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工作中自然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风格不是单靠写文章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应当有相当数量建筑作品的积累,通过设计实践,来构成一种成熟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建筑风格是多元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除去建筑师个人理念的表达之外,不同时代、地域或建筑功能对建筑构思都有影响,其结果自然不同。纪念性建筑、博物馆、大剧院、工业建筑都不一样。建筑师应当娴熟地分析时间地域、建筑功能和文化表达之间的平衡,得心应手地完成建筑创作。

结合我自己在建筑设计中的经验,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并没有在设计中刻意表达什么风格的想法,只是喜欢或者习惯于在经典的现代主义框架下,构思建筑方案,我没有机会也不喜欢做传统风格的建筑,上世纪90年代前完成了几项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建筑,它们必然表现为简洁、实用、流畅的建筑特征,对我来说工业建筑成为建筑创作的切入点。

在民用建筑创作中,我始终认为功能原则是现代建筑语言的第一原则,我认为这样的建筑由理性分析开始,用朴实的建筑语言来表达,注重与环境协调与再造,会成为长久以来耐看耐用的建筑。我曾说过设计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6个字:因时、因地、因事。因时是指建筑创作的年代,要有时代气息;因地是指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因事是指建筑的功能要求和整体的文化表述。对这个原则许多建筑大家也有不同的阐述。

记者:请谈谈您的代表作品?

黄星元:改革开放之初我遇到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从1978年开始,是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第一个浪潮。我参加了引进中国第一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工程的设计。从1978年开始我陆续十几次去日本参观、设计联络。当时与国外工程设计的合作是平等的合作,甲方非常重视国内的设计力量,仅工艺设备是成套引进的。总体规划、建筑方案和施工图由中方完成。

我主持过几个国家重点工业建筑项目,1988年建设的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在我国首次采用了多层彩色显像管总装厂房,占地少,布局紧凑,是一组整体感强、色彩明朗、造型新颖的建筑群体;1992年建设的大连华录电子有限公司,是在丘陵坡地建成的大型电子工业厂房,大体量主厂房和办公楼及其他辅助建筑分设于不同的台地,构成了以远山为背景的现代工业建筑群。这两项工程均获得了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民用建筑有1998年完成的海南广场,包括剧院、会议厅和办公的综合建筑,获2001年国家优秀设计铜奖、建国60周年建筑学会大奖。还有中关村西区普天总部普天大厦、1 1大厦等信息系统的现代办公楼等等。

要重视工业建筑创作

记者:有人说您是工业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您怎么认为?


黄星元:多年来,我在工业建筑领域做了几件事情:一是根据自己几十年工业建筑设计的经验写了几十篇论述工业建筑创作的文章,引发了许多建筑师对工业建筑创作的思考;二是完成了几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实践,获得了金奖银奖;三是参加了工业建筑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对学会的活动尽微薄之力。我想,论述的观点一定会引起一些建筑师的联想和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工业建筑创作的热情。文章中也提出一些有探讨意义的观点,如:工业建筑的美学表现,现代工业建筑的要素,工业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手法等等,这些文章也在权威杂志发表。说我是工业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实在不敢当此头衔。在设计院至少有多半时间我做过大量的民用建筑,我一直认为工业建筑是一种建筑类型,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应该能设计任何类型的建筑。

我曾多次提出,建筑师应积极参与并主导工业建筑设计,与工艺工程师密切配合,了解生产过程,了解生产人员的需求。建筑师要有工业建筑创作的意识,不仅仅局限在生产车间以外的建筑和建筑形象设计。在建筑空间组合、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筑艺术方面都要认真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业建筑。就如任何民用建筑也都有工艺流程一样,从大剧院到体育建筑,许多公共建筑复杂到专项工艺设计必须介入的程度。我认为工业建筑要从根本上提升设计水平,建筑师特别是著名建筑师一定要参加工业建筑设计。我想在此呼吁,国内的建筑师要重视工业建筑的创作。

记者:能否谈谈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设计的区别?

黄星元: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对建筑师来说本质上都是空间设计。工业建筑一般有产品的产出,是生产活动的空间,而民用建筑多为生活活动的空间。工业建筑有很强的功能需求和严格的环境技术条件,必须有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的参加,大型的工业建筑必须有相对较大规模的工作平台,综合性技术力量要求较高,较全面。设计工业建筑对产品和市场变化的应对较强,有快节奏变化的特点,设计、施工周期相对较快,时效性强。工业建筑不是宫殿,不是纪念建筑,是一个生产产品的空间。工业建筑应该打破百年建筑的观念,它不是永恒的。现在有些国家将物流、软件园和空港都划为工业建筑,这也可以说是广义工业建筑的概念吧。□本报记者陈园园采访后记作为早年的清华建筑学系毕业生,黄星元获得了以梁思成先生命名的国内建筑界最高奖。记者问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他的许多师长,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干了一辈子建筑设计的人都非常优秀。

坚守寂寞,始终如一,是黄星元的特点。从领导岗位退休后,中国电子设计研究院专门为他设立了工作室,进行建筑创作并专门培养年轻人。因此,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没有脱离设计。他喜欢自己动手,在他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他刚刚修改过的草图。他回忆说,在清华大学学习时,时任校长的蒋南翔号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黄星元说:“建筑师是成熟者的职业,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要不断努力,做负责任的建筑师,把我的想法告诉别人。”

回顾多年的创作经历,他认为,职业建筑师以完成建筑设计创作为己任,如此繁多的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和创作平台支持,因此他非常感谢工作了47年的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采访最后,他对记者说:“今后,要以感恩之心平静地工作,爱我所爱,力所能及地进行建筑创作。”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4449) | 类别 Article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