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在中国、美国、欧洲有着不同的名字,这对我来讲,我去到不同的地方,我自己的身份在不同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的人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来看我,有点令人混淆,我的中文名字叫矶崎新。 我要感谢主持人刚才对我的介绍,我今天发言的主题非常复杂,但是,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亚洲文化”,这是我一会儿要侧重的重点。另外还有一个主题词是“地球村”。这两个词可能并不是非常常见的用词,所以我一会儿要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今天的发言会包括几个不同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会看一下全球系统,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有古老的世界体系和系统,有来自于中国的文化、地中海的文化等等,这是一些古代的文化。第二点是现代的文化体系主要的特别在技术的方面,特别是是17、18世纪从欧洲开始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向了全球。 在这个过程中,电脑的出现带来了非常大的技术革新。在过去15-20年的时间里面,我们又看到了出现了第三种体系是“新世界体系”,它也迅速覆盖全球,我说的“新世界体系”中,还没有很好的定义。但是,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信息,而且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我是做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也会从建筑这个角度来介绍一下世界上不同的城市。说到以前那些老的世界体系中,有很多都是起源于亚洲。包括很多的城市发展的一些理念是从中国起源,然后慢慢地延伸到首尔、京都等地方,这些地方会根据风水理念来进行城市的规划。风水的理念起源于中国,其实这个风水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这些城市的规划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西方的城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的体系当中,你会看到很多城市的发展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 特别是我们看到在西方的城市当中,有飞机、铁路、公路等等这些要素的组成,都是代表着一种移动、流动,从而使得这些城市能够不断地延伸、不断地扩充。这里大家看到的是三个意大利城市的照片。这几个城市都是基于现代世界体系的理念,它的特点就是流动城市。 它是在上个世纪中叶,在东京我这一代的时候,我那时候也开始做建筑设计,我发现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基于高新发展科技的新的城市状态。如果你们那时候看的话,就会发现世界上有许多的地方都已经得到了发展,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在拼命的找地方,可以上哪里再进行高速的发展,这就是我所谓的“无场所”城市。这尤其反映在1960年的东京身上。也就是说,所有的这些城市,可能是依海而建。另外,我们也只能在东京的城市外面做一些项目,比如希望做一些大东京的规划,另外,我自己也提出一个畅想,能不能建一座空中之城。会利用到一些最新的建筑设计结构,目的是为了扩大城市的规模,所以我把它叫做“空中之城”的概念。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开始出现了全球化的浪潮,那时候我也有机会给澳门做一个建议,也就是我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蜃楼城市”,如果我们要形成亚洲社区的话,亚洲的中心应该是在哪里呢?我相信不应该在中国,也不应该在日本、泰国,可能是在海中央。因此,我在澳门附近的海域上面进行了一番考察,我把它叫做蜃楼城市。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城市的发展归于这三类。 第一类的城市是传统型的城市,在19世纪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大都市,包括首都,而且它们对城市的建设,也是比较传统的方式,所以,我把第一类的城市发展叫做“都市”。 第二类是出现在20世纪,这就不仅仅是传统的、简单的都市,它已经成为规模更大的,我叫“大都市”。 第三类就是现在技术日新月异,而且,我们全世界的网络也是越来越大,所以我思考,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类型,叫做“超都市”或者是“地球村”,没有什么都市,整个地球成为一个村落,与此同时,我们就可以交换情报,这是和以前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类型。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它在19世纪的时候,形成了传统的城市发展。还有深圳,是代表第二类型的,是20世纪里比较线性化的发展模式。但是,上海是比较独特的,我们既保留了一部分19世纪遗留下来的老的风貌,另外,在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后,上海又新涌现了一些不同的城市面貌,比如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这使得上海不仅仅是单一的一个中心体,它在大的城市范围内形成了小的、各个岛屿,或者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建筑群岛”。这些建筑的群岛,互相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体系。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因为我比较了解东京,如果把上海的城市发展和东京对比的话,可以看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地方。刚才那个对比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了1925年,可以看到东京是一片废墟,完全被毁坏了,上海却是十里洋场,非常繁华,到了1945,在二战之后,你看右边的东京是完全被炸平了,几乎是一片荒芜之地,但是,上海却仍然不断地再发展。再过20年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东京有许许多多个小型的建筑,这是我们对城市的理解,但是,上海发展得更好了,到了1985年的时候,东京也开始出现了摩天大楼,而且各地都出现了。而上海仍然是20、30年代留下的建筑遗留在此。 最后,再过5年,就到了2005年,我们可以发现,上海出现了一些超高层的建筑,但是,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传统风貌的老房子,20、30年代遗留下来的,而东京是完全隔离开来了,一部分是高楼大厦,还有一部分是小矮的房子,但是,东京仍然像北京一样,保留了原来的中央化的发展体系,上海就不一样了,完全不同。所以,我认为上海代表的是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未来会以这么一个地球村的形式出现。 我还提到的亚洲文化和亚洲因素。生活、艺术上到处都体现出了亚洲的风情,有亚洲的感觉,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日本因素,或者中国因素等等。但是,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怎么可以一样在地球村里找到亚洲的色彩、亚洲的特性。 刚才我说到了古典的世界体系,它是从文化起源的,那时候亚洲色彩、亚洲因素可能就体现在的身上,但是,现在我们是在一个新的世界体系当中,汉字和电脑它们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而这个语言和基于运算法则的信息平台融合在一起,比如说计算机有它的运算法则,汉字可能也有它自己的逻辑,所以传统的汉字和现代的计算机的运算法则融合在一起。 大家也知道中国古代有甲骨文,就是刻在动物骨头上的文字,那么,这种汉字或者说文字的运算法则也是对在1500年前极大地影响地日本等国的邻国文化,像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当中都要学习汉文、汉字。另外,我们可以看看汉字的组成以及西方人的观点不一样,CATHAY EZRA POUND是西方的一位诗人,他把汉字古代诗词翻译成了现代的英语的诗词,他在英国和西方的诗词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首诗只有一个汉字在那里,如果我们回到这个字的古代根源,可能可以看到左边这个汉字“耀”包括了鸟的羽毛、包括了光。另外还有一位现代艺术家叫徐斌,他用汉字组成了新的字,我们读不出来、看不懂,哪怕艺术家本身他也可能看不懂,但是,他用汉字,赋予他新的艺术含意也。就是,我们可以找到汉字当中的逻辑,因此对它加以主动的把握地比如说可以改变这个字本身的含义,或者改变偏旁和组成的结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是我刚才所讲的计算机的运算法则,在右边是安东尼·高迪在1908年的时候,创造了现代艺术品结构。左边是我在2003年的时候试图用计算机的运算法则找到大气当中的最优结构。借助高迪的作品,以及我自己的揣摩,我创造出来了新型的结合形式,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把汉字拆分开来,然后再加上计算机的运算法则,加上那些结构可以得出许多的设计灵感,另外,还有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充分地理解汉字和电脑法则和逻辑会给我们带来建筑设计的灵感,像喜马拉雅中心。另外在右边,这个作为设计物,就是作为计算机的运算法则,左边的建筑物它的灵感来自于电脑的运算,喜马拉雅中心马上要竣工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所有评论